APP下载

小学经典诵读多学科整合的策略研究

2019-08-20王璐

祖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学科整合经典诵读小学教育

关键词:小学教育   经典诵读   学科整合   策略研究

古诗词作为推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的不竭动力,以其独特的包容性使不同文体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经典的古诗词不仅能够洗涤人们的心灵,还能在怡情养性的同时,帮助人们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对于天真烂漫又不谙世事的小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与课下活动学习经典诗词,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以及记忆能力,还能在培养其朗诵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对文学素养的积累。所以教师在进行诵读教学时,需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与多学科的整合提升课堂教效率与质量,以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诵读教学活动的认知偏差

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古诗词积累的重视,因此不少学校都会开展一些诵读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想要学生能够真正的喜爱古诗词,学校还是需要以语文教学活动为基础,而不是为了一味贴合新课改要求而设置一些徒有其表的活动。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中,认为对于课内古诗词只需要记住重点词句应付考试就可以,所以将原本属于学生诵读诗词的时间,挪用为讲授其他重点内容的情况。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正是爱玩闹的年纪,在学校学习一天后放学回家只想着怎么玩耍,根本不会考虑到利用闲暇时间对经典诗词进行诵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诵读活动根本无法顺利进行。

(二)教学活动的形式单一

通常来讲教师进行诵读教学活动时,受传统教育观念通常以自身作为教学主体,对教学方式也没有创新,经常是教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的方式完成诵读教学任务。同时,教师常以严肃刻板的形象出现在课堂教学上,企图以这种方式进行课堂纪律的维持,督促学生认真听讲教师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不仅严重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在沉闷枯燥的课堂环境下,对课堂效率的提升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另外,汉语作为学生的母语,对于与生俱来就会的语言,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时多少会显得有些漫不经心。经典诵读活动目前并没有正式被语文教学重视,因此在缺乏合理的教学方式与评价中,对于教学成果的经验与总结仍是空白,因此更难推行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诵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素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够拥有基础、稳定且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情感观念、学习能力、特长技艺以及知识积累的语文素养,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道德修养、个性品格、学习习惯以及思想情感进行综合评价。经典诗词作为推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的不竭动力,因此有效的经典诵读教学可以对学生情感表达、语文素养以及读写能力进行提升,并在诵读中可以积累大量的生僻字词与经典的词句。同时,学生在大声的诵读中,不仅更加容易加深对诗词内容的记忆,也可以对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好的锻炼。学生在诵读各种诗词的过程中,通过对诵读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会逐渐的体会到古代先贤在诗词中蕴含的或豪放、或愤慨、或婉约以及或激昂的思想情感,从而使学生在体会到各种人生真谛的同时,完成对自身语文素养的积累。

(二)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

中国文字主要有三美,谓:形美、意美与音美。而以文字所构成的经典诗词,也同样具有:声调的韵律美、表达的境界美以及诗词的结构美的特点。所以小学生在参与课堂诵读活动时,对思维认知以及审美能力并未完善的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在每一次的诵读中,体会到经典诗词的所描绘的意境与画面,因此在进行课堂学习活动时,不仅可以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能在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的同时,逐渐对自身审美能力进行有效提升

(三)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作为反映民族社会意识以及思想文化的中华传统文化,既是由民族文明蜕变而成民族特质,又是对诗、词、曲、赋的总体表征。所以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时,既是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又能在传颂千百年间的浩然正气中体会到民族自豪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更是弘扬我国文化底蕴以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三、小学经典诵读多学科整合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将各学科与语文教学进行联系。所以在经典诵读教学活动中与各学科知识相连,不仅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改变语文课堂诵读教学内容枯燥,从而完成对教学质量的保证。

(一)与音乐课程的整合

小学音乐课程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基本乐感的基础,也是提升其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将诵读活动与音乐课程进行整合,可以使学生在潺潺的音乐声中,更好的体会到经典诗词的韵味。所以教师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可以配以相关的《高山流水》、《彩云追月》、《平湖秋月》或《平沙落雁》等民族乐器演奏的纯音乐,在学生诵读的同时既能感受古代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又能感受到音律的美感。另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人面桃花》、《胭脂泪》、《虞美人》等为著名诗词编曲的现代歌曲,使学生可以在朗朗上口的现代歌声中,不由自主的完成对经典诗词的背诵。

(二)与英语课程的整合

虽然语文与英文同属于语言体系,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实践运用能力,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有很大的共同之处。例如马致远的《秋思》用英文翻译,可以表示为“《秋思(Autumn Thoughts)》 ,枯藤老树昏鸦(Over old trees,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evening crows);小桥流水人家(Under a small bridge near a cottage a stream flows); 古道西风瘦马(On ancient road in the west wind a lean horse goes). 夕阳西下(Westward declines the sun); 断肠人在天涯(Far, far from home is the heartbroken one.)”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对两种语系在对比中,寻找语系共同之处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所在。

(三)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数学与语文课程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学科,因此在经典诵读活动中进行对数学课程的整合,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向学生用饱含趣味的数字展现出宁静的乡村生活;《雪梅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整首诗都是在用数字表示雪花的数量,为学生展现出在梅林前雪花纷飞的美丽景象;《高僧晚归图》“一花一柳一点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黄叶一僧归。”作为一首有名的数字诗,巧妙的用了十个“一”来展现僧人晚归的场景。诗词中所蕴含的趣味数字,使学生在诵读时可以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既锻炼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又能在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提升学习能力以及文学素养。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的基础,而经典诵读教学活动则在此基础上以其独特的重要性,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在小学经典诵读教学活动中与多学科进行整合,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推动我国小学教育事业未来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蔚书.智慧課堂与小学学科整合[J].科技视界,2018,(36):181-182.

[2]李欣欣.小学多学科主题式整合课程实施的困境与突破[J].中小学管理,2018,(12):42-44.

[3]武海霞.多媒体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现及价值探析[J].成才之路,2018,(33):26.

[4]木塔里甫.浅谈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8,(21):446.

[5]陈煜祥.强化学科内在整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J].华夏教师,2018,(31):10-11.

[6]王琳琳,杨明全.非正式环境下的学习与学校课程的有效整合[J].教育科学研究,2018,(10):59-63.

(作者简介:王璐,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学科整合经典诵读小学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