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上好一节超越式教学法的课程

2019-08-20杨春杨影

祖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杨春 杨影

关键词:核心素养   超越式教学法   结构变革

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信息化、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国或地区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需求,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面向21世纪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把课程打开,实现课程结构变革。吉林大学赵义泉教授提出了超越式教学法。所谓超越式教学法是把教学看作是从初阶学习向高阶学习螺旋式发展,进而形成核心素养的进程。是教师引领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这里的超越是指:从初阶学习到高阶学习最后到核心素养学习的过程。高阶学习是对初阶学习的超越;核心素养学习是对高阶学习的超越。从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的角度来说,分析、综合是对记忆、理解、应用的超越;评价是对分析、综合的超越。

那么如何上好一节超越式教学法的课程呢?针对学生的超越的特点, 在总结许多优秀教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以下观点。

首先,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情绪。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绪学习的学生,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以美术课《拓印花纹组合》为例,这一课程需要准备卡纸、广告色、各种拓印需要的模具等众多材料,学习积极情绪高的孩子,美术材料准备的齐全多样,课上表现的也非常兴奋,回答问题更积极踊跃;学习积极情绪比较弱的学生基本上只带了纸张应付了事,课上不积极参与,最终作品呈现结果可想而知,积极性高的学生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积极性弱的孩子作品单一应付。因此,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情绪,是超越式教学法非常中之重。所以,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产生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意愿。

其次,在教學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投入度。学习投入度主要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在上课过程中,师生投入到教学中的程度;二是师生对自身学习状况和学校支持学习条件的满意程度。高效课堂的凯歌在学校已经唱响多年。但在每个班级,我们仍然看到:一节课下来学生貌似发言很活跃,可发言的总是那几个人。大多数学生似乎在倾听、但没有完全投入课堂氛围中。小组讨论时,成绩好的同学侃侃而谈,而学困生一脸呆滞、茫然或是兴趣缺失,与课堂格格不入。而教与学又是师生双边活动。从师生两个不同角度来看,教师及时把学生参与学习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并进行量化评价,有利于学生强化参与的意识。而教师则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中看到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矫正,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要培养师生课堂投入度,让每个人更加有效地参与课堂教与学,是评价超越式教学法的必要标准。

第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的发挥自的潜能。”师生关系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它是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之上,是个人不能选择的。因此,每天发生在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总是把与教师的情感淡化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去。调查表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关系,学生对教师评价高,他们对相应的学科兴趣越大。反之,评价越低,对学科的兴趣越小。某校四年级的两个班,一个班的学生与数学教师关系好,全体学生都表示喜欢数学老师,结果在学生都表示喜欢数学老师,结果在这位教师任教的一学期中,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提高了17.6分,另一个班的学生与语文教师的关系极差,在这位教师任教后的一学期中,结果学生的语文平均成绩下降了9.7分,这项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安全、轻松的心理环境,是学生的身心得到沉底的解放,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会更投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四,课上要学有所获。评价一堂课是否为好的超越式教学法课程,与学习效果是分不开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主动性是否被激起,是否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是否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的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积极合作、敢于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效参与,是否绝大多数学生能够交流知识,聊流体会,交流情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是否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等。现代教育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学生对各种教学用具感到新奇,但往往有些年轻教师的课堂,太流于表面,花架势很多,学生课上看似也很开心,结果课程结束后,并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更别提学以致用了,显然这样的课堂是不符合超越式教学法的课堂模式。

第五,要有价值、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界定了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一个人学习习惯的养成、优良品格的树立和一些关键能力的发展,都是在中小学阶段完成的。可见,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将超越式教学法应用于中小学阶段,便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节好的超越式教学法课堂,就是要解决如何将核心素养从一套理论框架或育人目标体系,落实与推行到具体的教育、社会活动中去,进而真正实现其育人的功能与价值。换句话说,教师要做到知识与文化相结合、结果性知识月过程性知识相结合、学科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相结合,最终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超越式教学法主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要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的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需要。

参考文献:

[1]《十三五课题 培养核心素养的超越式教学法研究》

[2]《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作者单位:[1]杨春,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慧谷学校;[2]杨影,扶余市得胜镇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