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2019-08-20刘增啸

祖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高职体育

刘增啸

关键词:高职   体育   新兴项目   大众健身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大多采用选修项目教学的方法。近年来,新兴体育项目开始流行,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由传统项目向新兴项目扩展。新兴体育项目在我国是新生事物,代表了国际现代体育的发展方向,其最大的优势体现出休闲和娱乐为主等时代特征,满足了当代大学生追求时尚、敢为人先的心理,符合大众健身的教学目的。

一、大学生对新兴体育项目的期待

(一)新兴体育项目成为高职院校体育项目的新生力量

长期以来,篮球、足球、太极拳、武术等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是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也探索出来成熟的项目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时代变迁,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国际趋势化明显,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悄悄进入大学的体育课堂,并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共识。

据调查,我国大约92%的高职院校中开设了瑜伽、体育舞蹈等新兴体育项目,还有些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击剑、帆船等项目。新兴体育项目极易吸引同学们的眼球,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很高,有效带动了大多数学生的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对推动大众健身、阳光体育显得方兴未艾。

(二)大学生对新兴体育项目的期待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大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的要求,他们期待掌握更时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以便参与新兴的体育项目,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来说,大学生对新兴体育项目期待的原因有:

1.大学生对自身健康的需要。中国整个社会的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加剧,大学生其承受的心理、身体压力明显上升,颈腰椎等各种职业病和现代文明病不断出现,“健康第一”“终身健身”成为大学生的现实需要。

2.大学生对自身形体美的狂热追求。现代社会“以瘦为美”、“以肌肉为美”的观念影响深远。

二、高职院校新兴体育项目的设置及存在的问题

(一)开设项目数量多,但内容设置理念更新跟进不够

新兴体育项目按照体育项目类型与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竞技类(如电子竞技)、拓展类(如野外生存、素质扩展、攀岩、定向运动等)、非常规体育项目类(如散打、跆拳道、自卫防身术、躲避球等)。目前,在高职院校开设的新兴体育项目种类繁多,仅在一所学校就开设十多个新兴项目。繁多的项目类别,能够满足高职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兴趣,但在项目教学方面存在理念不够新的问题。

1.课程安排仍沿用传统项目的模式。在授课形式上仍沿用传统班级教学模式,大班额、规范化管理、个性教学薄弱等问题突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要求仍以成绩为主,对项目缺乏深入的学习与提高,对大众健身和终身健康的追求意识薄弱。

2.教学管理部门对课程的基础研究不足。由于新兴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开设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在教材建设、教学大綱、教学计划等基础性工作的研究不足,致使课程开设过程中缺乏基本的课程遵循,且影响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二)教师的专项结构丰富多样,但梯队培养缺乏连续性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了丰富多样的新兴项目课程,也就意味着,体育教学的任教专项结构是丰富的,满足了项目教学需要。但教师结构存在的问题也较突出:一是部分教师自身专业背景与任教项目不相符,也就是半路出家。这些教师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缺乏对新兴项目的深刻认识,对动作技能掌握不够,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有所欠缺,影响了教学效果,对促进大众体育发展不利。二是教师队伍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够。新兴项目一拥而上,教师也一并蜂拥而至,但对某一项目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缺乏长远规划,致使教师队伍建设后续人才引进与培养的缺乏,存在断层现象,不利于新兴项目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兴体育项目课程建设与效用的关联度不够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建设了新兴体育项目课程,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参与,甚至一度出现过狂热追求、热度不减的情况。在同一时期新兴体育项目课程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但综合考量新兴体育项目课程建设与其效用的关联度,课程建设的实际效用还较弱,大众健身的良性运行还不够顺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课上与课下的联动机制尚未建立,课外活动参与率不高。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一般是每周两个学时,大约是90分钟,仅仅靠课上的学习和锻炼达很难达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巩固课上的技能,锻炼体能。但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大学生限于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场地紧张等原因,课外参与率。

三、对策研究

(一)开设新兴体育项目,教师和设备先行

相对于传统体育项目而言,新兴体育项目是新生事物,保证新生事物的长足发展,基础工作要扎实。体育项目教学的前提是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等。

项目的数量不宜多,而益精。开设什么项目,首要考虑该项目的师资状况和基础设施状况。要在开设一项新项目前,确保相关专业教师和基本的训练设备和场所能满足教学与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长足的项目发展规划

体育项目的设立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进行师资培养、场馆建设与管理、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发展、优势项目的树立与培育等,这就要求项目设立与建设的长期规划。

充分调研选择适合的项目。新兴体育项目种类繁多,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数量呈递增趋势。一个高校是否要增设一个或者几个新项目,要充分论证现有的师资、场馆等基础性条件,还要论证项目本身是否适合中国的文化环境、是否适合中国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否对大众健身有较好的效果等。切忌跟风时髦盲目上项目,导致基础条件不足,发展滞后,影响教学效果。

(三)项目设置与其教学内容要符合高职院校实际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中的特殊形式,职业性确定了其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公共体育课程在课时、课程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高职院校新兴体育课程的设置要密切结合这个实际,因势利导,最大程度满足教学需要。

结合实习实训的教学安排,合理安排体育课程的教學任务。高职院校学生一般学制为三年,但在校时间一般在2年左右,即使在2年的在校时间,也在不同的学期开设整周的生产工艺、车间实训等课程,体育等公共课程要利用学生在校期间,开展课堂教学,传授学生项目本身蕴含的运动机理、体育技能与体育精神等基础知识,并充分利用课上、课下联动机制,锻炼学生体能,掌握体育技能。结合学生需要,建设课堂教学与项目比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传统与新兴项目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开设新兴体育项目,并不是完全否定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而是建设新项目与传统项目结合的教学模式。我国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在我国大学生中,甚至在社会中影响深远,大众喜欢、参与的积极性大,要将这些传统项目继续继承发扬下去。

(五)大众体育的实效性作为教学评价标准

在新兴体育项目引入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后,对其评价要更多侧重其对大众健身的影响,也就是,要结合大众健身的效果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对新兴体育项目的关注度。一是看同学们的选课情况,同学们对新兴体育课程的选课积极性代表了大学生对该项目的期待。用教学选课系统数据作为评价依据,比如瑜伽课的选课同学明显高于其他项目,则代表了这个项目的学生关注度高。二是新兴项目比赛的参与情况。每个学期的新兴项目体育比赛,学生报名参与比赛的数据,一定程度说明该项目的教学效果。数据越高,项目的教学效果和大众健身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赵俊浩,余时平,童锦峰.基于新媒体条件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运动,2016,(13):113-114+43.

[2]刘伟.对高校开展新兴体育项目教学的思考[J].科技风,2018,(07):47+49.

[3]张树巍,张劲松.高校体育课程中新兴体育项目教学效果的实证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02):81-85.

(本成果是泰安市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18skx115。作者单位: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体育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为体育狂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