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2019-08-20周蓓蓓

祖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体制创新教育管理管理制度

关键词:体制创新   管理制度   教育管理

按照教育部在2018年发布的教育统计数据,国内已经有1488所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共11549549人。这些高职院校中,中央部门办的有6所,地方公办的有1363所,其中地方公办中又有教育部门的595所、其他部门的525所和地方企业的43所,其余为民办高职。数据还显示国内有1343所本科院校。可见国内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十分均衡。但是,高职教育管理制度在新时期迎来了全新机遇与挑战。因此,研究创新高职教育管理制度的策略意义重大。

一、当前高职教育管理制度的概况

对当前高职教育管理制度可从外部与内部两个角度来分析,以外部角度来看,国内高职教育管理制度表现出较强的条块分割,我国缺乏对高职的整体规范和统一政策,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使职高、成高、普高形成分立局面,对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了一定阻碍。以内部角度来看,高职教育管理制度包括后勤、人事、教育、人才等管理制度,在改革与创新内部管理制度时,应分配制度与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当作切入点,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当作革新,构建行为规范、协调运转、高效办事的内部管理制度。

二、创新高职教育管理制度的策略

在职业教育中,高职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出现属于当代科技不断进步的必然产物。在我国,高职教育从上世纪末开始大规模扩展,其发展给国内高等教育由精英时期向大众时期飞速跃升提供极大的支持。伴随高职教育的效益、结构、质量、规模、办学体制、办学理念、办学思想逐渐发生变化,其原有教育管理制度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前高职的现状。因此,高职需要与新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对自身的教育特征进行综合、深入的分析,以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与管理情况为基础,改革当前高职教育管理制度,经过创新管理制度,使国内高职教育实现更好地发展。

(一)明确创新思路

高职应将制度建设强化、工作机制创新、管理制度完善当作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在持续的探索中创新机制和激活体制。构建全新高职校园文化,营造充满活力与生机的人才成长、竞争环境,是当前高职对教育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的重中之重,其现实意义重大。

首先,应对工作、认识、思想制度进行创新。对于高职教育重要性应进行全新认识,在根本上将高职教育与时代发展不同步的做法、观念消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将全新内涵赋予教育管理的工作中。以制度管理校园的关键在于管理制度强化,让制度能够凭借内在动力来运作,从不同层面上增加建设机制、体制、制度的力度,让制度建设具有更广泛、更全面、更系统的内容。其次,应将绩效激励与考核机制引入。合理绩效考核能够保证高职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发挥加速器与润滑剂的作用,对于运行机制来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这里可以看出,高职应对目标管理的构建进行探索,努力制定一个与高职教育实际相符的考核办法与目标岗位责任制,形成相对合理的绩效激励与考核机制。最后,应使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伴随高职院校事业的快速发展、干部团队的不断壮大,及时构建全面、系统的管理机制就显得极为重要。制度完善有利于多高职内部不同关系的步调进行协调,并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进行校正与衡量。按照我国政策规定与不同地区法律法规,高职经过一系列实践逐步完善与建立教育管理制度,能够更好地发挥工作校正、有效监督、严格执行、正规化建设等多种积极作用[1]。

(二)确立高职产权

应完善并落实高职的法人地位,让高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拥有其自身产权。若产权没有清晰的界定,则当事人在行使各项权能的过程中就无法做到顺畅、有序,于是不能形成稳定、有效的预期,增加了不同当事人间彼此侵权的情况,从而导致高职使用资产过程中泛滥机会主义思想,无法保值公有教育的资产。因此,应对高职产权进行明确,让人们能够对高职进行合理的投资,提高经营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配置与利用教育资源的效率,从而奠定创新教育管理制度的良好基础。

(三)提高办学活力

应对学校和政府的关系进行合理处理,对办学权和举办权进行科学的划分,将学校当成独立的社会实体,让高职眼光从政府向企业、市场、社会转移,使自身的办学需求和其它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相挂钩,把高职的办学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应进一步统筹管理各种教育资源,加强行政干预在分配教育资源中的作用,采取共建、调整、重组、合作等多种方法,增加专业、学校的规模效益。与此同时,应提高高职办学开放性,开展联合办学。教育要想全面走向市场,就要将传统教育的自我束缚、自我封闭性全面打破,对符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培养人才方案进行制定[2]。例如,某高职在设置课程与专业时,充分保证了体系性与稳定性,按照当前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对于人才变化的需求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并构建教育质量的监控机制,当地政府还对该校进行了政策、评估、资助、立法等层面的教育质量监控,使评价结果和优惠政策、教育投入形成紧密联系。

(四)转变政府职能

伴随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国内政府也在对教育管理制度进行深化改革,使得高职教育得到了较好发展。不过就当前状况而言,高职教育管理制度和市场经济内在发展要求依然有很多不适应之处。从这里可以看出,政府对于高职教育管理不但要增加投入,而且还应简政放权,从过去行政直接管理向宏观间接调控进行转变。政府从现在其应持续不断地转变自身职能,把行政管理逐步发展成政策指导、信息服务、规划、拨款、立法等管理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教育事业的统筹安排、经费预算、发展规划,并宏观管理学位证书标准、学校设置标准、教育质量等方面。整体来看,政府为了更好地对高职进行宏观调控,就要改变原有的观念与思想,对自身管理者这一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对现行、传統的行政管理方法与管理权限进行合理调整,从而使有效管理得以实现,让高职变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主体与独立法人,使高职院校各项制度有效建立。

(五)招生制度改革

高职应对自身招生制度进行合理改革,使得人才的供求关系得到有效调节。一方面,应改变制定招生计划的方式,将指令性计划转变成调节性计划,全面、深入地分析不同类型高职招生整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前瞻性、劳动群体素质构成、产业结构未来发展、本地市场人才需求情况等,借助市场的调节以及计划宏观调控功能,给出特定类型专业与学校的指导性整体计划。另一方面,应将专业和学校的招生权适当放宽,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加学生选取专业、学校的自主权和学校选择生源、设置专业的自主权,让招生市场中学生、专业、学校的竞争活力大大提高[3]。

(六)发展人才市场

高职应对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培育进行完善,全面构建用人约束的机制。拓宽流通人才的渠道,促进人才劳务的市场发展,能够为高职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与良性运行提供充分地保证。构建完备与科学的信息咨询制度是人才市场活跃与人才交流推动的必要条件,人士、劳动、教育等不同部门和劳务市场需要一共构建咨询预测的信息机构,将人才市场的当前信息动态发布出来,保证高职培养人才和市场就业需求始终保持高度的一致。

三、结语

总而言之,研究创新高职教育管理制度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人员应对当前高职教育管理制度的概况有一个全面了解,通过明确创新思路、确立高职产权、提高办学活力、转变政府职能、招生制度改革、发展人才市场等多种途径对高职教育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创新,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明丽,洪秀敏.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方向——改革开放40周年回眸与展望[J].学前教育研究,2019,(01):22-32.

[2]邓燕红.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思路的思考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8,(41):274-275.

[3]蔡立彬.新时期地方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6,(04):39-42.

(作者简介:周蓓蓓,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目前职称:助教,单位:西安海棠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体制创新教育管理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体制创新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