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

2019-08-20李美芳

祖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培育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教育   改革   培育

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的企业,必须要开展个性化定制,实现柔性化生产,努力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技术人员,保证企业产品的高质量以及多种类,实现企业的长远稳定。而要实现企业的长远稳定以及产品品质的创新,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是不可缺少的。我国的高职教育就必须肩负起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这一重大使命,以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1]。

一、“工匠精神”的产生与发展

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对“工匠精神”的记载:即“技”、“艺”、“道”三个层次的演变。其中“技”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技术,是一位专业技术人员耐以生存的基本能力;“艺”就是人类通过智慧,在“技”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些实用可行的方法,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道”就是古代人民结合生活对前面两者的领悟,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也是对天地规律的思考以及对世间万物的理解。随着“工匠精神”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工匠精神”是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工匠精神”经历了从“工人”到“匠人”再到“匠心”的演变。其实就是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时,首先是培养其过硬的专业技术,其次是培养其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最后是创造出完美极致的高品质产品。总而言之,“工匠精神”是专业技术人员宝贵的精神追求,也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思想文化[2]。

二、从学理研究上看“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改革

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提出“合理性”这一名词,主要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两个方面诠释了“合理性”这个名词。工具理性,就是极度追求效果,只关注技术,而忽略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是工业发展文明的产物。价值理性,其关注点在于人性,主要体现出个人对于价值的理性思考。两者相互矛盾而又相互统一,可以说价值理性是工具理性的精神和灵魂。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与高素质教育却渐行渐远。高职教育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与专业技术的培养,把技术当成是学生培养的唯一标准。但是高素质教育首先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及精神价值,在满足学生内在需求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所以我国的高职教育急需改革,改变只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与专业技术的培养的教学理念,确立以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在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精神价值的前提下,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培养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刚好兼顾了社会对专业技术的工具理性的追求和人类发展的价值理性的需要,完美融合了精湛技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以及文化素质。所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中,培养出既具有人文精神素养和职业道德精神,又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从文化现象上看“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改革

上文说到,“工匠精神”早在我国古代就有相关记载,我国古代传统的“工匠精神”早就融入了精益求精的理念,比如金缕玉衣和素纱禅衣等极品的制造;除此之外,“工匠精神”还涵盖了打破传统、追求技艺之巧的精神,比如“庖丁解牛”精神,从物质的本身追求更多的想象。所以,“工匠精神”要求在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要与社会相适应,要体现出人文精神、价值和思想。在西方文化中,“工匠精神”是随着手工业的发展,技术工人们不断对劳动进行思考所产生的。西方人信仰上帝,而正是由于他们对上帝的信仰与崇拜,才造就了他们的专注、认真以及对于劳动的不断思考,以至于成就了他们的“工匠精神”。对于我国的高职教育,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将专业技术与人文精神、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以及创新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点。

四、从基本内涵上看“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改革

“工匠精神”首先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而且这些技术还是超乎常人的。而高职教育的根本还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送高质量人才。其次才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如果说过硬的技术是骨骼,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作态度就是血肉,没有技术是支撑不了血肉的,没有血肉那也就是一推白骨。只有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再加上不断的自我创新,才能在工作中突破自我,制造出闪闪发光的极品,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我国的高职教育在为祖国培养人才时,除了注重专业技术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只有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员,才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有所突破,才能制造出無法超越的极品。

五、“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该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1、教育观念陈旧: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不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只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具有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2、教学方式单一: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将学生的专业教育与社会和职场相结合,教学计划不够健全,只是单纯的教授学生专业技术,没有将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不断创新的工作态度灌输给学生。3、教师文化素质低:我国高职院校的老师大多学历低,不仅专业技术不精湛,而且还缺乏人文素养,不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4、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误解: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高职院校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让学生有一技之长,导致高职教育被社会的误解所同化,不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3]。

六“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改革刻不容缓。具体措施为1、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首先高职院校的老师要进行教学改革,摒弃只注重学生专业技术传授的观念,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到日程中来,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2、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中渗透“工匠精神”的传授,将专业课程和“工匠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体会“工匠精神”的含义,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工作品质与专业素养。3、提升师资力量: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水平。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招聘标准以及他们的福利待遇,大力引进高素质高学历人才。4、改变社会的认知:积极宣传高职院校新的教育理念,接触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误解。

七、结语

总之,在社会发展的今天,高职教育应该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育当中,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娅春.“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16):59-60.

[2]王文涛.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188-192.

[3]饶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7):34-35.

(作者简介:李美芳,女,副教授,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