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类院校如何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

2019-08-20赵胜男

祖国 2019年14期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又红又专   教书教人

一、艺术人才不能脱离生活

不得不肯定,艺术类院校在近几年取得的成效是喜人的,尤其是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进步。但是艺术类人才的培养并不完美,一些不足也日渐突出,最严重的问题是抛开了生活与社会的联系。艺术不能离开现实,艺术源于现实,艺术是对生活的反应,很多学生在创作时只是单纯的依靠对技巧、方式、色彩的技艺,但是在评论时缺乏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思考。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弊端。人的思想不是真空的,要融入主流的积极思想才能创作出积极有意义的时代作品,一个艺术家如果不懂得艺术源于劳动,那么他就会陷入到唯心中,劳动可以给艺术以灵感,艺术可以给与劳动活力,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分开来论。作为上层的艺术要为生活生产服务,如果能在劳动中创造作品,会发现艺术的灵感不断地产生,我们不能不能闭门造车,把自己封闭起来,这无疑是把艺术变僵化了。

二、艺术人才应将普及和提高相结合

(一)在普及与提高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着的问题是,很多艺术学校把普及和提高分开来讲,这二者的关系变得混乱不堪。我们理解高校有提高的责任,但值得思考的是怎么去提高?以怎样的思路完成提高的任务?是否能简单的要求提高而不去普及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艺术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过去我们常常把群众所喜爱的看做是低级的,这是极大的错误。艺术要走群众路线,艺术不能脱离群众的生活,艺术应该在群众中普及开来,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所以不能从群众的审美观点出发,反之从一些艺术家的观点出发,和群众的艺术审美背道而驰,这不利于艺术的提高,而是把艺术孤立了起来。还有一种现象:做普及工作的人,搞起提高后就不愿意做普及了,因为他把人民喜爱的艺术放下,创作起了“少数专家”喜爱的所谓的“高雅艺术”。一幅好的作品要符合大众审美才能创造经济的价值,可能一幅画在作家眼中看为很完美但是大众不接受,这就是提高的水准没有建立在普及的基础上。

(二)应当如何解决

高等院校的提高任务要建立在普及的基础上,同时提高又要给普及以指导。闭门造车是不符合如今的时代特征的。应该从人民大众的艺术审美角度出发,创作符合人民的艺术审美的角度出发,认真的研究来自群众的素材,吸收来自群众生活艺术的营养。在实践中开展创作,在实践中获得创作的灵感,这样我们培养的艺术人才才能又红又专,也不至于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三、艺术的培养要与时俱进

现如今,能够给人们传播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而学校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各大高职类院校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也随着时代的更替发展而不断变化,不断创新。

现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对学生艺术方面教育的知识传播仍以校园广播、学校海报、粘贴横幅、印发报纸等这些传统方式进行学习的拓展,这些对于课堂的教学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其实对于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曾经那些报纸广播等等已经不能吸引他们了,因为时代不同了,所以学生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途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人们都看报纸,听广播,但现在的人都有一部可知天下事的手机,只要一部手机在手,人们就可以知道这身边周围一切新鲜事,而且传播迅速。对于学生的学习方面,也有很大影响,学生使用手机可以很快速的獲取自己想要查询的知识,而且手机内容比较丰富多彩,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和热爱,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了解艺术方面的相关内容。相对于老式传播方式,有很多新晋的功能。其实作为新媒体,手机不仅可以查询资料,而且手机有很多社交软件,比如使用人数最多的QQ,微信这两大软件,促进了学校的消息传达和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交流。而且还有很多可以看到周围人的动态的一些软件比如微博,抖音,从这上面我们可以了解身边朋友的趣事,好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在新环境下的媒体时代,自媒体的产生是一个喜人的讯息,抖音和快手是自媒体的代表,那么抖音和快手要如何得用呢?网络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社会,服务大众,运用的不好就会传播负能量,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在抖音和快手上发布一些积极的正能量的段子很有必要,对他人对自己都很有益,也可以发布一些生活妙招帮助他人。还有一点就是不要让抖音占用了你的大部分时间,闲暇时间娱乐便可。艺人传递正能量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胡彦斌在演讲里谈及学历造假一事,但播出时这段内容却被剪掉了。此外,预告称瞿颖将说出不婚的内幕,结果节目里还是没播……猛料提前爆出,节目播出时却看不到,这让很多观众质疑:是不是噱头大过内容?节目会不会成为明星自我营销的又一个途经?带着这些疑问,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了《说出我世界》总策划兼演讲总监梁凯恩,他回应:“明星来演讲,不是在自我营销,而是在完成一个任务。”但他也不否认:“明星演讲的本质就是另一种层面的表演。”很多学校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学校也会做一些尝试,他们会让学生尝试去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进行比较基础和一些简单性的段视频的制作。通过一些学校的事实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种学习方式还是很有成效的而且比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有优越性。它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真实具体,使得学生掌握起来也是非常方便,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同时动手能力也大大提高,这对于老师的教学过程也是很大的一个减负,让老师教起学生来更为形象,使得学生更加易懂明白,有疑惑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来将疑问解答清楚,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现代教学技术能够大范围的,早日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应用,那么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定是个非常大的帮助,会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课堂内容轻松有趣,即是对老师教学的帮助,也是对学生学习的改良,还能增进学生交流的过程,真是一举多得。虽然新式的学习工具用起来非常快捷,但是对于学生的诱惑还是比较大的,手机上不仅有你想要的学习资料,还有你关注的娱乐八卦,还有很多搞笑幽默的小视频,种类多样的电视剧电影等,当你打开手机很难不会被这些东西吸引,而且一看就是很难收手,想要一直继续看下去,这样就让你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提高自身抵抗网络诱惑的能力和不利于网络制造舆论和祸端等,从而顺利的完成学业,学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拥有科学正确的三观。

四、放松娱乐与坚持核心内涵同等重要

学校举办的一些艺术类型的活动一般主题都是在具有一定的表演艺术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不仅观众看的舒心,舞台上的人们也能尽情表现和展示。这种活动往往都是学校内的艺术教育部门所组织的,并会邀请一些中等学校进行参与,参与的人数多,乐趣才会更多。最开始是由班级内推选出合适的竞选人,然后学生们自己在课下空余的时间进行不断的练习,各个学生都不断的突破和努力想要在竞赛中有一个好的成绩。所以,受到艺术熏陶的知识参赛中的这些成员是小部分的,他们在比赛过程中不断训练,一日比一日更好,他们在比赛中会有更大的收获和进步。比赛的名次不是唯一目的,在比赛的过程中去实现自我价值更加的有意义,同时也是对自我状态的完善。目前很多同学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没有积极参与比赛,其实学校的目的也是希望学生从中有所锻炼,培养和提高他们在艺术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其实在这些激烈的比赛过程中,也会穿插一些轻松的片段,比如会在大屏幕播放一段趣味的内容或音乐,通过现场的气氛来带动坐在场下的观众,尽管他们没有参赛,但也可以以新媒体的手段让他们对艺术有所追求。既有娱乐性,还同时兼备教学性,这样不会令学生感到反感,只是在去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欣赏艺术,感受艺术。因此比赛和娱乐是分不开的,他们两个相互促进,共同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氛围环境。

五、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类院校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这要求各大高校在艺术教育中联系现实的生活。普及和提高不能单一而论,艺术培训也要与时俱进,创作中重视娱乐和内涵的结合,这样长此以往培养又专的艺术人才的目标的实现就不会遥远。

参考文献:

[1]李岩.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J].中国职工教育,2014,(08).

[2]陈志文.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改革与开放,2011,(20).

[3]董伟.把握方向务求创新推动文化艺术研究健康发展——在2015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会上的讲话[J].戏剧文学,2015,(10):4-7.

(作者简介:赵胜男,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单位: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空间形态研究。)

猜你喜欢

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