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八,学文化
2019-08-20孙熙涵
孙熙涵
公元2049年,中国经济科技迅猛发展,成为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此时,却面临一个严重问题:科技发展了,经济强大了,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正在被人们所漠视。由此,新出台的《星期八法》规定:“每周由公元纪年的7天改为8天,政府在星期八这天将把传统文化内容于互联网上全覆盖并监测……”
“现在是飞跃纪年8年8月8日早8点,国务院提醒您今天是星期八,AI系统切换中……”晨曦钻入窗,宛若将一把金粉倾洒向这个弹出的报时窗口,与它一齐悬浮在我眼前。我望向外面的蓝天,思索着这周想借助科技探索的传统文化。忽地,几只起舞的鸟儿给了我答案,我立刻轻点墙面,激活出了一个信息窗口,语音输入道:“风筝。” 顿时,关于风筝的历史、样式、制作等内容飞快分成了许多小的悬浮窗口,互联网自动整理并合成的全息影像将我包圍起来,和着人工智能抑扬顿挫的知识讲解,我不禁沉浸在风筝始自东周的悠久历史、琳琅种种的美丽图案、乘风而上的巧妙原理中……
所谓“绝知此事要躬行”,而我对这场实践早已迫不及待。我调出了风筝结构的影像,小心翼翼地点击了四维透视按钮,一瞬间,眼前的三维影像被四维放大。就这样观察了风筝清晰的结构后,我跃跃欲试进入了“VR组装”,眼前出现的零散的所有风筝部件仿佛使我进入了工作室,于是我便在系统的指导提示下仔细地开始了工作:先将浸水的竹篾用刀破开1/3,修半形做出骨架,然后慢慢屈曲贴在粗糙的马拉纸上,再将风筝的尾巴扎好并把牛皮线成一斜角系在风筝上,最后扎染上色、绘制图案……?几滴汗珠悬在发梢,脖子、肩膀、胳膊都有些酸痛起来,我不禁想:那些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究竟是如何在一间狭小的工作室里,坚持几十年并创造出那么精湛的作品呢?
夜幕悄然来临,几颗星星相伴依偎在夕阳的晕染下。我激动地按下3D打印按钮,制作一天的风筝经历了种种困难终于完成,缓缓地呈现。捧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脑海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场景随之浮现,我仿佛闻到了古老的春天的气息,一丝熟悉的温暖与感动刹那间涌上心头。
步至窗前,只见城市里家家户户的无数信息窗口中,或是飘逸生动的书法,或是红粉相间的剪纸,抑或是吉祥如意的中国结……它们在夜色的映衬下汇聚成一条五彩斑斓的璀璨银河,闪烁不息,使正陶醉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我在这个星期八的夜晚被深深震撼了。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生活在幸福与便捷中的我们宛如空中伴着暖风翱翔的风筝,那传统文化就是牵住风筝的那根线,它们相互陪伴、相互依存,舞出了独一无二的灿烂芳华。所以,无论身在何处,亦将要去往何方,都离不开更不应忘记自己文化的根脉。
“啊,一生只为这一天,让血脉再相连,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留住我们的根……”歌声中,我拿着风筝,心里想着:“明天就去风中放飞它吧!”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