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值模拟的掘进面通风除尘分析

2019-08-20梁新潮

采矿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煤尘降尘除尘

梁新潮

基于数值模拟的掘进面通风除尘分析

梁新潮

(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吕梁市 033000)

煤炭资源回采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煤尘产生,容易造成大量的煤尘积聚,严重威胁煤矿工人健康与安全,因此,除尘对于提高煤矿安全保护工人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抽、压组合式通风方式为试验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对除尘设备除尘效果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掘进工作面吸尘口的煤尘浓度始终处于高位;随着间距的不断增加,煤尘的浓度不断降低,当间距为9~12 m时,煤尘浓度下降的趋势不明显,除尘效果好;加除尘装置的煤尘浓度较低,其效果较好,但距迎头面的距离越大效果越不明显,平均除尘效率为52.5%。

煤矿安全;除尘;掘进工作面;数值模拟

0 引 言

煤炭资源回采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煤尘产生。特别是超长工作面,容易造成大量的煤尘积聚。大量的煤尘严重影响工作面生产安全,同时,影响井下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煤尘含量,以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保障井下施工人员身心健康[1-3]。

对于通风降尘技术。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马胜利等[4]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玉华煤矿2410综掘工作面通风除尘进行研究,通过现场测试数据分析了抽、压组合的通风方式下综掘工作面煤尘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将压风筒布置在距离掘进工作面约12.5 m,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除尘效果非常好;李修镇等[5]采用封闭式除尘系统对掘进工作面煤尘进行消除处理,克服了以外除尘设备的能量消耗高以及设备噪音大的缺点,还减轻了设备重量,降低了除尘设备的安装成本,该设备在不影响煤矿正常生产的情况下,降低了噪音对健康造成的威胁,净化了煤矿井下生产环境;李延河等[6]根据注水降尘的机理,对降尘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二1~13110工作面煤层为试验煤层,分析了粉尘颗粒间的作用力,提出了基于注水降尘机理的新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当煤层含水量增加到6%时,工作面的煤尘含量下降了50%以上,该降尘措施效果明显,为治理三软煤层提供了参考。

以上作者主要通过相关降尘措施对工作面煤尘进行处理,而针对掘进工作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掘进工作面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通风除尘技术进行研究。

1 通风除尘模型

1.1 本构关系

依据掘进工作面通风除尘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掘进工作面的通风作为连续流。而粉尘属于不连续颗粒,可以作为分散相。因此,数值模拟过程中采用连续−分散模型,采用欧拉法则建立掘进工作面通风降尘模型,得出掘进工作面的动能等相关技术参数。并根据掘进工作面中的粉尘得出其在掘进工作面的分布规律[7],其计算本构关系为:

式中,m为粉尘质量,kg;为粉尘密度,g/cm3;d为粉尘直径,m;为掘进工作面空气密度,g/cm3;u为粉尘速度,m/s;F为通风过程中风阻,kN;F为粉尘在空气中的浮力,kN;F为粉尘自身重力,kN;F为其它相关阻力,kN。

1.2 模型建立

模拟的工作面长为1500 m,模拟的高度为3.7 m,模拟的宽度为4.5 m,断面面积为16.6 m2。采用三维绘图软件建立巷道模型,由于巷道内存在相关设备以及地质条件复杂,为了降低绘图难度,将相关设备进行简化处理。计算相关区域的巷道长度为75 m,抽出式通风机风筒的直径为1.2 m,煤尘消除风筒直径为1.0 m,风筒的位置在巷道上方1.7 m处,距离顶板2.0 m。相关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除尘模拟模型

1.3 边界条件和参数

根据该煤矿的地质条件以及掘进过程中工作面的实际特征,按照绝对速度进行求解,抽出式风量为601.02 m3/min,风筒的直径为1.2 m,根据换算公式得出掘进工作面的风速为11.4 m/s,而在实际掘进工作面通风过程中其风速是不稳定的,模拟采用迭代进行计算。相关参数为掘进工作面入口的风速为11.4 m/s,风筒直径为1.2 m,粉尘的最小直径为0.421 μm,粉尘的最大直径为0.128 mm。

2 模拟结果与分析

2.1 粉尘分布规律

首先对掘进工作面巷道粉尘浓度进行分析,得出其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动态云图如图2所示。

图2 水平、垂直方向上煤尘分布特征

由图2可知,掘进工作面吸尘口的煤尘浓度始终处于高位,经分析,该处处于负压状态下,掘进工作面产生的煤尘绝大数在压力的作用下移动到该位置,在吸口的作用下不断被吸入并且被排出掘进工作面巷道,而另一部分煤尘会随着风流进入到回风顺槽中,但其浓度相对煤尘吸口较低。这与实际情况相同,模拟结果表明,较小部分煤尘的排出主要是由于风流的流动作用。

2.2 不同工况下煤尘分布特征

考虑到掘进工作面采用的抽、压组合的通风方式,随着掘进的不断进行,压风口每隔5~10 m会与迎头产生一个距离,而吸风口始终与迎头面保持不变,依据综合通风方式的原理,计算不同间距下的煤尘浓度分布特征,其模拟数据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间距下煤尘分布特征

由图3可知,随着间距的不断增加,煤尘的浓度不断降低,当间距在9~12 m时,煤尘浓度下降的趋势不明显,此时,除尘的效果最好。

当间距为6 m时,其与煤尘源的间距较近,同时受到掘进机的影响,一部分在吸口下方集聚,另一部分弥漫到整个巷道中,没有办法被吸风口 抽出。

当间距为15 m时,由于吸风口距煤尘源间距较远,射流降低到最小,吸风口对于煤尘的吸作用降低,而高浓度煤尘在距迎头大约12 m的地方集聚,该区域的能见度较低。

2.3 实测对比分析

实测与模拟煤尘浓度对比如图4所示。

图4 实测数据对比

由图4可知,加除尘装置的煤尘浓度较低,其效果较好,但距迎头面的距离越大效果越不明显,平均除尘效率为52.5%。

3 结 论

(1)掘进工作面吸尘口的煤尘浓度始终处于高位。

(2)随着间距的不断增加,煤尘的浓度不断降低,当间距为9~12 m时,煤尘浓度下降的趋势不明显,除尘效果好。

(3)加除尘装置时的煤尘浓度较低,其效果较好,但距迎头面的距离越大效果越不明显,平均除尘效率为52.5%。

[1] 王晓蕾,秦启荣,熊祖强,等.层次注浆工艺在松软巷道破碎围岩加固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13(1):206-212.

[2] 熊祖强,王晓蕾.承压水上工作面破坏及裂隙演化相似模拟试验[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10(5):1114-1120.

[3] 王晓蕾.深部巷道破碎围岩注浆加固效果综合评价[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15(3):675-702.

[4] 马胜利,张 恒,晋继伟,等.综掘工作面通风除尘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J].煤炭技术,2018,37(10):164-166.

[5] 李修镇,吴 斌,李昌伟,等.综掘工作面封闭式除尘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10):182.

[6] 李延河,庞龙龙,杨玉中. “三软”厚煤层深孔注水防尘机理及应用研究[J].煤炭工程,2018,50(10):113-116.

[7] 蒋仲安,陈记合,王 明,等.卸矿站粉尘浓度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J].煤炭学报,2018,43(S1):185-191.

(2018-12-11)

梁新潮(1975—),男,山西孝义人,主要从事煤矿安全的研究与管理工作,Email:583705568@qq.com。

猜你喜欢

煤尘降尘除尘
温度对煤尘水分蒸发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一种新型无动力除尘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50t转炉一次除尘系统改造实践
连云港市大气降尘时空分布特征
如何鉴别及选购一台好的石材除尘设备
煤尘云着火敏感性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南京市大气降尘固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煤尘综合治理探讨
盖州市大气降尘特征分析
天钢一次除尘三管放散塔点火装置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