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国智慧之眼观世界各国文明之美

2019-08-19刘晓婷

人民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文明智慧交流

刘晓婷

【摘要】以文明对话共创世界文明美好未来,是中国主张文明交流互鉴的核心目标,通过文明交流对话,可以增进国家间互惠合作,共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谐稳定、繁荣富强提供中国方案,彰显中国智慧。

【关键词】中国智慧 文化自信文明交流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明是世界各国精神家园中孕育的美丽花朵,它们形态各异彰显出不一样的魅力,吸引各国人民互相学习、相互探索、深入合作、团结奋进,以文明为纽带拉近世界各国的距离,将人类命运紧密关联在一起,让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熠熠生辉,为各国互惠合作、协同进步创造有利条件。

文明互鉴出发点:为了世界更美好的未来

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人类虽在语言、肤色上存在区别,但追求文明的本性是一致的,文明之美是绚烂夺目的,文明是世界各国智慧、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是各国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发展进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我国推行文明互鉴理念,倡议世界各国人民互相交流、学习、增进了解,感受文明的魅力,丰富世界文明色调,并共同绘制人类文明美好蓝图,将世界各国人民精神思想关联在一起,达到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

共同维护国际社会和谐稳定。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走进世界政治经济舞台,国家间的交往更为频繁,文明间的差异与隔阂日渐凸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需通过文明互鉴增进彼此的了解,以文明对话为前提探寻合作共赢之道,以文明互动为依托,寻找世界各国互动的契合点,以文明融合为契机,实现世界各国合作奋进共同发展目标,继而为共同构建人类美好家园奠定基础,通过文明互鉴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

共享文明资源。文明是国家发展重要资源之一,它由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国家治理理念、经济基础、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中国张开智慧之眼发现世界各国文明之美,在文明互鉴中吸收文明营养,助力本国文明与时俱进,同时世界各国亦可以汲取我国文明营养,使世界各国共享文明资源。当前国际社会“排他主义”“地区保护主义”等消极思想客观存在,阻滞文明互鉴,这些消极思想虽在表面上可以维护世界文明,保障世界各国文明免受侵扰,但实则是对本国文明不自信的表现,使各国文明犹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无法欣赏世界文明之林的美丽风景,我国倡议文明交流互鉴,共享文明互鉴成果,从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文明互鉴的态度:中国智慧与思考

正视文明互鉴,端正对待世界各国文明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世界各国应正视文明互鉴,明晰文明互鉴价值,用平等、学习、互惠态度欣赏世界各国文明之美,端正对待世界各国文明的态度,摒弃“文化霸权”“文明优劣论”“文明冲突论”等消极思想,看到文明的区别,接受文明的差异,在探讨、了解、学习进程中感受文明之美,汲取世界各国文明营养,实现文明互鉴目标。

增进交流往来,探索世界各国文明互鉴途径。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领域发展状况存在一定差异,正因如此才使文明之花色彩纷呈,为保护多元化的文明,构建良好的文明互鉴氛围,各国应携手合作,根据文明特点、国家背景、互鉴目标,设计最优文明互鉴方案,通过平等交流、多领域合作、协作研究等途径,实现文明互鉴目标。

掌握文明“新陈代谢”规律,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机。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纵观文明发展历程可知,只有文明互鉴才能使世界各国文化生机勃勃,在“有容乃大”思想指导下走出“文明孤岛”,踏上文明互鉴坦途,掌握文明发展规律,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无限生机活力,通过文明互鉴将世界各国文明关联在一起,使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

文明互鉴的原则:世界发展的经验和总结

开放。开放是世界各国打开文明之门迎接新文明曙光的第一步,虽然当前许多国家都对外开放,但对待文明的态度却很保守,“排他主义”盛行,甚至奉行“文明威胁论”,认为他国文明的融入将影响本国文明的发展,这种文明发展理念将阻滞世界各国文明互鉴,我们需秉持有容乃大理念,打开文明之门,将世界各国文明之花的种子借着文明互鉴之风吹入本国精神之园,并与本国文化融合发展,达到丰富世界各国文明的目的,继而实现文明互鉴目标。

平等。文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文明是各国智慧及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为此在文明互鉴过程中应秉持平等原则,用谦虚的态度欣赏世界各国文明之美,从平等角度观世界文明,不以妄自尊大的态度贬低他国文明,在互学互鉴精神指导下加强对各国文明的了解,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夯实文明基石。

互鉴。互鉴主要是指互相借鉴,根据本国文明发展需求借鉴他国文明可取之处,营建和谐、活跃的文明互鉴氛围,并非通过文明互鉴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文明之战”,摒弃文明间相互排斥理念,通过互相借鉴共同进步,使文明得以良性发展,通过文明互鉴续写世界各国文明历史,构建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使世界文明朝着多元、多向、平等方向发展,跳脱强制、单一、单向文明发展模式,使人类文明之园百花齐放。

增进文明互鉴,优化国际秩序

在国际治理新常态下,各国在国际舞台上应致力于建设和平、平等、和谐的国际社会环境,为文明互鉴创造有利条件,然而当前国际秩序仍有待优化,部分国家霸权主义思想及行为客观存在,影响文明互鉴且阻滞世界各国文明多元化发展。建立健全国际治理通用法律,以约束、敦促、指导各国保护文化、传播文明、平等对话,为科学开展文明互鉴活动奠定基础,为繁荣各国文明创造有利条件,以达到优化配置文明资源的目的。提高本国综合实力,通过发展经济、科技、军事、教育、政治等领域,使本国文明影响力得以提升,引導其他国家参与到文明互鉴交流进程中,从而进一步优化国际秩序。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理念,为维护亚洲乃至全球和平稳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亦通过文明互鉴发掘他国文明之美,积极汲取他国文明营养,同时将本国优秀文化传至世界各国,促进文明互鉴。文明互鉴需通过优化相关体系,提高文明互鉴影响力,将其与人类命运关联在一起,使各国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加大对世界各国文明研究力度,为探寻文明互鉴立足点奠定基础,制定文明互鉴制度、规范、机制及标准,确保文明互鉴有据可依,保障各项文明互鉴活动方向一致、目标统一。优化配置世界各国文明资源,通过顶层设计推行文明互鉴具体方案,引导教育、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加强文明互鉴,拓展文明互鉴途径,多渠道实现文明互鉴目标。

为引导人们树立文明互鉴意识,以包容心态观世界文明之美,通过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需不断丰富文明互鉴模式。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举办的各类文艺汇演是文明互鉴模式之一,通过丰富文明互鉴模式可多维度引导世界观中国文明之美,以中国智慧之眼观世界文明之美,实现文明互鉴目标。我国需加大对世界各国名著翻译推广力度,引导研究人员针对世界各国文明展开深入研究,与世界各国建立文明互鉴关系,定期组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与世界各国携手制定影视文化发展计划,培养跨文化交互人才,不断丰富文明互鉴内涵和成果。

(作者为贵州大学人武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高婉:《试论生态文明思想与新农村建设》,《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8期。

②傅守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与文明自觉》,《求索》,2017年第3期。

③胡守勇:《习近平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的三维解读》,《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文明智慧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交流平台
对不文明说“不”
交流平台
文明歌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