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模式个性化照护体验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估
2019-08-19虞莲会封大连刘义容刘小兰
虞莲会 封大连 刘义容 刘小兰
[摘要] 目的 评估PDCA模式个性化照护体验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方便選取该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接诊200例早产儿,设置为观察组,给予PDCA模式个性化照护。另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诊116例早产儿,设置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对照分析两组早产儿家长照护水平、平均体重增长值、NBNA评分、再入院率。结果 观察组家长日常照护知识知晓率94.00%高于对照组66.38%(χ2=41.384,P<0.01);观察组早产儿体重增长值(1.52±0.11)kg高于对照组(1.20±0.14)kg,(t=22.503,P<0.01);再入院率3.00%低于对照组10.34%,(χ2=7.373,P<0.05);矫正日龄28 d后的NBNA评分(39.62±0.58)分高于对照组(38.55±0.92)分,(t=12.675,P<0.01)。 结论PDCA模式个性化照护体验护理方案可有效提升早产儿家长的照护水平,确保其院外获取持续有效的照护,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关键词] PDCA;照护体验;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5(b)-014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ersonalized care experience of PDCA model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6 to November 2017, Convenient select 200 premature infants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et up and the PDCA model was given personalized care. Another 116 premature infants were enrolled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and were set as a control group for routine nursing control. Parental care, average weight gain, NBNA score, and readmiss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wareness rate of daily nursing knowledg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0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6.38%),(χ2=41.384, P<0.01). The weight gain of preterm infa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52±0.11)k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20±0.14)points,(t=22.503, P<0.01); the readmission rate was 3.00%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0.34%(χ2=7.373, P<0.05); the NBNA score (39.62±0.58)points after 28 days of correction ag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8.55±0.92)points,(t=12.67 5,P <0.01). Conclusion The PDCA model personalized care experience nursing progra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are level of parents of premature infants, ensure that they receive continuous and effective care outside the hospital, and promo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Key words] PDCA; Care experience; Premature infan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Nursing
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全成熟,免疫功能差,极易出现呼吸暂停、感染、喂养不耐受、颅内出血等问题[1]。伴随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早产儿存活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经有效临床治疗,各方面指标相对稳定,可转变为家庭式照护。但由于早产儿的特殊性,加之其父母等家庭照护者存在早产儿照护知识匮乏、照护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提升再入院率[2]。目前,早产儿照护家属多通过经验者分享、网络传播、孕妇学校等途径获取早产儿照护知识[3],但都缺乏针对性的个性化方案制定以及对执行效果的连续性评估,且部分知识的准确性尚待考量。如何实现医院式照护到家庭照护的有效过渡,成为医务人员与家属共同关注的问题。PDCA质量管理模式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4]。其可辅助医护人员循环式调整优化早产儿家庭照护计划,为照护者提供个性化、优质照护体验。该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PDCA模式实施前116例早产儿以及2016年11月—2017年11月PDCA模式实施后2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照分析,旨在评估PDCA模式个性化照护体验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接诊200例早产儿,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诊116例早产儿,设置为对照组。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经审核准予开展。研究详情告知早产儿家属,获取知情同意书,早产儿家属知情、自愿参与。纳入标准[5-6]:胎龄<37周;体重<2 kg;吸吮能力佳;大小便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先天疾病者;排除窒息抢救者;排除Apgar评分低于4分者;排除同时参与其他相关研究者;排除母体妊娠期间存在严重合并症者;排除依从性差,失访者。两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以及母亲文化程度、孕产次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不同照护方案效果差异性。基线资料见表1、表2。
1.2 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出院前,护理人员采取现场示范+资料发放的方式进行常规健康知识宣教,对早产儿母亲及日常照护者进行早产儿日常护理知识培训指导,包含喂养、抚触、日常观察、常见疾病护理要点、应急情况处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PDCA模式个性化照护。具体如下。
(1)Plan(计划):出院前一周,对早产儿照护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含:产妇及配偶一般基本信息,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知识来源、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需求等。结合问卷调查实际情况以及早产儿健康现状,为每个照护者制定个性化的照护方案。由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专项指导,指导过程中,根据患儿健康状况变化以及照护者的照护掌握程度,实时调整照护方案。
(2)Do(执行):自患儿预计出院前一周开始进行照护体验。首先让妈妈以及其他照护者认识到早产儿作为特殊群体,对于日常照护的高要求性,使其从心理上接受并认同早产儿的高照护需求。护理人员给予其积极心理指导,辅助照护者建立积极照护心态,配合专业护理人员的建议,学习相关护理知识,采用科学的方法护理早产儿,同时增加其对专业指导的依从性。①照护体验第1天,护理人员向照护家长简单讲解注意事项,告知准备齐全照护必备物品,使其有心理准备。②照护体验第2天,由责任护士向照护家长重申照护注意事项,核查第1天交代事项的完成度。让其观摩其他父母体验过程,再示范喂养、护理过程,并讲解在喂养、护理中的重点、要点,发放宣传手册,要求其仔细阅读护理要点。③照护体验第3、4天,由照护家长进行体验照护。主要体验项目以喂奶、怀抱、语言交流、肌肤接触为主。完成照护体验后,要求照护家长对照护情况进行回顾总结。④照护体验第5、6天,照护家长分享前1 d照护感受、经验,提出待解决问题,由护理人员提供帮助,不断进行示范,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⑤照护体验第7天,出院前对前六天的照护情况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喂养、病情观察、日常护理等,对不能熟练掌握的再次进行培训。
(3)Check(检查):出院后第1、3、5、7天进行电话随访,了解照护者的照护情况,并给予实时指导。找出照护问题,并进行研究分析。
(4)Action(处理):针对检查情况,结合现存问题制定针对性处理解决方案,对现有方案进行完善后进入下一个照护循环。
1.3 观察指标
1.3.1 早产儿家长照护水平 两组矫正月龄1个月后,评估照护家长的居家护理适应时间、日常照护知识知晓率、呛奶应急处理技能掌握度、适宜保暖掌握度。日常照护知识知晓率:由该院自制日常护理知识考核表进行考核,主要项目包含体温、呼吸检测方法,皮肤护理、脐部护理、沐浴方法,新生儿哭声判断,肤色及四肢运动评估等。量表考核满80分为合格知晓。
1.3.2 平均体重增长值 矫正月龄1个月后,采用早产儿专用体重秤,由两名专业儿保护士进行测量,测量3次取均值记录为早产儿体重值。体重增长值=一月体重测量值-出生体重测量值。
1.3.3 NBNA评分 矫正月龄1个月后,采取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NBNA)评估新生儿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状态等五维度合计20项内容。量表满分40分,神经行为能力与量表得分呈正相关,量表得分≥37分为正常水平,<35分為异常[7]。
1.3.4 再入院率。
1.4 统计方法
获取相关数据录入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x±s)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n(%)]给予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家长照护水平分析
观察组居家护理适应时间(3.20±0.25)d短于对照组(8.16±1.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70,P<0.01);其它各项照护指标水平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2 两组早产儿平均体重增长值及再入院率分析
观察组平均体重增长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再入院率3.00%低于对照组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3,P<0.05),见表4。
2.3 两组早产儿NBNA评分分析
观察组各时间点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3 讨论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首份关于早产儿的全球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早产儿年出生数量占全年新生儿出生数量的11.1%,其中中国早产儿出生数量列居全球第二位[8]。早产儿由于提前娩出,机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全成熟,生活能力及抵抗力均低,对外界适应能力差。较足月新生儿,其各类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处于高水平[9],且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发生率越高。伴随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发展,早产儿经院内积极救治,多数可顺利出院转为家庭照护[10]。但多数家庭照护者对于喂奶、饥饱判断、换尿布、洗澡、配方奶冲调要点、呕吐、呛奶、抚触、神经发育等护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标准化培训,家庭照护者缺乏早产儿的照护经验,因护理不当导致的再入院率呈高水平状态。且婴幼儿时期为神经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当护理对于早产儿的生理心理发育具有一定阻碍性。婴幼儿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给予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可辅助性提高其生理心理发育水平。
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次提出,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阶段的循环式管理模式[11]。将PDCA循环与早产儿的个性化照护相结合,通过PDCA周而复始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可螺旋式提升护理照护质量。PDCA个性化照护体验模式,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以患儿家庭主要照护者为主体,责任护士为辅导,积极调动家庭参与的积极性,对早产儿照护者照护知识进行调查,鼓励其说出内心的顾虑,结合不同个体的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其需求及具体情况制定适宜个体的照护方案。PDCA个性化照护体验模式实际实施中,首先需要对照护者进行基本理论知识培训及考核,并进行实践应用操作。通过反复的照护体验及照护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指导,灵活调整、完善个性化照护方案。最终实现早产儿顺利过渡到居家护理。钟水平[12]在研究中指出,给予早产儿PDCA循环照护后,家属对照护知识的知晓率高达90%以上,且PDCA循环照护能提高早产儿矫正日龄28 d的NBNA评分。
该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早产儿家长照护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出院前的照护体验以及出院后的PDCA循环照护指导有利于照护者全面了解早产儿情况,家属对照护知识的知晓率为94.00%,提升照护水平,;观察组早产儿平均体重增長值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3.00%低于对照组10.34%,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PDCA循环模式下的个性化照护体验有利于早产儿的体格生长发育以及神经系统发育。这与文献报道一致,证明此次研究可信度高。
综上所述,开展PDCA模式个性化照护体验有利于早产儿顺利从医院式照护转向家庭式照护,减少因护理不当导致的再次入院及神经、生长发育延迟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吕元红,周雀云,麦瑞琼,等.过渡期护理模式在低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9):799-801.
[2] 丁晓华,郭宇,李海鸿,等.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4):273-278.
[3] 韩丽军,冯淑菊.早产儿照护者家庭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4):33-35,38.
[4] Mary Watson.The Deming Management Method[M].Perigee Books, 1988:262.
[5] 刘桂华,钱小芳,欧萍,等.延续护理干预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6):697-703.
[6] 郑华蓉,蔡燕,周红,等.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提高早产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乳喂养率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2):264-267.
[7] 全国新生儿行为神经科研协作组,全国新生儿生长发育科研协作组.中国12城市正常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价[J].中华儿科杂志,1990,28(3):160-162.
[8] Howson CP, Kinney MV, Lawn JE.Born too soon: the report on preterm birth[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2:26.
[9] 孔祥永,黄俊谨,陈颖,等.2010年至2012年新生儿监护病房胎龄小于32周极早产儿的病死率及并发症[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0):1566-1570.
[10] 郭红英,赵彦昌,彭海珍,等.居家延续护理对早产儿出院后生长发育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21):2256-2257.
[11]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5-187.
[12] 钟水平.PDCA在早产儿出院计划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3):180-181.
(收稿日期: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