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2019-08-18白璐
白璐
【摘要】初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还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如果想要提升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乐于阅读。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进行教育教学,它可以促使初中生相关学科素养的形成,同时可以帮助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在课堂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针对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究,促使學生阅读效率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基本采用填鸭式教学,把课文中的一些重难点详细分析给学生。虽然在教学时,老师也想要活跃课堂氛围,但往往都是学生在围着老师转,即老师讲、学生听,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性。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依赖性,导致在没有老师的指导情况下就不知道如何学习现象的出现,在阅读中遇到一些小问题,只会公式化的去分析这些问题,失去了创新与思考。
2.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老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学习,但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并不符合现在学生们的需求。由于我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学,这也导致了老师在教学中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提升学生分数上,却把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忽略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当学生把一篇文章全部读完以后,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的内涵;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方言,如果在教学阅读的时候对文章中的文字不能够准确发音,也会导致学生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些因素对于学生的阅读学习也是非常不利的。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在教学中讲解一些有关景色的文章时,利用多媒体来把课文中的景色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具有趣味性,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更加深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的“教”完全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而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老师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首要地位,而老师只起到辅助者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爱读、喜读,在读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同时,还需要语文老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采取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另外老师还需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只局限在教材单一化的传授知识,更应该多组织一些与阅读相关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使学习效率得到整体提升。
比如,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可以让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到作者在书屋中的乐趣,为了让学生紧抓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手法,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百草园中如何表现了“我”的乐园;(2)私塾教育都是在哪些片段中展现出来的;(3)课文中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我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对文章进行朗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中。在对这篇课文读过几遍之后,我让学生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使阅读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
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把正确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经常选一些比较好的文章来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和细读,使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出恰当的阅读方式,提升学生对阅读信息的筛选速度和筛选能力,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此外,还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随手记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可以把一些精彩的语句,或者一些名人格言随时记录下来,使学生养成随手记录的良好习惯,进而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老师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自制力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我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
比如,在教授《猫》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在上课前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相关资料《狗》《动物之爱》等,并发给学生。在教学的时候,我先向学生进行了提问:“同学们,你们家里养猫吗?你们知道猫的性情吗?”问题提出以后,学生都在积极地讨论与分享,形成了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时我马上带领学生们进入“猫”的学习之中,进而引导学生学习了多种阅读方式。之后,我继续要求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资料 “人与动物”,同时让学生做一个读书笔记,促进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3.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造成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薄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积极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教授《三峡》这篇文章的时候,在课堂中老师可以给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根据文中所给出的注释,把课文中的段落尝试翻译出来。对于文章中的一些重点难点,老师可以给予适当指导,由此使学生对文章中的难点与重点理解更加深刻,促使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授的内容,让学生自由讨论文章中字与词的内涵意思,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语文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比如,在教授《论语十则》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谈论“说”“知”等字的意义、读音,促使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4.巧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能够带着思考走进文章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问题创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出难易不同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差异对学生采取层次化的教学。对于一篇课文来说,除了把握整体内容外,更要能够对文章中的一些精彩内容反复阅读,可以使学生对文章中的内涵理解更加深刻,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共鸣。
比如,在学习《观潮》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海吗?在海潮来临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景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潮水相关的文章”,这样就很容易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文中寻找自己的答案。
三、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阅读观,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阅读的无穷魅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宫丽丽.引领学生有效阅读——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之我见[J].现代教育科学,2014,(22).
[2]潘景茚.星星点灯慢慢引领——培养学生语文课堂中有效阅读的方法探究[J].知识文库,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