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履谦:人间正道是沧桑
2019-08-18
他以85岁高龄仍然坚守科研一线;
他以不竭睿智为航天事业建言献策;
他以赤诚之心应对世事变迁转折;
他以乐观豁达书写沧桑人生……
他是张履谦,我国著名雷达与空间电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
履正道,未彷徨
回溯张履谦的人生道路,正应了“人如其名”。
张履谦,1926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父亲是当地的一位小有名望的中医。父亲从小就教他勤奋读书。取名“履谦”,寄托了父母的企盼—“履险蹈难”,做一个谦逊而严格要求自己的有出息的人。
张履谦11岁那年,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国土沦丧,长沙告急,国民党政府实施“焦土抗战”,一把火把长沙烧成一片废墟。长沙市的大学、中学纷纷南迁,张履谦所在的湖南广益中学(现湖南师大附中)迁至常宁县太坪村。学校租借两所祠堂做教室,用土砖垒成课桌,晚上自习点豆油灯照明。老师谆谆教导:国难当头,物力维艰,要珍惜时间,发愤读书,将来报效国家。张履谦下定决心:一、学习好;二、艰苦奋斗;三、洗雪国耻。正当学业蒸蒸日上之时,长沙、湘潭、衡阳相继沦陷,学校被迫停课、疏散。
中华之大,已然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张履谦也随之踏上为期数年的逃难生涯。当时的情形,至今想来仍然令人心生余悸,“头上有日本飞机轰炸,身后有侵略者的炮声,还经常遇上白兵(国民党军队),没有吃的,没有住的地方”,然而即使在這样的流亡生涯中,他仍然未曾放弃过读书。
他几经辗转,与同学徐文思到尚未沦陷的嘉禾县同学李秀生家中,他们办补习班、教小学、种蔬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945年8月,日寇无条件投降,他们在蓝山找到了广益学校,在老师的帮助下,读完了高中。
1946年秋,北大、清华等几所全国著名大学在武汉招生,张履谦报考五所大学,悉数被录取。最后他选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他认为中国之所以遭受日本侵略,乃是因为“国不富,兵不强”,因此痛下决心,要学好知识,发展科学技术,为祖国富强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入校后,满以为可以安心求学,可是“一?二一”事件、“沈崇事件”迫使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他们下农村,进工厂,举办工农夜校,号召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国民党政府派特务跟踪他们,称他们是“职业学生”,成立了特刑庭,把爱国学生抓去坐牢,坐“老虎凳”,严刑拷打。面对这些,张履谦从不退缩,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他以淳朴的爱国之心和读书报国的想法受到了地下党组织的召唤,加入了党的地下外围组织—中国民主青年联盟。1948年10月,张履谦地下入党。同年12月,北平郊区和平解放,张履谦奉组织派遣参加北平市军管会,接管石景山钢铁厂。工厂恢复正常秩序后,他回校复学。
从小学到大学,张履谦成长的时代环境可以说万分凶险。“勤奋读书,报效祖国”是他一直遵循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不曾稍有懈怠,终于走上了“读书报国”的道路。
1951年张履谦于清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军委通信部工作,此后一直奋斗在国防科研战线上,为祖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
谦于德,敏于行
1997年,张履谦意外地接到通知,让他赴香港领取“何梁何利奖”,在颁奖仪式上,他意外地见到了曾经是老同学的朱镕基总理,于是有了第二天登在《大公报》上的大幅照片,总理与科学家深情拥抱。
除此之外,张履谦的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他是我国第一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专家,第一批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并被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获“航天科技集团航天人才培养突出贡献者奖”;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及先进工作者多次。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被聂荣臻元帅誉为“国防科研战线上一位优秀的基层技术指挥员”。
然而面对生命中的这么多光辉夺目的时刻,张履谦直言自己“没有想到”。在他看来,他只是“在其位,谋其政”—“我只是做了岗位上应该做的工作。为国家做事情,国家给我那么高的待遇、那么大的荣誉,真的没有想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唇亡齿寒,志愿军赴朝鲜抗美援朝。
当时鸭绿江两岸的城镇受到美国B-29飞机的空袭,它从日本起飞,使用电磁波干扰,使我警戒雷达致盲。指挥雷达无法引导空军迎战,我们的飞机无法上天。
张履谦1951年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信组)毕业后,同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被分配到军委通信部。随后立即同通信部王诤部长、雷达处陆处长一道,火急乘火车到前线。部长说,一定要解决雷达抗干扰问题。张履谦刚出校门,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
他留在前线,守在机房,和雷达技师、部队同志一道,观察分析电磁波干扰现象。部队使用苏式雷达,他没有学习过,只能看说明书、请教技师,苦苦钻研了一夜,才摸索清楚雷达的原理和结构。他提出快速改变频道,扩展频段,加装抗干扰电路等建议。连长把张履谦的想法向上级汇报,上级同意“改”。没有器材,张履谦将仓库的废物利用起来。改改试试,越改越好,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并推广应用。美军的电磁波干扰不太灵了,我们的战鹰终于可以“上得去,下得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