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元有界的把握”

2019-08-17李美冬

新课程·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把握阅读教学

李美冬

摘 要:自从学习了课程标准之后,老师们认识到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设计发散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这都是很好的。然而,在阅读教学中却出现了过于自由放任和无指导的混沌阅读的现象,导致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的泛滥。如多元解读被理解成随意解读,有的甚至混淆文本,完全批评。

关键词:阅读教学;多元有界;把握

一、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误区

在阅读教学中出现了过于自由放任和无指导的混沌阅读现象,导致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的泛滥。

1.多元解读成了随意解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异读现象并不少见。其中的原因与表现形式也不一而足,在阅读教学时老师放手让学生随意解读课文文本,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课文的情况下任意发挥……将文本的“多元解读”理解为“随意解读”是目前阅读教学的误区之一。学生在随意解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我们来看一个小学语文S版阅读教学案例——《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段。老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们觉得狐狸怎么样?学生1:狐狸非常狡猾,他用拍马屁的方法骗走了乌鸦嘴里的肉。学生2:我要学习狐狸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学生……,这则寓言的寓意是谴责狐狸诱骗乌鸦上当的卑鄙行为。很显然学生2的回答已经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可是授课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以后却说:“大家的想法都有道理,你们真聪明。”这位教师看起来确实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可是却忽视了文本基本的价值取向,违背了作者创作的初衷。

2.混淆文本,完全批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多元解读、个性解读的意识和能力有时会令人刮目相看。这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性格、家庭环境、阅历的不同而造成解读视野狭隘、有时甚至好坏不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但是教师在学生的解读发生很大偏差时,不但没有及时担负起点拨引导的责任,反而任由学生自由解读。

二、走出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误区的对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们走出“多元解读”的误区呢?笔者以小学语文S版的课文为例,从以下两点讲述摆脱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误区的对策:

1.如果学生在独特感悟中,出现了违背课文的“价值取向”的现象时,教师就应该是非分明地给予“价值引导”——与学生作进一步的“价值探索”

在学生的“独特感悟”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太正确的思想,有的甚至是严重的是非不分。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正常的,再说学生说出来了,也会比捂起来好。因为说出来可以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而这种辨析过程也正是难得的教学机遇。例如教学语文S版《狐狸和乌鸦》一课,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悟。生1:狐狸你善于察言观色,不断改变说话的内容,真有本事!生2:狐狸,我喜欢你的聪明,因为你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生3:狐狸你非常聪明,很会想办法,几句话就能把乌鸦嘴里的肉弄到手,我要向你学习……显然学生已经很难说出“狐狸”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学生如此混淆是非当然需要教师旗帜鲜明的价值引导,然而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灌输,指出这是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狐狸想尽一切办法骗取他人食物,怎么可以称赞它呢?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这只是价值灌输。教师应该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狐狸的花言巧语越多,它越会想办法,结果会有越多的动物怎样?……老师这样进一步与学生作“价值探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辨析、认识能力。

2.如果学生的感悟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发生矛盾时,教师就要细心关注两者是否还有异中之同可以包容学生的独特感悟

教学语文S版《山青青》,在总结课堂时,老师说:“春天来了,山也青青,树也青青,春雨过后,梨花洁白,桃花粉红,春天多美啊!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话音刚落,大部分学生说喜欢。可是却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不喜欢春天,春天就像一位爱哭的小女孩,老是哭个不停,给我们上学带来许多不便,它哪有秋天那么好呀!秋天,到处是丰收的景象。”此時,另一个学生也来劲了说:“老师,我也不喜欢春天,春天常下雨,确实像个爱哭的小女孩,因为春雨绵绵,病菌多,害得我们小朋友们常生病。”这两个学生说的也有正确的一面,而且还是自己的独特感悟呢!完全肯定它又分明与课文的中心不符,教师的正确引导,既要给予肯定,又要把看来是求异的认识,找出它与课文中心可以求同之处。于是,老师说:“你们俩说得很有道理,把自己特别的认识说出来了,这很好。其实每个季节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你们说春天像一个爱哭的小女孩,老是哭个不停,这就是春天的特点,就是因为她爱哭,‘泪水滋润了万物才使山也青青,树也青青,梨花洁白,桃花粉

红……她让万物变得五彩缤纷,使万物开花结果,这样才让秋天到处是丰收的景象,你们说春天美不美呀?美在哪里?”这样就把学生对春天的表层认识,推向了纵深,看似反面的意见,却成了深层解读的推力。

参考文献:

陆志平,李亮.《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小学语文[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把握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