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采高300 m长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2019-08-17姜涛
姜 涛
(山西长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高平 048411)
1 工作面概况
某矿5312工作面走向长度为1 749.28 m,倾向长度为301.5 m,煤层平均厚为5.35 m. 采用“两进一回”通风方式,工作面巷道布置示意图见图1.
图1 5312工作面巷道布置示意图
2 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2.1 工作面初次垮落特征
2.1.1直接顶初次垮落
工作面自2015年11月29日开始进行试生产,由于生产安排,该工作面初期回采断断续续,2015年12月29日工作面83#—123#支架后方直接顶开始冒落,并逐渐向两端头延伸,支架阻力有明显增大,持续时间两天。工作面直接顶初次来压不同步特征较为明显,其中工作面中部直接顶来压步距最小,平均18.75 m,工作面上部平均21.3 m,工作面下部平均20.25 m,整面平均20.1 m,动载系数平均1.3.
2.1.2基本顶初次垮落
工作面自2016年1月15日停产两个月,2016年3月16日重新开始生产。2016年3月18日夜班工作面中部顶板发出断裂响声,支架阻力快速升高,中部支架后方有大块矸石滚落,预示该工作面基本顶初次破断,截止到2016年3月21日,整面支架工作阻力开始明显回落,工作面初次来压结束,由于工作面每天只有一班生产,整个来压时间持续3天左右。
支架阻力统计数据显示,工作面上部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平均45.5 m;工作面中部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平均40.9 m;工作面下部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平均42.1 m;工作面基本顶平均初次垮落步距42.2 m;动载系数平均1.41,来压并不强烈;整面基本顶初次来压不同步特征较为明显,中部最小、下部次之、上部最大。
2.2 工作面周期来压特征分析
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基本顶会发生周期性的破断,即产生周期来压现象。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和动载系数见表1,表2.
表1 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统计表
表2 基本顶动载系数统计表
经过对整个回采过程的统计,得出工作面上部基本顶来压步距平均12.7 m,动载系数平均1.36;工作面中部基本顶来压步距平均10.6 m,动载系数平均1.35;工作面下部基本顶来压步距平均12.0 m,动载系数平均1.41. 由此可以看出,工作面基本顶周期来压整面不同步特征较为明显,其中工作面中部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最小,两端头顶板周期来压步距基本相当,上部略大于下部。
综上所述,任务的定价与任务位置聚类中心越近,价格越低;而相对中心越远,价格越高.同时任务价格对任务的执行情况有直接影响,任务价格越高,任务分布越密集的地点,任务完成度就越高.任务未完成应该是该任务价格较低,或该任务所在地点任务点密度较低所导致的.
2.3 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根据巷道超前观测数据,以单体柱距离工作面煤壁距离为横坐标,以单体柱阻力为纵坐标,绘制工作面超前支护阻力曲线图,见图2.
图2 超前支护阻力曲线图
通过分析图2得到5312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具有以下特点:
1) 整体而言,单体支柱载荷随着距工作面距离不断减小,其值呈上升趋势;工作面前方30~65 m,其压力变化不大,单体支柱工作阻力为11~13 MPa;工作面前方30 m内,单体支柱工作阻力从13 MPa缓慢上升,升幅变化平缓,相比较而言,53121巷支柱载荷较大些。
2) 单体柱载荷分别在工作面前方14.3 m和15.5 m处达到最大值;由两巷的观测数据可知,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工作面前方50 m范围。
2.4 巷道变形结果分析
通过在巷道内布置测点,得出巷道顶底板变形数据。经过综合分析巷道顶底板变形数据,将巷道变形规律依照顶底板变形速度和两帮移近速度大小划分为3个阶段:
1) 未受采动影响阶段。该阶段位于超前工作面55.2 m之外,在这一阶段巷道围岩移动速度较小,顶底板移近速度不超过10 mm/d,说明此阶段内巷道受采动影响较小。
2) 采动影响阶段。该阶段位于超前工作面55.2~25 m,这一阶段巷道顶底板移近速度一般不超过35 mm/d;两帮移近速度一般不大于10 mm/d.
3) 采动影响剧烈阶段。该阶段位于超前工作面25 m的范围内,这一阶段巷道顶底板速度最大可达75 mm/d,最大变形量可达370 mm. 分析巷道变形剧烈增加的原因是回采巷道受到回采动压的强烈影响。
3 工作面长度增加对矿压显现的影响分析
该矿5310工作面走向长度为2 559.66 m,倾向长度为251 m,煤层平均厚度为5.75 m,煤层倾角平均为6°. 回采工艺与5312工作面相同。
3.1 来压特征对比分析
为了能够更清楚的对工作面加长后对工作面矿压的影响,将5312工作面矿压特征与5310工作面矿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见表3.
表3 来压特征对比分析表
根据以往经验,工作面长度由250 m增加至300 m后,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会相应的减小,但由表3可知,5312工作面直接顶和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比5310工作面略大,其原因主要是5312初采期间煤层厚度仅有3.5 m左右,远低于5310工作面5.75 m的采高。5312工作面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较5310工作面减小18%,来压动载系数对比情况基本一致。
3.2 超前支承压力现场实测对比分析
5310工作面现场通过安装钻孔应力计对超前压力数据进行观测,分析观测结果得出超前支承压力的峰值在5.2~7.6 m,煤壁至峰值区为应力减少区域。5310工作面峰值为18.5 MPa,5312工作面峰值为21.8 MPa.
通过对比分析工作面长度由250 m增加到300 m后的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得出当工作面长度增加到300 m后,峰值大小增大了17.8%.
3.3 巷道变形实测对比分析
5310工作面通过“十”字布点法测量巷道变形得到巷道变形规律,5310巷道与5312巷道变形规律的对比分析见表4.
表4 巷道变形规律对比分析表
比较巷道变形规律可知,工作面长度由250 m加长至300 m之后,工作面采动影响剧烈区域范围增大了34.4%,采动影响区域范围增大26.8%,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增大16.3%,顶底板最大移近速度增大31.5%。可见,工作面长度的增加导致巷道变形剧烈。
4 结 论
通过对比分析5312加长工作面与5310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现场实测结果得出,工作面加长后,工作面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减小18%;比较超前支承压力分布情况,可得到工作面加长后,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增大了17.8%. 比较巷道变形情况,可得到工作面加长后,巷道变形明显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