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
2019-08-16莫小米
莫小米
有人戴着耳机听歌,听到忘情处,大声和着唱,摇头晃脑很享受,听者却很受罪,因为他荒腔走板。
再会唱歌的人,如果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一定会出现跑调的现象,大牌歌星也不例外。
而有一支合唱团,一队身穿白衣的少男少女,自己完全听不到一丁点儿声音,却唱出了天籁之音,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刚开始,主持人廖昌永也将信将疑,跑到台上,与一个孩子互相触摸着喉部。廖昌永发出一个“啊”,多次尝试后,孩子发出了音高一致的“啊”,两人的声音一同回荡在舞台上,所有人都热泪盈眶。
原来,他们是靠感受振动的方式来发声的,每个音高会有不同的振动频率,触摸喉咙就能感觉得到。
简单地说,合唱团14名成员,每人担任一个音,按着乐曲节奏连续发声,快慢高低错落,配以器乐,就成了一首歌,与敲击14个玻璃杯一个道理。全部歌词只有一个字:“啊。”通过独唱、合唱多声部的演绎,唱出他们对这世界的所有感受。
做成这件事的,绝对是在艺术追求上不安分的人。李博是画家,张咏做摇滚,两人聚到一起,突然产生了这个想法——“搞点不一样的音乐”。
一天,他俩在街头闲逛,被一声令他们感到惊艳的“啊”吸引了,原来是一个正在着急找东西的聋哑人发出来的。聋哑人所有的情绪和状态都在这个声音里,虽然他自己听不见,却被李博和张咏读懂了。有没有可能让这样的声音变成艺术呢?
这便是无声合唱团的起源。
李博和张咏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所山区学校,引导聋哑孩子发声。开始走近这群孩子,才知道过程是如此的艰难。
发声器官,他们从未使用过,不知道声音从哪儿出来。舌头是乱的,摆不正位置,有时候还会堵在嗓子眼里。他们尝试做了很多别的交流,气氛渐渐变得友好,互相有了信任,但一旦涉及发声,孩子们一个个将小拇指放在脑袋边划一下,意思是“不行”。
半個月后,李博和张咏决定撤退。正要走,一个女孩飞奔过来留住了他们。留住他们的,是她发出的“啊”的长音,稳稳的,美好的。
于是他们选择留下来,组建合唱团。一个人一个人地试,一个音一个音地试,四年后,他们排出了一分钟的合唱。又一年后,他们登上了北京音乐厅的舞台。
这不是一般的奇迹,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音乐家刘索拉联想到的是外星人或者海底的鲸鱼发出的声音。这个声音来自天外,来自深海,来自心底。
(编辑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西米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