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社会资本匮乏及提升路径探析
2019-08-16杜远阳
杜远阳
【摘 要】大学生的社会资本涵盖经济、学业、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相较于家庭经济和社会环境优越的学生而言,高校贫困生社会资本匮乏现象较为普遍。政府制定了一套集奖励、助学、贷款、补助、减免等方式组成的多重立体的贫困生资助模式,在经济方面减轻了贫困生的压力,但其他社会资本还是处于劣势,影响和制约了他们在学业、就业、创业途中的发展。因此,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及贫困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构建经济、交际、心理等多维度的综合机制,以提升贫困生社会资本。
【关键词】社会资本;高校贫困生;综合机制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不仅因为被贴着“经济困难”的标签,还是在诸多方面也相较弱势于非贫困生。高校贫困生贫困表征是什么,背后的根源是什么,是否有着共性问题,如何最大程度缓解贫困,这些问题涉及着教育的公平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都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思索与探究。当前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理论角度进行解答,本文拟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对高校贫困生问题进行再探究再追寻。
一、社会资本:一个研究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视角
社会资本这个近代才出现的新兴词汇,其定义仍有争议,由于研究学者们的知识背景、知识运用以及研究领域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对于社会资本定义的界定上出现了不同的意见。虽然目前还没有让所有人都信服的关于社会资本的定义,但从学者们不断争论中也不难看出社会资本这个词语有着丰富的内涵。针对社会资本理论提出定义的第一人是皮埃尔.布迪厄,他眼中的社会资本是真实或者虚拟资源的一个综合,是自然累积形成的,对于个人或者是团队来说,需要具备的条件就要包括持久化的网络或者是被制度化的认可关系的存在。而在罗伯特.D.普特南眼中看来,社会资本就是社会形成的组织的自身特征,人们可以通过合作以及推动协调来提升社会运作的效率。但是在科尔曼看来,社会资本外在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产综合,依附于人们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关系,可为个人在社会结构中行动提供方便。美籍华裔学者林南认为的社会资本立足于个人层面,个人通过运作的社会资本如何获取以及利用嵌入在社会机构中的资源以便获得工具活动的回报。这些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社会资本,但由于每个学科的侧重点和研究领域的不同,关于社会资本的定义依旧各具说辞。尽管这些定义从某些层面来讲都不完整,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即都没有脱离社会结构的层面,这也是社会资本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针对研究内容,本文选取林南教授提出的社会资本的定义:社会资本就是以多种规范制度存在于社会网络中,人们可以通过本身带有目的的行为来获取或者是改变其中一种资源的流向。本文依据林南社会资本相关论述,提出本文分析框架,即在社会网络的背景下,个人应从自身拥有的资源出发,与社会其他主体发生互动,并进行投资,以获取财富、声望、地位等社会资本,进行促进自身资源量提升。
根据本文的相关概念界定,分析贫困生的定义。国家对高校贫困生有一个定义,是指由于自身家庭条件不佳,在高校就读的学生,支付教育费用困难或者是无力支付教育费用的学生。依据当下全国的普遍状况来看,一般一个月的生活费小于300元的就是贫困生,小于150元则是特困生。当然各个省市不尽相同,有些地方生活费小于150元的就是贫困生,小于100元则是特困生,很多的院校还将由于家庭突发(疾病)事件而引起的困难家庭的学生列为特困生。由此可见,这一定义应是从狭义分析的。从社会资本的广义看,贫困生是由先天因素影响的结果,家庭经济的贫乏和父母一辈社交网络的局限性造成获取社会资本的数量和质量降低;也还是身不足的体现,即自身的自致地位影响,其中有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交网络规模小、层次低,社交网络的强度以及信任度,社交网络中的达性质量。
二、高校贫困生社会资本匮乏的原因分析
高校贫困生由于没有步入社会,难以进入社会网络,与其他主体发生互动,也难以获得社会资源。因此,高校贫困生社会资本的匮乏,更多体现为个人自身资源的匮乏。
(一)先天条件的缺陷。先天条件就是每一个人在出生时即拥有的,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各种因素,比如自身的性别、家庭情况、父母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交网络等等。高校贫困生并没有真正踏足社会,所以父母的社会地位以及家庭网络依然是贫困生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部分。根据上文遵循的社会资本理论中的地位强度理论来看,每个个体的初始位置越好,那么使用和获取好的社会资本的机会就会越大。这个初始位置是包括两个层面,主要是先天位置以及自致地位,先天条件是继承于父母,自致地位就是个体通过努力所获得和占取的社会地位。贫困生的父母以及家庭环境在整个社会网络的结构中都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在自致地位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贫困生继承的先天条件是较差的,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贫困生现拥有的以及将来获取的社会资本的数量以及质量。
(二)自身禀赋条件的不足。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性格以及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人格特征对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交往质量、范围等都会产生影响。高校贫困生自身社会资本匮乏的性格要素上有三点存在严重缺陷,分别是自身性格、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自身综合的能力。性格上外向阳光,有着较强的自信,自身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更容易与他人交谈或交往,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虚心向他人求助,同时自己也会热心地帮助别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得到其他人的信任和接受,同时也容易建立和拓展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有利于培养和维护自己的社交网络中的人员关系,从而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社会资源,有利于个人进一步发展。高校贫困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人性格上内向孤僻,缺乏自信自卑,害怕困难,遇事也容易退缩,自我的防御意识强大到有些病态,从内心中不愿也不敢与别人主动交谈和交往,甚至是当有人与之主动交谈时,都会退避三舍。这样一来,自身就很少有机会参与社会交往,也不容易被其他组织成员接受,很难获得一些社交网络组织的成员身份。相对来说,很多贫困生对自身的评价较低,他们没有信心和好的心态的来开展社会交往,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较少,机会的缺失再加上自身性格的缺陷加导致他们在社会交往中会经历更多的挫折。两次相加其自卑感更加严重,眼中影响他们获取社会资本。
(三)自身经济情况的制约。社会交往网络中成员间的互惠是获取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本得以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互惠互利是一种双向共赢的美好格局,但当形成并不是自然发生的,需要每个个体都必须让度权利或投入自己的成本。这种成本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需要物质上的承载。而贫困生自身的经济情况的制约就会对自身社会资本的培养以及提升带来影响。高校最常见的社会交往和拓展交际圈子的方式就是请客吃饭或者互送小礼物以及结伴出游,贫困生的资金仅能满足基本的生活条件,没有多余的资金来进行这些社会交往,他们只能逃避这些社会交际以尽量减少或者是避免这种支出。高校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远低于平均水平的,他们无力购买手电脑之类的科技产品的,交流工具的缺乏也会影响他们与异地朋友间联系。
(四)个人身份上的资源缺乏。在高校中学生的身份,主要指班干部、学生会成员、社团负责人等。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班干部或者是其他的社团组织的成员需要争取到院领导、辅导员和其他同学的支持,有的需要举办的各种活动,还会到企业拉赞助。这些因素就使得他们有着更多机会接触到各个层面的人员,同时有助于和他们建立社交关系,增强了自己的社交网络,获得成功感提升耐挫折感。再者与院系里的老师交往的机会比较多,还会得到除了同学之外的帮助。拥有了各种组织成员的身份之后,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的机会就多了起来,这样他们交际范围会更广,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些都有利于他们获得更好的社会资本。显然贫困生很难拥有这种身份,再加上之前说过的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就使得他们更难做到社会资本的培养和提升。
三、提升高校贫困生社会资本路径选择
社会资本在为高校贫困生提供必须的物质和精神支持的同时,也同样可以给自身提供信誉担保。为了提升高校贫困生社会资本的获取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一)落实扶贫助困及资助政策。林南认为,人们必须遵循其中的规则才能获得行动所需的社会资本。规则、机制、制度是人们活动的重要条件与行动保障。就目前的情况看来,绝大多数高校都设有资助中心,主要对各级政府及社会资助政策进行落实,这些机构以发放助学金为主要职能,没有为贫困生专门设立服务机构,有的即使设立了机构,也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使得服务机构并没有达到实际的助学效果,要想保证服务机构工作的质量,就需要配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同时重视和引进社会工作的理念以及方法,以便保证这个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当前,脱贫攻坚是国家大事,高校应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引导和帮扶贫困学生,落实各种贫困生精准帮扶策,做到扶贫又扶志,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建立多方参与、协作的社会支撑网络。社会网络是主体互动的平台,也是资源交换的载体,对社会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同样,贫困生也必须置身于此,才能获得社会交往与社会资源的机会,这就需要帮助他们改善自身的人际交往网络。目前的情况下,贫困生的社会交际网络有着以下的问题:范围、质量都偏低、成员彼此缺少沟通、联系以及互动较少、成员之间的地位不平等等问题。所以。需要帮助他们架构新的社会支撑网络。这个社交网络除了学校、同学、老师、朋友、家庭以外,还需要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和基金会为贫困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以及职业方面的规划,同时也需要一些乐于慈善的企业家、慈善家以及普通的社会人员,进而构建一个工协作、良性互动的格局。
(三)高校应承担起资助的主体责任。上文提到了人格特征对于社会资本获得的影响,所以,高校需要做的就是促进贫困生的人格特征的完善以及优化。虽然他们在人格特征上的缺陷使得自身参与社会交往的主观性和积极性以及实际机会都受到了制约,影响了获得和提高社会资本的能力。但是,由于他们能够在家庭依然不富裕的情况下考上大学,说明这些高校贫困生自身还是拥有良好的素质,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机遇给他们人格的优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条件,因此他们活获取社会资本的能力和条件是良好的。除了最直接的资金帮助之外,还需做到以下的几点:通过学校心理辅导师的追踪式精神健康程度调查,获取目前他们的精神状态,通过团队训练、一对一辅导等方式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树立起强大的信心。其次,针对他们做能力方面的提高训练,除了必需的谋生能力之外,也需要做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提升,以此来帮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以及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积攒社会资本。
(四)提升贫困生自身能力。林南认为,社会资本是先在性的,人的行动的能动性,人通过有目的的行动可以获得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最终受益者是贫困生。因此贫困生要发挥好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作用,通过社会实践与功能训练等方式加强自身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一方面要在实践中提升。高校应根据贫困生专业、专长、兴趣爱好等开展不同类别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维修家电、清洁社区乡村、慰问孤寡老人、担当交通文明向导等等。这些活动能够让他们收获较好的获得感,增强自信的同时还能提升社会资本。另一方面要提升贫困生社会交际网络质量。贫困生之所以获取社会资本的能力低下,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社交网络的质量较低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本着提升贫困生异质社会资本的储备量,学校应该建立一个高质量的社交网络,其中的成员主要需要包括:非贫困生同学、教师、企业单位、基金会、专家学者等等社会上的异质资源拥有人员,定期举办各种大型活动来加强贫困生与这些人员的交流,以便激起上述人员的支持他们的热情,从而增加貧困生的社会资本。
【参考文献】
[1]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赵延东,罗家德.如何测量社会资本[J].国外社会科学,2005(2):18-24.
[3]周长城,陈云.社会资本视野的解释.学海,2003.2.
[4]张广利,陈仕中.社会资本理论发展的瓶颈:定义及测量问题探讨.社会科学研究,2006.2.
[5]陈柳钦.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东方论坛,2007年第3期.
[6]董云芳.高校贫困生社会资本的匮乏与提升.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7]徐丽红.社会权利视域下的中国现行高校帮困资助政策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库2014.5.
[8]梁菁.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资助对策探析. 新西部,2019.2.
[9]孙芳.贫困大学生心理资助体系的构建路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