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传统民间美术中的师承任务分析研究
2019-08-16郭晴晴
郭晴晴
【摘 要】贵州民间美术总类繁多且丰富多彩,很多宝贵的艺术作品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跟千百年来隐藏于淳朴人们生活中的师承教育有着较大的关系。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本论文从研究贵州民间美术为载体,将视线对准“人”,以师承关系为研究对象,对贵州民间美术的师承关系系统的进行挖掘分析,将贵州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师承关系与传承特色进行总结。
【关键词】贵州民间美术;师承;保护
一、师承任务一:谋生
在贵州民间美术中“谋生”这一特点也成为了传播民间艺术教育者的师承任务。在贵州由于其独特的外部自然环境与少数民族本身的民风民俗的不同,直到今天,很多的老艺人在生活中仍将所掌握的技艺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赚钱是他们生活和从艺的目的。因为谋生原因,很多宝贵的民间美术技艺渐渐的被停止和定格。少数民族逐渐被汉化已成不争的事实,在少数民族寨子里,“空巢”[ ]现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山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向往大山以外的城市生活,许多他们的父辈们所掌握的民间技艺无法师承与子女,子女也不愿意去学习,这一现象也成为了很难逆转的情况。追其原因,最大的莫过于青年一代从小目睹了父辈们,甚至父亲的父辈们穷其一生的民间技艺,无法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大的改变,民间美术养活一家人容易,但是要想生活的很富足就会很难,所以就这一方面来讲,谋生也是存在于贵州民间美术中探讨师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举个例子,作者在拜访黄平泥哨的传承人王登书先生,在讲到泥哨制作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时,他讲到,泥哨带给自己的收益能维持自己的生活,每月有几千块钱的收入,这是随着黄平泥哨的不断推广和旅游宣传后的状态,之前是没有这么丰厚的收入的。他还讲到当时跟着吴国清老师傅学艺的学员是不少的,但是后来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特别是经济原因无法养活自己,才选择去打工,停止了泥哨的学习。现在从事泥哨制作的越来越少,大都是因为经济的问题。在贵州民间美术中许多民间美术都是相同的,在师承的任务中,谋生是第一问题。
二、师承任务二:传道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代文人的解说一语道破了师的重要性,传授知识与道理,指明方向,教授技艺与谋生手段。解除学子的困惑,指点迷津。在本文的师承任务中,传道主要是师道,存在于贵州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中的“师道”。很多人会疑惑,在民间似乎忽略了师,他们不是大家,甚至不被人所重视,但是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民间艺人,他们有自己的师承,有自己的师传方式,他们师承于前辈老师,又传授与下代族子。民间艺术从古代就不被人所重视,甚至遭到一些文人墨客的鄙夷。“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这似乎在博大精深的民间美术中似乎有些牵强之意。中国许多才华横溢的艺匠,纵然创造了精妙绝伦,价值恒久的艺术珍品,但也只能落个默默无闻的佚名者,在今天的民间艺术领域显然是不公平的。
在贵州民间美术中,教师欲传道,首先要悟道,知道,循道,而后方能够传道。要技艺发展则必须师承传统,贵州民间美术发展到今天,师的作用有目共睹,这与师承的“传道”即传授技艺有着莫大關系。
三、师承任务三:授业
民间美术中的“授业”是教师教授学徒的过程。面对学生的技艺求知,师傅会将自己从开始学习和掌握的技艺一步一步的传授给学徒。并且贯穿于师徒的生活之中,他们的工作重心不仅在于民间艺术的创造中,还有他们的农业耕种,这是他们的生活之本。所以在师傅们授业过程中会大多选择农闲时节,根据节令来安排他们的传习时间,学生也会在这个时间里得到老师的指点。另外,民间艺术创造者和传统意义上的大师不同,有些教师是常年从事教育事业,有着高深的知识和表达,而在民间,教师大多是农民,有一部分还是文盲,甚至不会讲汉语,至今都还用他们本族的语言进行交流,特别是一些年长的老民间艺人。但是就是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他们仍用自己的独特的师传方式授业与人,并且培养了一批该民间美术种类的艺术传承人。
在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歌唱是他们的语言,很多教师在传授民间技艺的时候多以歌唱来传授知识和技艺。这也成为生活在穷乡僻壤、不识字的乡民们,世代流传下来的口碑[ ],特别是形态稚拙的口传故事与歌曲,到今天也成为了很多学者研究的对象,甚至被得到传承和保护。贵州苗族古歌与侗族大歌作为贵州民间艺术的语言艺术同样被作为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所重视。在贵州民间,以唱歌为教师传授徒弟的方式显为多见。农闲时节,走进贵州少数民族寨子,会看到许多的民间美术的创造者围在院坝前开始他们的创作,特别是蜡染技艺与苗族刺绣技艺。妇女们,围坐在一起,其中有年长的师傅,有中年妇女,有年幼的女孩在向长辈学艺,这是年长的作为该技艺的老师对他们进行技艺上的指点与解说,尽兴之余苗族妇女们会饮酒对歌,抒发他们的内心感受。贵州的许多少数民族是一个喜酒的民族。他们多会自家酿酒,酒兴[ ]在贵州民间美术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也与古代的文人墨客的酒兴有着共同的特点。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我们会发现无论乐舞、诗歌还是书画创作,饮酒都是艺术家重要的养兴方式,如李白的“斗酒诗百篇”虽有夸张之嫌,却是一个借酒乘兴创作的典型现象。[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这样描述草圣张旭酒后的创作状态:“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有酒有歌有好的民间美术作品”酒的独特魔力尽显于此。这样的生活环境与传授方式在贵州民间美术技艺传授中是多见的。苗族民间艺人是善于学习的,他们善于向长者学习技艺,善于向制作精良的人学习技艺。这些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也是他们传授知识的过程。
四、师承任务四:解惑
解惑,字面上讲解除疑惑。在贵州民间美术中,存在的惑有很多。譬如,民间美术发展到今天,很多青年不愿意学习技艺制作是老师傅的疑惑。但疑惑也有情理之中。学生的疑惑,贵州民间美术有着很多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不理解,图案为何如此复杂,纹样为何是这样表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东西为什么没有被打破,要一直延续,这些都是老师传授技艺给学生问题的“惑”。有了疑惑,就有了老师的解惑。徒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这些问题都会在教师的传授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的出现,并且不断的解决。这也是民间美术师承的意义所在。民间美术技艺传承的老师,在解惑的过程中也是完善自身技艺的过程,并且疑惑都会有所解除。
综上所述,贵州民间美术中的艺术种类的师承从任务与责任来讲谋生是第一问题,接着就是传统的艺术种类的传承与发展所遵循的传道,授业,解惑这几个任务构成了民间美术传承中的师承关系。
【参考文献】
[1]唐·韩愈《师说》
[1]《周礼·考工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2]口耳相传的民间传承。
[3]酒兴:喝酒的兴致,亦指酒后精神兴奋
[4]刘洋.徐渭大写意风格绘画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6
[5]仇兆鏊注《杜诗详注》第一册,中华书局,第83~84页
[6]周旭著.中国民间美术概要[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7]杨晓辉.贵州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