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初探
2019-08-16苏杭
苏杭
【摘 要】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已在广西各贫困地区铺开,各地取得了一些治理的成效,但是反观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依旧存在长效整治机制缺乏,农户参与整治积极性淡薄,基层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龙州县S乡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问题,探讨广西贫困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乡村振兴;贫困村
一、案例背景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確要尽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生态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千万农户根本福祉,关系到农村社会文明和谐[1];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也与今日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广西实际,对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落实做了部署[2]。
崇左市龙州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镜,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S乡属于崇左市龙州县12个乡(镇)之一,乡域总面积216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委会,84个自然屯,139个农户小组,常住人口数为5216户20695人;2014年底农村人口5795户20971人,2015年10月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319户4838人,贫困发生率23.07%。本文分析了崇左市龙州县S乡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人居环境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二、S乡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及现状
(一)农村垃圾问题
第一,S乡垃圾处理设备及保洁员配备情况:10个村委会和86个自然屯共配备了护林员兼任保洁员226名,月均财政补助300元/人;86个自然屯现有垃圾车共42辆,仍有58个自然屯未配备垃圾车;垃圾池共90个,仍有8个自然屯未建有垃圾池,每个自然屯都至少配备了垃圾池或垃圾池,设施设备方面共有96个转运点;共有4辆运输车辆,定期到各个转运点清运垃圾;第二、从S乡垃圾处理情况来看,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4045吨;其中在村屯就地处理1804吨,乡镇集中处理2241吨,2018年共花费约1398780元用于生活垃圾的治理;从表1中看出各村对垃圾能进行了简单处理,都配有专人和垃圾设施,农村随意倾倒的现象有所改善。
S乡产业主要糖料蔗为支柱,产业单一,农户过度依赖蔗糖蔗款的收入,增产增收渠道单一;导致各村屯缺乏集体经济来源收入;无力改造或新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此外大部分农户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意识淡薄,环保意识淡薄,习惯就近将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沟边、河边、山边等致使垃圾成堆;生产种植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农户自建房建筑垃圾成堆以及陈年垃圾未能及时清理;S乡虽然已配备专职的保洁员、护林员、护渔员及护堤员等人员,此类人员大多数村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的留守中老年人,年纪较大无法承担长期处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清洁任务,村容村貌的整洁仍主要依靠各村的包村工作组,驻村工作队以及后援单位帮扶人的力量临时突击清洁,才能勉强应付日常工作中各项的评估检查;但检查过后,由于缺乏有效且长效的保洁机制,再加上农户家中多为留守老人和小孩,没有基本的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处理意识淡薄,环保意识淡薄;垃圾遍地的现象又会在村内蔓延。
(二)民居环境问题
一是各村各屯缺乏农房建房的总体规划,农户新建房屋随意选择宅基地显得杂乱无序;有的农户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菜园、水塘等农用耕地建房,由于规划、式样、风格不一,显得散乱无章、毫无特色可言;二是农户们普遍不注重内部装修和外观装饰,农房美观度很差;三是存在部分的危旧房,各屯中存在着大量闲置或者废弃危旧房,这些房子大都年久失修又无人居住,很多危旧房已破败不堪,既浪费农村宅基地资源,又严重影响村容户貌;四是仍有部分农户使用旱厕、人畜同住,农户的菜园与厨房厕所混居等现象。
(三)水污染问题
S乡农户使用的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是两种直接饮用河水或者露天山泉水,水质较差,现有过滤设备水质处理能力有限,雨天时水质难以办证安全;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缺乏加上各村人口居住不集中,村屯内污水雨水处理率几乎为零,雨水污水未经处理,乱排乱放,易造成水体污染;另外各村各屯的水塘无人管护,水塘基本上变成“污水坑”,人畜禽类粪污乱排乱放。
(四)公共服务设施问题
一是尽管S乡村委会所在地都配备了公共配套设施和场所,但是屯级文化活动中心设施好比较缺乏;二是各村的进村主干道路都实现硬化,但是道路普遍较窄,不便于机动车辆出入;尽管龙州县政府实施了暖心工程,为部分村屯硬化了到户的水泥路及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但并未实现百分之百的到户和亮化,给农户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三是村屯道路的管理和养护成管养机制未成熟,村屯道路的管护出现真空。
三、S乡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毫无疑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农村人居环境[3];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可持续性差,环境整治管理机制体系不健全、基层政府管理水平低下和服务供给不到位密切相关;S乡村民地处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多年贫困,加之贫困地区农村农户文化知识水平低下,村里的留守老人空巢儿童认知水平有限,导致广大贫困地区农村农户对人居环境的保护自觉性和参与主动性意识淡薄,这也是造成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农户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参与意识淡薄
目前S乡村民环境卫生健康意识淡薄,农户缺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足,尽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驻村工作队和包村工作组人员进村入户多次召开人居环境村民恳谈会和动员会,也在各家各户推行了“门前三包”责任制,但农户对环境污染严重危害性认识先天不足,不愿保护环境卫生改善,各村人居环境的工作最终又回到了“干部干,群众看”,驻村工作队和包村工作组大包大揽的困境。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不健全
S乡农村地区连片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尚未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污染的污染源虽小,但污染点多,污染面广,仅仅依靠基层政府主导的强制性管控机制对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整治仅能治标,未能根治,更难以为继;基层政府不应该作为人居环境治理的唯一治理主体,农村人居环境的污染最大的受害者是村民,农户群体也应肩负起人居环境质量的权利和责任;另外S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基金缺乏长效的保障,农村垃圾设备管理维护费用、维护保洁人员工资等费用缺乏可靠的来源,导致S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无法长效化。
(三)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管理和服务工作不到位
一是S乡农村在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较低,人居环境环境监测、规划、相关保护法律等均处于空白状态;基层政府环保机构缺位,人居环境污染无人监督管理现象;二是贫困村农户农房新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乱搭私建现象较普遍,以S乡被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两个自然屯为例,由于住建部门修旧如旧的进度太慢,基层政府监管不力,导致该屯的农户在古村落内私建新宅,破坏古村落的面貌;三是各村屯道路的路产路权陷入无钱无权无人三不管的尴尬境地,目前龙州县尚未明确专门管护村屯道路的机构,加之村屯道路无法通过经营来获得相应的收益资金,村屯道路执法主体不明确,致使农村道路交通建设缺乏维护和管理;四是基层政府缺乏对农田水利设备设施、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处理设备体系、生活雨水污水粪水排放系统、饮用水池管道净化设备设施等基础环境治理设施建设及管护;四是S乡农户所享受的娱乐、教育、医疗、文化等柔性公共服务供给先天不足,贫困村基础医疗资源和服务较为匮乏,尽管每个村配备了村医和村卫生室,但大多数村医医疗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基层农户的看病需求,村卫生室形同虚设;五是缺乏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公共文化资源短缺,难以真正满足新时代新农村下日益增长的贫困地区农户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
四、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急于求成,仅为了应付突击迎检做一时之功,就算做得再好的表面文章,都只是违背农民意愿和经不起考验的面子工程,因而基层政府需要在坚持不懈巩固、整改和提升之中,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建立健全长效的整治机制。
(一)基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一是按照遵照中央针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结合S乡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际,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崇左市的“逐林模式”科学制定村庄的规划;S乡政府应深入开展乡、村屯镇规划集中行动,统筹全盘考虑贫困地区农村山、水、田、林、路等要素,因村制宜科学合理布局贫困地区村屯的生产种植活动空间、生活娱乐活动空间、公共休闲活动空间等公共空间;二是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绿色生态环境及历史文物遗存抢救保护工作,对具有老少边穷特色的历史记忆、区域文旅地域农家乐特点、骆越壮族民族风情的民俗特色风情小镇,打造一村一品一景一韵的美丽村屯,也要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三是对全乡农村垃圾进行专项治理,可以推行“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模式以及垃圾就地无害化处理模式专项整治农村垃圾;四是在贫困地区建立村级屯级公益服务事业“一事一议”财政以奖代补模式,在不增加农户负担、不违背农户意愿的前提下,有效调动农户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内在动力;四是贫困地区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卫生纳入乡镇乡村建设规划,雨水、污水及粪水分开处理模式,治理贫困地区村屯内部河塘沟渠,消除贫困地区农村黑臭水体;五是推进厕所革命,继续采用农户自建的以奖代补的改厨改厕补贴项目,确保贫困地区农户厕所无公害化,粪污治理纳入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
(二)坚持农户主体地位
一是以人为本,以农户为主体,与农户一道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健全乡村保洁员队伍建设,建立“财政补助为主、群众缴费为辅、鼓励社会参与”的乡村保洁保障制度,引导村民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转变,对积极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成效的村屯继续给予扶持和奖励;二是积极充分发挥基层屯级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激发群众自主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农户加入到村屯农房和村庄规划的设计中来;三是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和诉求,项目实施必须方便生产生活,防止贫困地区的人居环境的整治阶段性成效变成暂时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广泛动员农户参与项目组织实施,鼓励农户自己动手改善家园,从保障农户对项目建设前决策权、建设中参与权和建设后的监督权,转变“干部干,群众看”保姆式环境整治模式;四是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意义、内容和措施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增强社会各界人士自觉支持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风貌的社会责任感。
(三)多措并举还需久久为功
一是S乡政府开展“一清二拆三整理四美化”村容户貌整治,村屯级基层组织农户积极主动清理自家庭院杂物,将自己的旧物历史遗物清理美化,保护贫困地区本村的乡情村情美物美景,保留贫困地区传统文化,突出贫困地区农村特色风情和田园山水风貌、注重贫困地区乡土味道;二是民居农房建筑要塑造特色;注重依山就势,根据历史传承、地域特色、民俗风格,推进现有农村的乡土化改造、新建农房的乡土化引导;在城乡风貌改造中,要充分体现传统民族建筑元素;整合涉农部门资金和政策,对建筑质量较差、年代久远、存在安全隐患的旧房动员拆除重建,对有保存价值的旧房进行改造、加固修缮;加大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力度;三是环境营造要彰显农村风情;修旧如旧采用生态化、乡土化、本土化的特色材料和办法重新乡土原貌,整治村屯道路、外立面、院墙、水洗、庭院落、绿廊等环境因素;采用“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等方式改造房前屋后和零散空闲地。四是结合崇左市“四个好”宜居达标村考评活动,对全乡各村对照好的支书、村“两委”班子、党员队伍和自治管理办法对标对表,列出各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台账,对各村屯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内容、工程量、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详细把控,并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度将所实施的项目对全体村民公示公开,自觉接受全体村民和社会的监督;五是各地政府要定期报告贫困村人均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实地督促检查,设立“红黑榜”,对贫困地区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红榜”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力的“黑榜通报”
五、小结
通过对龙州县S乡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问题,我们要发挥基层政府主导作用,坚持农户主体地位,引导贫困地区农户積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去;多措并举保留久久为功,循序渐进,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长期艰苦努力努力,一定能使我国贫困地区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序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参考文献】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 2017.11
[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件,2018.06
[3]赵霞.农村人居环境:现状、问题及对策一以京冀农村地区为例[J].河北学刊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