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数定投策略在A股失灵

2019-08-16胡语文

股市动态分析 2019年1期

胡语文

面临熊市,一般投资者都会选择指数定投来参与市场未来可能出现的牛市机会。然而由于中国股市某些特定的原因,即便指数10年不涨的局面或许不会持续下去,但如果简单的模仿成熟市场指数定投策略,未必在A股就有效。

最近有机构资金偏向于基金定投,依据的一个结论的是,指数基金相对主动管理型基金而言,回撤风险更小,收益更稳定。但实际情况可能未必如此。

根据过去一年公募基金收益率数据来看,最近一年沪深300指数基金跑赢了95%的股票型基金(股票仓位必须在80%以上),但如果跟混合型基金做比较的话,那么76%(2331/3052)的混合型基金是可以跑赢沪深300指数的。如果与债券型基金比较的话,那么跑赢股票指数基金的债券型基金数量将会大幅增加。

这说明什么问题?资产配置决定了90%的收益。或者说,主动型策略相比被动型策略而言,前者在A股的价值更优。或者說,在投资者要想获得收益最大化,除了关注选股能力之外,选时策略和资产配置策略在A股也非常有意义,诸如股票仓位的灵活动态调整以及在股债配置比例之间采用再平衡策略来调整等策略应用在A股市场仍具有较大的优势。相比之下,单纯的被动指数型策略未能实现投资者的价值最大化。

首先,本文更想探讨的是,为何指数基金并不能有效体现其长期稳定收益的特点,为什么没有出现美股指数基金能够跑赢80%-90%的主动管理型基金的现象呢?

究其原因,关键原因在于,A股指数的进化能力比较弱,没有体现经济的成长性。过去12年A股(以蓝筹股较为集中的沪深300为例)涨幅接近于零的现实表明,指数对经济成长的代表性不强,除非未来以沪深300等指数出现明显的成份股更替,并大幅调入新经济企业或者具备成长性的公司作为成份股,否则,未来以指数定投为模式的投资者未必能够获得明显的正收益。

其次,从主动管理型策略来看,仍有大量基金可以获得超越指数涨幅的超额收益。说明选股和选时以及资产配置的重要性。瑞达里奥将其“全天候”基金的策略简化为30%的股票仓位,不仅可以降低基金整体净值的波动率,还能获得年化收益超过10名的稳定收益,这就说明股票指数基金可能并不适合投资者长期持有。换言之,除非投资者可以获得较好的选时能力,否则,不应该以单纯的定投策略来作为对冲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最佳策略。

另外,笔者更为推崇的是在A股做选时的为主的策略。即集中资金在市场启动点大量买入(ALL-IN),当然,这一次策略需要对市场时点的把握具备较强的应对能力,否则很容易遭受流动性的限制。

选择部分评级较高的基金(既有仓位灵活的灵活配置型基金,也有普通股票型基金)与沪深300指数基金一一对比,即可知,部分基金(不在少数)的收益率仍然可以战胜市场,所以,在A股仍属于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时(未进入强效市场之前),主动型策略在A股仍大有可为。从长期来看,由于A股指数对经济增长的代表性不强,也就失去了定投的价值,所以,更为灵活的选股和选时相结合,才是应对A股较为固化的市场机制的一种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