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菌灵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抑制效果

2019-08-16马妍

新农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多菌灵防治

马妍

摘要:本文从菌株生长和生理代谢两个侧面探讨杨树烂皮病菌对多菌灵胁迫的响应,探究多菌灵对引起杨树烂皮病的病原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多菌灵无论在生长和生理代谢层面,均对杨树烂皮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多菌灵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蛋白质的代谢。本研究可以为多菌灵科学防治杨树烂皮病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多菌灵;杨树烂皮病;防治

杨树是我国地域分布最为广泛的造林树种,随着杨树栽植的面积不断扩大,杨树烂皮病的发生逐渐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长此以往会造成新营造的杨树纯林大面积死亡,给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带来巨大的阻碍。杨树烂皮病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的污黑腐皮壳菌。值得注意的是,该病为典型的寄主主导型病害,病原菌为弱寄生菌,只可以寄生在生长不良或受日灼伤、冻伤以及受到机械损伤的树木,因此给防治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随着现代林业的发展,化学农药(杀菌剂或杀虫剂)的使用量已在逐年降低。但当某种病害或虫害大发生大流行的时候,化学防治依然是最能够立竿见影的防治措施,故不可废除。

本研究将常用的杀菌剂多菌灵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污黑腐皮壳菌的防治效果,并初步探讨其抑菌机理。旨在为更好、更科学地研制杨树烂皮病防治药剂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污黑腐皮壳菌分离自沈阳市区行道树感病杨树。

1.2 供试药剂

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山东德州大成农药有限公司)。

1.3 多菌灵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在无菌条件下,将多菌灵药剂配成多个不同的药剂浓度PDA培养基平板。浓度设定为:100、200、1000和2000毫克/升。用无菌打孔器打取直径为5毫米的菌片,接于含药剂培养基中央,置于25℃恒温箱中黑暗培养,以加入清水的培养基作为对照,每处理5次重复。培养后每天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连续测量5天。试验结束时,计算出各处理菌丝生长的平均直径。

1.4 多菌灵对病原菌生理代谢的影响

室温下,将菌片分别用相应浓度的多菌灵浸泡2小时,以无菌水浸泡菌丝体作为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

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可溶性蛋白,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菌灵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如图1所示,污黑腐皮壳菌在各杀菌剂浓度培养基中生长均接近“J”型曲线,接种1天后,除1000和2000毫克/升处理组的菌株未生长外,其他各组处理均进入生长期。实验开始时,至培养第5天时,对照组长至68毫米,为各处理组直接最大的,两组高浓度处理(1000和2000毫克/升)也出现一定的生长现象。该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对污黑腐皮壳菌的生长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2.2 多菌灵对病原菌生理代谢的影响

通过观察,研究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本研究当中,不同浓度的多菌灵对污黑腐皮壳菌菌丝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多菌灵浓度的升高而含量降低,而MDA含量则是随着多菌灵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该结果表明,表明菌丝细胞在受到杀菌剂胁迫时,会通过提高自身细胞可溶性蛋白含量来增大细胞对于不良环境的抗性,但细胞膜依然受到破坏,膜脂化加剧,产生大量的MDA。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对污黑腐皮壳菌响应多菌灵的胁迫问题,分别在菌株生长和生理代谢两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多菌灵对污黑腐皮壳菌的抑菌机理。研究发现,多菌灵无论在生长和生理代謝层面,均对污黑腐皮壳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杨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杨树溃疡病,其病程较为复杂,发病隐蔽,且发病率高,容易造成杨树林的成片死亡,给现代林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自发现以来,一直是农林业生产的重点防治对象。林业生产上惯用的做法是,在林木发病之前,及时做好药物保护,往往会收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多菌灵为广谱性杀菌剂,由于其良好的杀菌效果,被广泛的应用于农林业的苗圃当中。通过本研究,从菌株生长和生理代谢两个层面可以得出结论:多菌灵对污黑腐皮壳菌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蛋白质的代谢并造成病原菌的细胞膜脂化,给细胞带来破坏,进而起到杀菌作用。

猜你喜欢

多菌灵防治
农药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效能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多菌灵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多菌灵在酸化黑土中迁移性能的抑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瓜及其种植土壤中多菌灵残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