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觉践行生态理念 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2019-08-16朱松琳

决策探索 2019年15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

朱松琳

自从生了二宝,居住在郑州市郑东新区的小曹就经常带着孩子在院子里玩,自然也就认识了小区里的很多邻居。一年前,小区里安装了专门收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的装置,并且给每户居民都配发了一张专用IC磁卡,每次扔可回收垃圾的时候只要刷一下卡,并把垃圾按种类放进指定回收窗口,系统就会自动称重并积分,累积到一定分值就可以换取洗衣液、洗洁精、灯泡等日用品。受过高等教育的小曹阅读过很多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文章,深知这样做的好处,就号召周围的领居一起把生活垃圾分类投入这个可回收垃圾装置。前不久,隔壁阿姨用积分兑换了一大瓶蓝月亮的洗衣液,非常高兴,直夸小曹会过日子。

但是这个装置可回收的垃圾品种比较有限,只有纸张、塑料、玻璃、金属4种,那生活中的其他一些垃圾应该如何处理呢?小区在每个单元楼门口都放了两个垃圾桶,一个黄色的标着“其他垃圾”,一个绿色的标着“厨余垃圾”,开始小曹都很认真地在家把垃圾按要求分好类并分别投放进指定垃圾箱。但邻居阿姨却不以为然:“咱分得再仔细都没用,你看每天来收垃圾的垃圾车根本就是把两个箱子里的垃圾混到一起收走的呀!”

阿姨说的没错,既然这样,小曹也没多大热情了。

不过两个月前,她突然发现垃圾车开始分类收集垃圾了,这可是让小曹欣喜了一下,在家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更仔细了。即便如此,小曹还是经常会被如何给垃圾分类的问题给难住。

确实,要将垃圾正确进行分类,并非易事。

用“绣花功”解决垃圾分类大难题

自从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来,各种诙谐的段子在上海流传开来,许多居民见面会互相调侃:“今天你是什么垃圾?”而“拎得清”现在则被解释为“手里拎着垃圾能分清的上海人”……这些段子背后是上海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写照。

据调查,上海正通过精细化、科学化的“绣花功夫”把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为了让垃圾分类投放新规平稳落地,甚至实施了“一小区一方案”的策略。

“今年春节过后,居委会陆续走入371户宇泰居民的家门,送上‘三件套入户包——一本垃圾分类指导手册、一个冰箱贴和一只挂壁式垃圾袋支架。手册由志愿者手绘,冰箱贴上印着自编的分类口诀和分类搜索二维码。垃圾袋支架是专门定制的,可在橱柜门上夹个塑料袋,湿垃圾就能很方便地扔进袋子里。”上海市虹口区虹叶居委会党总支书记王静华介绍,居委会和志愿者们还在小区进行了一系列宣讲活动,横幅、海报、分类指示牌等悉数“上岗”……通过这些“热身动作”让居民意识到垃圾分类真的开始了。

每天早上7点到9点、晚上5点到7点是长宁区北新泾街道新泾八村的垃圾投放点开放时间。黑色、棕色、红色、蓝色4种垃圾桶一字排开,2名由小区居民兼任的志愿者早上7点不到就守在投放点前,与居委会干部和物业员工一起拿着长夹子、戴着橡胶手套,迎来陆陆续续扔垃圾的居民。他们耐心地对居民垃圾开袋检查,指導居民进行干湿垃圾正确分类。做了3个多月的志愿者、年逾古稀的王阿姨表示:“不少年轻人看到我这么大年纪还在帮他们分垃圾,就不好意思不分了。”

针对特殊需求和困难,不少小区也采取了人性化举措。对于独居或下楼扔垃圾困难的老年群体,有小区采取了物业“托底”的方式;还有些小区“996”工作制的白领居民占比较高,往往赶不上垃圾投放时间,就设立了延时投放点,确保垃圾分类“既有规矩也有温度”。

在科学性推进方面,上海虹口区还专门成立了“上海虹口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让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成为标准化流程。不少街镇还引入了专门从事垃圾分类咨询的社会组织,以推动各小区形成垃圾分类的长效自治管理机制。例如,上海市绿境邻社区服务社是一家专为社区量身定制垃圾分类方案的机构,其已探索出垃圾分类工作“八步法”——氛围营造、前期调研、点位改造、团队组建、志愿者招募、入户宣传、值勤监督、成果巩固,分阶段养成居民自主分类投放意识,目前已有29个小区试点成功。该组织负责人周春表示:“垃圾分类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但是需要科学的方法推进,居民垃圾源头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

上海目前实施的四个垃圾分类是: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北京、郑州等城市实施的四个垃圾分类是: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不管是哪种分类方式,上海关于垃圾分类的这些“绣花功夫”都给我们以借鉴和启示,只要有像绣花一样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和长效机制,垃圾分类将不再是难题。

垃圾分类成为环保行业“新风口”

集中爆发的垃圾分类需求,催生了各类“神器”,包括垃圾处理器、刷脸垃圾桶等,降低了分类投放难度。有电商平台反馈,7月的第一个星期,垃圾处理器在北京的销量同比增长436%。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90后”占比78.8%。

数据显示,仅2019年有超过1000家垃圾分类相关企业注册。截至7月中旬,53家相关企业注册成立,仅7月1日当天,就有6家相关企业注册。

而且,“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已然成为时下热点:今年4月,在第20届中国环博会上,展会第一次专门为智能垃圾分类开辟展区;今年5月,垃圾分类绿色能量生成机亮相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政策红利正催生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根据预测,垃圾分类将是中国又一个百亿级别的潜在市场,市场空间将在2019—2020年逐步开启。

通过微信搜索关键词“垃圾分类”,关于垃圾分类的小程序已达到100多个,支付宝平台上的垃圾分类小程序,累计新增用户数也已突破百万。除此之外,一些快递公司、二手电商及外卖平台,甚至推出了“代扔垃圾服务”这一新的项目。

在北京,多个城区探索建立积分奖励系统、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等方式,让“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走进寻常百姓家。

在上海,“互联网+垃圾回收”已成为创新标杆项目,吸引了长三角地区纷纷效仿。

在广东,广州市、深圳市建立APP移动平台,实现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

在宁夏,银川市已启动垃圾分类“互联网+资源垃圾”回收方式,开通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实现“线上交易+线下物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垃圾分类回收早已突破地域限制。2019年年初,支付宝添加了“垃圾分类回收平台”功能,针对低价值的回收品,可按重量兑换“能量”,随后在环保商城里根据累计的“能量”兑换实物或优惠券。

“垃圾分类对上下游产业链影响很大,原来垃圾处理产业链较窄,现在变得更加宽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张益从垃圾分类全产业链分析,有4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技术服务,垃圾分类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宣传培训和监督考评等咨询业务,以及垃圾分类中心规划设计等将有所增长;二是垃圾分类相关装备产品制造业将快速增长,如前端投放所用垃圾桶、后端使用的转运车等都需要标准化改造;三是垃圾分类专业运营市场将扩大;四是垃圾分类带来的投资机会将增多,比如PPP项目可能在这一领域有所增加。

专家指出,垃圾分类由“鼓励”转向“强制”将推动固废全产业链的变革与发展:从前端来看,垃圾分类的强制推进促进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发展;从运输端来看,现行准则要求生活垃圾投放、分类运输,严禁先分后混,环卫车辆需求有望提升;从末端处理来看,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短期内可能导致垃圾焚烧需求量的降低,但焚烧质量提高,有望拉动焚烧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来自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垃圾分类上海模式孕育75.56亿元市场规模(前端垃圾分类督导费用11亿元+垃圾转运环节8.04亿元+湿垃圾处理环节56.52亿元)。

其中,中端垃圾转运环节涉及到干、湿垃圾分运,垃圾清运车辆需求增加50%以上,上海市目前垃圾清运车3000辆,预计新增专门的湿垃圾清运车1615辆,对应采购额4.85亿元。上海日产生活垃圾2.5万吨,其中湿垃圾8750吨,中转运输费用100元/吨,对应年运输费规模3.19亿元。

末端湿垃圾处理环节,假设湿垃圾处理项目平均投资额为50万元/吨,假设湿垃圾处理费用400元/吨,则湿垃圾处理市场规模将达到12.78亿元,设施投资规模将达到43.75亿元。

据预测,若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可带来的餐厨项目投资空间约为498亿元,到2025年全国所有地级市所需投资约1555亿元。

源头减量:新时尚中的新选择

实施垃圾分类意义重大,可以提高对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而推进垃圾分类不只是为了方便回收,也是为了推动源头减量。本质上,减量和无量化处理才是垃圾分类工作的终极目标。

而要实现“垃圾减量”目标,除了推动垃圾强制分类工作的普及宣传,也需要从垃圾收运、处置的全链条来保证体系的完善,更需要从政策法规、奖罚机制、公众教育等多方参与的整个体系治理来下手,落实源头减量,避免垃圾分类的工作浮于形式、毁于表面。

而作为垃圾分类的一个前端,快递行业和外卖行业是不能避开的重要环节。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到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预计2019年快递业务量将突破600亿件。

实际上,在垃圾分类政策出台前,快递行业也已注意到绿色环保方向的技术探索。如电子面单的上线,推动了中国快递业进入数字化时代。此外,对于快递包裹的改进也逐步进入绿色环保行列。其中,顺丰推出了“丰BOX”终端共享循环箱,菜鸟推出了循环快递箱,京东也开始使用青流箱。

在垃圾分类的大势下,快递垃圾分类及其回收成为社会关注的又一大热点问题。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國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解筱文认为,垃圾分类逐步落地实施,从源头上提高了消费者参与快递物流消费的环保意识,为加快推动快递物流业绿色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保证快递物流质量的前提下,易分类、低污染、简约化的快递物流包装必然受到消费者欢迎,这对电商生产企业和快递物流企业将产生倒逼,促使其从包材循环利用、技术创新、模式更新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在降低物流包装成本中提升质量和效益。

解筱文进一步表示,垃圾分类的严格实施,特别将降低外卖业对社会环境的污染影响,先前分散的巨量化的餐饮白色垃圾,有望进行批量化、集约化处理,餐食残渣和剩汤垃圾污染也将得到一定控制。

“从这个发展趋势看,国家和社会层面对快递物流企业的环保要求正在逐步加大,需要高度重视源头的绿色包装和末端的配送回收环节,大力推进和普及可循环、可降解、可再生的包装材料和器件,逐步实现中国快递物流业和外卖行业的绿色化高质量发展。”解筱文表示。

要做到这点,我们就要真正从环保的角度,从能源再生的角度去解决问题,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标准成本和安全性之外,可能有很多细节还需要各个部门去协调努力。

教育和立法并行,垃圾分类任重道远

“虽然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政策,但宣传教育还不够。还没有找到一个特别好的途径,让公众能乐于接受,或者乐于参与垃圾分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曾牵头组织6所高校环境法学专家对新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在垃圾分类立法方面颇有研究。

他认为,目前我国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之所以一直没有完成行为普及,主要是推动执行力不足,影响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许多市民认为,脱离在源头处的分类投放,垃圾综合治理则无从谈起,所以对于大部分城市来说,首先要将垃圾分类的处理设施体系建立好,尤其是有害垃圾硬件配套要跟上(例如末端的处理设施和中间段的安全储存设施)。

想要全民参与,在面向公众的方案上就要清晰。一是哪些要分类;二是分类之后的流向和产物。这两者要清晰,尤其是在垃圾不分类会产生罚款的阶段。

有人提出,未来在条例修改过程中,要提高个体的违约成本,让市民在更严格的管理过程中习惯成自然,只有设定“违约成本”,才能有谴责违法者的根据,才能要求市民按照条例去实施,“如果不把分类投放作为垃圾产生者的责任和义务,就没办法强制要求市民遵守”。

5月29日,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方面建议修改完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通过立法明确分类投放是垃圾产生者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在王灿发看来,从理念到行动,各方要如何对症下药,真正让市民心甘情愿接受垃圾分类制度所带来的“不方便”,“教育和强制缺一不可。现在市民之所以会认为垃圾分类‘不方便,是因为垃圾分类会增加劳动或相关费用。此外,要进行引导,并给予适当奖励,这样就能促进市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不过,也有的人不在乎所谓的奖励或鼓励,这种情况需要有惩罚措施加持,应该规定相关责任”。

《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自2017年9月10日起就已實施,其明确规定,随意抛弃、倾倒、堆放生活垃圾的,单位将被处以最高5万元罚款,个人最高也将面临1000元罚款;而未分类投放的,个人最高将被罚款500元。对于多次违规被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将被纳入执法“黑名单”系统,列为重点执法监督对象。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蒋建国建议,垃圾分类立法重点是树立敬畏意识。除了引导市民的分类意识,建立配套设施也十分重要。

“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战略来看,赋予公民环境权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并对污染环境者形成监督压力,最终促进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王灿发称。

从事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研究与规划设计30多年的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副会长陈海滨教授指出,在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较好的国家几乎都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实施,但立法并不应该简单等同于“强制”,而应通过立法明确分类投放是市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培养市民的分类意识。因此,在立法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市民的接受度。

除此之外,在日本、德国等一些国家,孩子从小就开始接受垃圾分类教育,这种教育伴随着孩子成长,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应当从娃娃抓起,在教材中纳入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结语

为了避免垃圾围城,为了给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我们必须向垃圾宣战,坚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推行垃圾减量。

实际上,在19年前,也就是2000年的时候住建部就确立了8个试点城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但因为没有强制执行,这么多年垃圾分类工作一直进展不大。许多地方的垃圾还是以填埋为主,这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填埋的垃圾也在污染着我们的水和土地。

直到今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中国才真正迈出了垃圾分类的第一步。

虽然起步有些晚,但毕竟这重要的一步已经迈出。

当然,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毕竟,为了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好,许多发达国家也都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比如:日本用了27年,德国用了40年。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为环保舍弃一点便利,每个人都能自觉践行生态理念,必将集腋成裘,换回更多山清水秀,拥有更多金山银山。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
垃圾山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垃圾分类的困惑你有吗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睡眠”比失眠还可怕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