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海军的新战略

2019-08-16黄家福

领导文萃 2019年15期
关键词:海洋权益远海威胁

黄家福

一、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下的近海防御

“近海防御”战略,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明确称谓的海军战略,也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个军种战略。它的提出准确把握了当时的海上战略态势,贯彻了军委关于军队建设指导方针战略性转变的精神,是军事战略方针在海军的体现。它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军战略理论体系已经形成。可以说,从“近岸防御”转变到“近海防御”,标志着海军完成了第一次历史性战略转变: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变到打局部战争;从准备对付外敌入侵转变到制止分裂,捍卫国家统一和维护海洋权益;从准备抗击外敌登陆作战转变到遏制和抵御外敌来自海上的入侵,并准备在近海实施相对独立的海上机动作战。

“近海防御”海军战略的形成,对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海军建设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使海军朝着“具有现代综合战斗能力”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1980年代中期以后,海军突出强调武器装备的发展。

经过十余年建设,海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特别是适应近海作战的武器数量增加,类型趋于完善,进一步提高了综合作战能力。与此同时,海军按照“便于机动”的原则,初步调整了兵力部署,通过收缩点线、加强主要作战方向,使海军战略布局进一步向近海防御的目标发展。与此同时,海军进行了大量的非战争行动,为国家海上科学实验、资源开发,为配合外交斗争和扩大国家的政治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使近海防御战略的内涵不断丰富与完善。

二、我国海洋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

第一,是国家利益不断向外拓展。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海外机构、人员和资产遍布全球。随着全球陆上资源相对枯竭,海洋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空间。我开发利用海洋的力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威胁与挑战,哪里有利益哪里就需要安全保护。海军作为海上方向军事力量的主体,为海外利益拓展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是海军重要的价值体现。只守近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维护利益拓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扩大战略防御纵深,不断提高远海护卫作战能力,在更加廣阔的空间为国家利益拓展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第二,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新军事革命的蓬勃兴起和深入发展,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信息化战争逐步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未来的信息化海战将是体系对体系,系统对系统的整体较量,非线性、非接触和非对称作战特点越来越明显。在作战时间上,依靠强大的侦察监视系统和快速打击手段,海上实时作战能力得到加强,作战节奏明显加快,发现即摧毁成为可能,海上小范围、短纵深防御的难度越来越大。在作战空间上,争夺空间加速向深海、太空、电磁乃至知识领域扩展,尤其是电磁和太空已逐步成为新的战略制高点,海上大纵深、全维度突防能力不断加强,海战胜负的天平愈加向进攻一方倾斜。在作战距离上,远程火力打击范围越来越远,当今先进巡航导弹可在距目标2500公里外实施对陆远程精确打击,航空兵依托航母可在1500~2000公里以外海域发起攻击,高超音速武器可实现全球范围1小时快速打击; 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只守近海已经难以实施有效的防御,必须拓展海上防御空间,在广阔海域机动部署,建立多层立体纵深防御,具备对敌“源头”的打击能力, 才能达成积极防御目的。

第三,海上威胁日益严重。进入21世纪,中国迅速崛起,国际战略力量对比消长加快,大国博弈的地缘中心历史性地从欧洲转移到了亚太地区,我国面临的战略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海上安全威胁复杂多样、持续加剧。从类型看,主要面临着国家统一、岛礁主权、海洋权益、战略运输、海外利益五大安全威胁。可谓原有威胁未除,又产生新的威胁,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从威胁程度看,美、日等国加紧实施以我为主要对手的战略遏制和作战筹划;我与有关国家的岛礁主权斗争十分激烈,海洋权益争端热点频发,有关国家过度反应并积极备战,特别是日本态度强硬,大有复活军国主义之势,发生海上军事冲突乃至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第四,应对“台独”的风险性明显增大。自民进党再次执政以来,蔡英文当局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台海方向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家统一面临严重挑战。为有效应对海上方向的威胁,我要在巩固提高近海综合作战能力的同时,大力加强远海作战能力建设,不断增强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打破遏制与围堵,慑止分裂和侵权,抗击强敌军事干预,有效维护国家发展利益。

三、对未来海军战略的展望

切实转变战略观念。当前,国家利益拓展主要在海洋、国家安全威胁主要在海洋、军事战略主要方向在海洋、军事斗争焦点主要在海洋。海军是唯一一个能够既制海、又制空、又制陆的现代军种,这是其他任何军种都不能替代的全能型军种。为此,首要的问题应该是在观念层面,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重新审视陆与海的关系,确立与形势任务相适应的海军发展定位。应切实转变陆战型、国土防卫型和海从属甚至依附于陆的观念,确立按照形势、威胁、任务来确定三军力量比例和能力指标的思路,把陆地和海洋两大方向放在对等位置,科学筹划富国强军、和平崛起战略进程中的海军建设。

确立新的海军发展战略目标。维护海洋领土的安全、收复被占岛礁、战胜敌人从海上对我国大陆的入侵以及维护祖国统一是海军的神圣使命。从分布态势看,我国的海洋领土大部分位于第一岛链之内。这就是说,我国海军要维护祖国统一,收复被占岛礁,保卫海洋权益,就必须具备在第一岛链内外进行作战的能力。

随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越来越重,海上航运对中国经济有着非同以往的战略意义,因此海军必须具备赴远海为中国商船护航的能力以及在大洋上保护国家利益的能力。两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从长远看,我海军还应积极向两极拓展,为今后国家利益的拓展保驾护航。处于第一岛链与我有海洋权益争议的国家中,日本是我海军将要面临的主要对手。美国作为我主要战略对手,在我维护国家统一、海上权益方面都将是我不得不面对的对手。因此,新世纪海军战略目标应在“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基础上,积极向“近海防御、远海护卫;大洋存在、两极拓展”转型。海军建设目标必须定位在具备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美国太平洋舰队相抗衡的能力上。只有具备这种能力,中国海军才能保卫中国的全部海上权益。为有效完成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海军必须至少具备以下能力:一是必须具备在第一岛链内外进行独立作战的能力;二是必须具备相当于美国海军的海上机动作战能力。这应是我们在新世纪应建设的目标和发展战略。

尽快补齐战略短板。近十几年来,海军装备建设突飞猛进,054A、052C/D、055等新型水面舰艇如同下饺子般下水。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后面临的作战将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相比,与美、日等海上军事强国相比,我海军装备仍有不少差距。为此,我们应加大装备体系化建设,尽快补齐战略短板。

(摘自《舰船知识》)

猜你喜欢

海洋权益远海威胁
培育家国情怀的初中地理海洋权益教育探析
人类的威胁
受到威胁的生命
面对孩子的“威胁”,我们要会说“不”
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法律分析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海洋权益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