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的三寸不烂之舌
2019-08-16何柏生
何柏生
美国一杂志曾评出百年来世界八大最具有说服力的演说家,魔王希特勒赫然位居其列。《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作者哈特认为,“就其动员人民从事重大行动的能力而言,希特勒可能是人类史上最富于感染力的演说家”。应当说,希特勒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下士成为世界知名的杀人恶魔,少不了他那三寸不烂之舌的功劳。
沉默寡言的少年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着三寸不烂之舌的希特勒,少时却沉默寡言,羞怯怕生。这种性格,按理说不应属于一位卓越的演说家。
希特勒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有二:一是6岁弟弟的死亡给他心理上造成了极深的创伤,给他的生活投下一道长长的阴影;二是性格暴躁的父亲不许他学习他喜欢的美术。如果说弟弟的死使希特勒变得孤独,那么暴躁父亲的专制则使他变得沉默寡言。
希特勒在小学、中学都没有给老师留下能言善辩的印象,无疑,希特勒是有演讲天赋的,但在沉默寡言的外表下面,老师难以发现这一天赋才能。只有一位老师似乎有所留意,但在評价时用了一个贬义词:强辩。也许这位老师是在希特勒与老师或同学的争辩中发现他这一才能的,所以才对他有了“强辩”的印象。
发现自己的演讲才能
希特勒中学没毕业就去了维也纳,美术学校没考上,当了几年流浪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慕尼黑当了兵。希特勒在战争中混了个不错的军衔:下士。
希特勒接到命令,去政治训练班听课。听讲时,一位士兵替犹太人辩护了几句,希特勒忍不住站起来,言辞激烈地发表了一通反犹言论。令他惊奇的是,他居然能够控制住在场听众的情绪。
这是希特勒第一次在正式场合演讲。
他发现了自己的口才。希特勒后来回忆说:“一下子,我得到了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的机会,过去我完全无意识地靠直觉而认为具有的东西现在得到证实,那就是:我是能够演讲的。”
政治训练班课程结束后,一个观察者在总结报告上提到希特勒时写道:“一个生就的演说家,他博得了听众的绝对注意,讲起话来信心十足。”
这年,希特勒30岁,开始踏上用嘴征服德国、征服世界的行程。
成名之作:法庭演说
希特勒一生做过几千场演说,但第一次轰动全国的演说当数他的法庭演说。
他于1923年在慕尼黑啤酒馆发动了一场政变,企图推翻巴伐利亚政府乃至全国政府。政变很快被平息了,希特勒被带上法庭。到法庭采访的记者很多,除了德国各大报社,外国有影响的大报社都派了记者。希特勒知道这是个自我表演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必须充分加以利用。于是,在法庭上,希特勒鼓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竭力宣扬他的主张。他的民族主义热情打动了德国民众。靠着嘴巴的超强功能,下士成了名震德国的名人。
由于审判法官都是极右派,希特勒的观点全部或部分地与法官的观点合拍,所以,审判过程中,希特勒可以粗暴地打断证人的话,对他们反诘盘问,替自己辩护。最让希特勒满意的是,他的辩护不受任何限制,这让擅长鼓唇弄舌的他找到了用武之地。希特勒真没委屈自己那张嘴,第一次发言就一口气讲了4个多小时,这是他长篇发言的第一次。
希特勒无疑是历史罪人,会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客观地说,他的法庭辩护煽动力极强。这里不妨摘录一段:
小人的眼界是多么的狭窄!请相信我,我认为谋得一个部长职位并不是什么值得努力争取的目标。我认为以部长身份载入历史并不是值得一个伟大人物努力争取的事。假使真是如此,你很有同其他部长葬在一起的危险。我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比做部长高出一千倍。我要做马克思主义的摧毁者。我要完成这个任务。一旦我完成了这个任务,部长头衔对我来说就只是一个荒唐的称号罢了。
这是希特勒对证人指责他有当部长野心的回答。
一个听过希特勒法庭演说的人如此评论道:“一个蛊惑民心的奇才,我极少听到这样一个逻辑性强的、狂热的人的讲话。”
迥异于传统的演说家
希特勒非常重视演讲术,深知演讲术在政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我的奋斗》中,希特勒讲过这么一段话:
在历史上推动最伟大的宗教运动和政治运动的力量,从远古时候起,一直是说话的神奇力量。只有靠说话的力量才能打动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有伟大的运动都是人民运动,都是人类热情和感情的火山迸发,它们不是由残酷的贫困女神就是由投在群众中的语言火把所触发的;它们不像辞章学家和客厅英雄的柠檬水似的清淡。
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希特勒对演讲术的重视程度。
希特勒之所以能成为演说家,除了爹妈给了他一副好口才外,还与他重视演讲技巧分不开。
希特勒对演讲的声调、语速都颇有讲究。演讲伊始,话说得很慢,一字一板地仿佛私塾老学究在教学生识字。其实,他是在寻找听众的感受,一旦掌握了它,就会迅雷不及掩耳地提高演讲音调,加快演讲速度,猛烈地抨击他所要抨击的对象。这时,希特勒的声音犹如上千条抽得噼啪作响的鞭子掠过大厅。他具有鞭笞听众神经的能力,能让他的听众发狂。然后,他就像交响乐队指挥那样,撩拨听众忌妒、恼怒和憎恨的情绪。
当然,这个时候,希特勒从来不会忘记猛击桌子和猛烈顿足。对这种做法,他自己是这样解释的:“广大群众的心灵对软弱无力或半途而废的东西不会做出任何反应。正像一位妇女一样,她精神的敏感问题与其说是抽象的理性,倒不如说是强大的情感渴望。因此,她愿屈服于强者,而不愿屈服于弱者——群众也愿屈服于统治者,而不是祈求者。”
希特勒对听众的心理了解得非常透彻。他就像地震波显示仪那样,能对听众心灵的颤动做出灵敏的反应,能把整个民族最秘密的愿望,最隐蔽的直觉、痛苦与个人的反感表达出来。
希特勒还对演讲大厅的音响效果、演讲时所在位置及出入口都极为重视。他善于研究听众的特点,观察一些人怎样才会比另一些人对他的话产生更大反响;听众多时,怎样才更容易控制。他知道迟到的作用,演讲人迟到可以使听众长时间焦虑不安,磨灭他们的锐气,从而更容易接受他那粗暴而有感染力的号召。他常常从人们意料不到的地方出现在大厅,脸上带着坚定而冷静的表情,在一队楔形保镖的簇拥下大步走过大厅。
希特勒演讲术最显著的特点是:演讲时伴以暴力行为。从来没有一个杰出演说家像希特勒那样把暴力带进演讲大厅,使演讲大厅充满恐怖气氛。这是希特勒的一大发明。他认为演讲时伴以暴力行为,会给听众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让人忆起更觉历历在目。通常情况是,希特勒在台上演说,保镖在台下大打出手。但也有例外。据说他早年在慕尼黑开始空嘴打天下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名叫奥托·巴勒斯塔特的人,这人跟他政见相左,但嘴巴厉害,演讲水平至少不在他之下。希特勒觉得此人对他威胁太大,就和几个爪牙冲上讲台,操起棍棒和椅子,狠狠地把对方揍了一顿。为此,希特勒被警察局关押了一个月。奥托·巴勒斯塔特再不敢跟他唱对台戏了,他高兴了好长时间。
(摘自《天才远离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