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解放时刻》:打捞解放战争历史中的安徽故事
2019-08-16许艳艳
许艳艳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和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联合推出的30分钟纪录片《安徽解放时刻》即将于国庆前与观众见面。该片以时间顺序为叙事逻辑,通过串联蚌埠、合肥、芜湖、铜陵、黄山、亳州6个城市的解放故事,以亲历者+专家采访以及珍贵老照片重现历史时刻的方式,打捞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和淮海战役)历史中的安徽故事。
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制片人、《安徽解放时刻》导演祝萍告诉《综艺报》,《安徽解放时刻》项目组共6人,包揽了调研、拍摄、文字统筹、采访、剪辑等全流程任务,其中前期调研1个半月,拍摄2个月,后期制作也于8月开始。纪录片希望呈现70年前安徽不同城市相继获得解放的史实,但考虑到全省共计16个城市无法在30分钟内一一展现,因此选择6个更具代表性的城市进行重点介绍:亳州是淮海战役中的重要城市;蚌埠是京沪铁路的枢纽;合肥是安徽首府;芜湖是彼时的国民党重镇,也是中共隐秘战线的第二战场;铜陵是渡江战役中安徽首个获得解放的城市;黄山的解放则与皖浙赣支队的大力推进有关。
纪录片不仅停留在对史实的挖掘上,为贴近现实,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制作团队决定以今昔对比的方式,展现新中国70年来的变化。“以芜湖为例,70年前解放军在什么时间点进入哪条街道,70年后我们选择在同一时间拍摄同一条街道,直观展现该城市70年来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
拍摄手段上,团队采用“海陆空”立体拍摄,综合运用水下摄影技术、GoPro、空中无人机等,针对不同视角,选择不同的现代化摄影技术。以空中拍摄为例,在俯瞰一座城市时,通过无人机航拍,借助空中延时、移动延时等拍摄手法,立体展现城市面貌。
故事的挖掘直接决定了纪录片的内在逻辑、内容深度及新鲜感。祝萍介绍,“团队采访到了合肥解放时带领大家唱国歌的亲历者,以及蚌埠解放战争的参与者,我们想了解淮河大桥是怎么被炸的,他们是如何渡过淮河的这些细节问题。”对于历史部分的展示,团队选择用亲历者珍藏的珍贵老照片,结合亲历者的讲述和专家采访,再现70年前的解放时刻。“我们用现代的后期包装手段让老照片活起来,这样的呈现方式更富历史感和时代感,也更符合当代受众的观看习惯。”
寻找亲历者是最让祝萍头疼的一环,毕竟亲历者人数有限,且居住分散,甚至还在不断减少,祝萍将其工作看作“抢救记忆,与时间赛跑”。团队寻找亲历者以两种途径为主,一种是通过户籍寻访80岁以上的老人,另一个则是“笨办法”——“到老街老巷找白头发的老人,一个一个问”“有些老人对这段历史并不太清楚,但他的父母可能亲历过,他也会把父母讲给他的告诉我们。”
用时间轴的逻辑串联起6个城市,每个城市所用时长平均约为5分钟,这在碎片化传播方面有着先天优势。“我们在拍攝时就已加入短视频思维,每个城市的短视频宣传片也会提前发布。比如这个城市解放时刻的见证地在哪儿,以此为引子,提前预热,发布后有不少人反馈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他们感叹,原来这个城市是这样解放的,70年来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