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一轮复习有效性探究
2019-08-16张丽萍
张丽萍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300)
本教学案例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反馈情况几方面来探讨初中物理一轮复习之力学复习的有效性。
该节教学内容:《压强浮力综合计算——液面升降问题》。该节教学内容在初中物理中所占的地位:属于力学部分中的重点知识,中考题中将以综合计算的形式出现,占分比例大。教师情况:是包头市某重点中学的一位优秀物理教师,中学一级。授课班级情况:初三年级学情最好的班级,学生基础扎实,运算能力较强。
1 初中物理“液面升降问题(引起压强变化)”教学案例分析
1.1 优点
(1)复习内容紧扣中考复习命题说明,初中物理分为力、热、光、电四大板块,其中力、电两大板块占据中考试题约80%的内容,初中物理试题总分60分,共13道题,分值小,题量少,试题既面向全体,又注重选拔,因而试卷中力学、电学所占地位尤为突显,最后两道计算题以考查力、电知识为主,且综合性较强。
基于以上原因,一般物理中考试题第一道计算题常以浮力为载体,融入压强及简单机械知识。
该教师把握中考《物理课标》标准,以浮力与压强综合计算之液面升降问题摘出来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复习,可见对中考考纲研究透彻。
(2)教师备课精细,知识点罗列全面。将物体浸入水中的六种情况(包括借助外力)一一作详细受力分析,推导得出ΔP与ΔF的关系,继而推出普遍规律,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得以新的拓展。
1.2 存在的不足
(1)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的过渡做的不合理。由一道较简单的例题直接进行到对六种浮沉情况的受力分析,分析过程既运用二力平衡知识,又需用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的相关知识,对于刚进入一轮复习的学生而言,难度大,学生接收效果不够理想。
2 改进建议
2.1 教学内容方面
虽然初中阶段的教学应注重与高中知识的衔接,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但教师一定要把握适度原则,过与不及均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节常规的浮力与液体压强相结合的综合复习课,对于初中生而言,本身已有一定难度,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题,已经体现出其综合解题能力,而该教师又运用了二力平衡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知识进行拓展,虽然这些知识也属于《中考考纲》中要求范围之内,但运用于浮力与液体压强的综合复习中,感觉很牵强。
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适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2.2 教学方法方面
由于该节课所涉及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难于理解,因此授课教师除了开始引题时所用的例题是学生独立完成之外(连同教师评价用时约10分钟),剩余部分几乎全部是教师的讲解过程,没有师生互动环节。
另外,基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独立学习能力有限,而复习课相比较新授课而言,有容量大、整合性强等特点,如何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主动去独立解题,归纳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两点入手:
(1)充分了解所教班级的学情。我们常提“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中考复习更应该遵守这一规则,我市今年中考改用包头中考题,包头中考题有一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试题梯度明显,为不同层次的高中学校输送学生。因而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如果只顾及自己的复习内容,不去了解所教班级的学情,除了会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后进生“不消化”之外,想开展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的模式,更是不可能。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分层进行复习,教师课下要备课充分,课上针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对应的训练。
(2)充分了解每节复习课的难易程度。不同的章节对于学生而言,其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例如:多数学生对声、光、热等知识掌握的扎实,而复习到浮力、电功率等知识时,部分学生明显“后进”。教师在课前的备课过程中,先确定该节课的难易程度,哪些内容适合学生独立完成,如若遇到较难理解的部分,则教师应该多做讲解。
依据以上两点酌情“下放主动权”,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既让学生有效掌握该节的知识,达到预期目的,又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3 结语
一轮复习是一个重要的中考复习环节,通过一轮复习,需让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复习概念,有独立的解题思路,掌握常用的解题技巧,最终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如何能让学生达到上述的复习目的,首先教师需要做出一个长效的复习计划,有较为完善的备考策略。复习过程中,除了要有目的的让学生将之前所学的知识点连成线,进而构成知识网之外,还需注重强化学生读题能力、审题能力、知识整合能力,且做切实有效的练习。复习过程中需要回避的常见问题:目标不明确,只注重知识讲解,不注重内在联系:过于受复习资料的影响,没有自己完整的复习计划。
总之,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下放主动权,课堂动起来”才是有效、高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选择“合作”,教与学才能“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