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辣椒病虫害防治探索
2019-08-15陈趣
陈趣
摘 要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对于无公害、绿色食品需求量与日剧增。辣椒平日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无公害辣椒具备广阔的市场潜力。无公害辣椒即是指辣椒表明有毒有害物质在安全许可的范围内。本文对辣椒常见的病虫害进行简单介绍,重点对无公害辣椒病虫害防治进行探索。
关键词 无公害;辣椒;病虫害防治
1 前言
在辣椒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对辣椒产量及品质造成影响。由于辣椒病虫害防治属于系统工程,不单仅是用药这么简单,因此,在进行辣椒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这一原则,利用多种防治办法例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避免对高残留、高毒害的农药进行使用。
2 辣椒常见的病虫害
无公害辣椒极为常见的病虫害包含病毒病、根腐病、白粉虱、蚜虫以及其它虫害,其中蚜虫为常见害虫,一般蚜虫会聚集在叶片背部,将叶片刺穿从而吸取叶汁,叶片会逐渐变黄同时有蜜露生成,不仅污染叶面还影响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可见,病虫害会对辣椒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轻者导致辣椒减产,重者植株直接停止生长,给农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防治病虫害意义重大。
3 无公害辣椒病虫害的防治
3.1 选种
优先选取抗病品种例如:早熟一号、津椒8号、甜椒4号、中椒4号等,在进行种植时适当改动种植结构,尽量避免将辣椒和茄类、瓜类品种连种,可和大蒜、大白菜、甘蓝等蔬菜品种3年以上轮流耕种,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2 苗床管理
进行苗株培养时,去病留壮、去弱留強、操作规范、细致管理。对于种子做好消毒工作。首先,将种子进行消毒,在进行撒种前,将种子置于太阳下晾晒2—3天,可杀死多数病菌[1]。随后将种子用清水清洗干净,用多于种子量3倍的热水(55℃)对种子进行浸泡,将水体迅速搅拌水温至30℃停止,种子浸泡12小时后,利用药剂进行浸泡,把种子置于15—20℃清水内15—20分钟,将秕籽去除后浸泡4小时,捞出晾干水分,浸泡于硫酸铜溶液内浓度为1.00%,15分钟后捞出重复清洗5—6次,进行催芽随后播种。上述两种方式均可杀死多数病菌。其次,进行苗床消毒,选取多菌灵浓度为50%,每平方米1:100的比例进行施肥撒土,也可采取绿亨1号,每平方米1:300的比例进行施肥撒土。播种前、后分别将混合液均匀喷洒于苗床之上,对苗床进行消毒。最后,大棚内种植的辣椒需对大棚进行消毒处理,在辣椒种植前半个月,对于大棚选取高温天气密闭7天进行闷棚,于病虫害发生前期,选取百菌清粉剂、硫磺等利用熏蒸的方式,杀死多数病菌。
3.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采取物理手段对病虫害进行杀灭,依据害虫趋性原理,于害虫成虫时期利用黑光灯、性诱剂、高压汞灯、机油黄色板等对害虫进行引诱,随后进行灭杀[2]。例如:机油黄色板诱杀,将黄色沾虫板挂于田间对于斑潜蝇、蚜虫、粉虱等害虫进行诱杀,放置30—40块规格为30厘米×30厘米的黄板,放置高度高于植株顶端5—10厘米或与植株持平。
3.4 生物化学防治
生物化学防治即是利用农药来对病虫害进行灭杀,例如:利用病毒灵、代森锰锌、瑞毒铝铜等对辣椒病害进行防治。利用尿洗合剂、吡虫啉、庆丰霉素等对辣椒虫害进行防治。例如:害虫处于幼虫时期,选取阿维霉素浓度为0.9%,水药比为1:3000来对植株进行喷洒,从而对茶黄螨进行防治。选取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浓度为4.5%,水药比为1:1500来对植株进行喷洒,从而对烟青虫、蚜虫等进行防治。但需特别注意在进行化学农药使用后,会导致病虫抗性慢慢加强,因此要对农药进行限量使用,并对其进行交替使用不要一直使用一种农药。在进行农药喷洒时,一定严格控制农药浓度,按照有关剂量标准进行喷药,不可为了方便而盲目进行剂量添加,最终会导致辣椒中毒,质量不佳无法达到无公害标准。喷药完毕后,农户将身体外漏部位用肥皂水进行冲洗,防止出现慢性或直接中毒。
3.5 农业防治
采取农业防治手段对病虫害进行灭杀,加强田间管理对于田园定期清理,及时将病株、病果、病叶进行去除,并对该地块进行处理。严格落实轮作制度,相同地块和瓜类、茄类蔬菜隔三年进行轮换栽植,选取土壤类型为有机物质含量高、非黏性的肥沃土壤为宜,有些地区具备一定条件还可进行水旱轮作。对于苗床环境进行监控,培育辣椒壮苗,提升植株抗逆性,强化养分、水分管理,避免出现积水、干渴情况。辣椒结果后将根部黄叶、老叶进行剔除。夏季对于辣椒进行栽培及育苗时,要选取遮阳网及防虫网对其遮阴,对于根部环境进行改善,避免病虫害的出现。
4 总结
综上所述,无公害辣椒种植过程中由于病虫害频发,因此要对其进行防治,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例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避免对高残留、高毒的农药进行使用,对于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剂量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实现辣椒病虫害防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光. 辣椒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 南方农业, 2018(5):27-28.
[2] 李鹏.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分析[J]. 福建茶叶, 2017, 39(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