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RR”视域下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
2019-08-15刘怡璇赵靓婕申雪茹左振兴
刘怡璇 赵靓婕 申雪茹 左振兴
[摘要] 目的 探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研究文献及相关报道,探讨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问题和必要性,结合卫生应急管理的相关知识,提出基于PPRR的相应建议。结果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结论 推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安全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关键词]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RR;卫生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5(c)-0107-0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对公共卫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突然发生的重大传染病。一组不明原因的疾病,主要是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1]。学校是拥挤地区的典型代表,公共卫生紧急情况时有发生。学校中有许多类型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易于传播。该文主要讨论和分析了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对策。
1 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1 传染性疾病的暴发流行
传染病的暴发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见形式之一。近年来,有报告称传染病在各地的学校传播:①甲型肝炎,属乙类传染病。据唐悃等人[2]报道,祁阳县某中学共发生甲型肝炎病例49例,罹患率1.12%,均为高三学生; 寄宿生46例,通读生3例。发病高峰期为2月17~19日,占发病总数的32.65%。②结核病,主要是肺结核,是一种C型传染病。据庞岩等[3]报道,2017年,重庆报道学校共发生12起结核病流行病。高中5起、大学3起、中等职业学校4起,主要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动监测并对疑似病例调查核实发现,占66.7%。③流行性感冒(属丙类传染病)。杨桐桐等[4]认为,2011—2016年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 752例,罹患率4.49%,无死亡病例。暴发性病原体的主要类型是H3 N2和B流感病毒,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2~3个月和11~12个月)。小学生发病率(78.79%)高于中学生,城市(90.91%)高于农村。
1.2 学生集体食物中毒
据郭晓红[5]报道,2015—2017两年期间仅铁岭市共发生学校集体性中毒事件16起,累计病例共1 742人,死亡人数2人。学生的集体食物中毒可分为化学食物中毒和細菌(生物)食物中毒。①化学性食物中毒多由食物中残留的农药、化肥以及其他一些人工添加的化学物质未清洗干净所致,还见于人为的投毒事件,如2005年9月22日河北省某中学72人所吃食物内含“毒鼠强”的中毒事件。②细菌性食物中毒较多,主要是由于加工,储存,运输等食品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导致食物中毒。
1.3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书本教育,更关注学生的课外活动,经常组织学生集体游玩、参观博物馆等,有几所学校在教学和团体活动中造成重大伤亡。
1.4 其他
除了上述3种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外,还有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的突发事件。这些自然灾害发生后,不仅威胁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和安全,而且还容易引起传染病的传播,导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积极响应学校公共卫生事件的需求
根据上述对学校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析和国家学校死亡率的增加,可以得出结论,迫切需要积极响应学校的公共卫生事件。以下是对其必要性的具体论述。
2.1 完整的危机管理系统
该系统有五大基本构成:通信网络,预警系统,响应计划,培训练习和后勤支持。①沟通网络:多数学校应急管理系统易故障,操作繁琐,管理维护复杂,缺乏相关突发危机的备份,使数据缺失严重。②预警系统:建设的重心在硬件上,而与应急指挥相关的应用软件系统建设欠缺,应急分析、应急预警、预案管理、分析等应急系统功能不足;应急管理模型不太适应现有的预警系统。③响应计划:并无明确具体的应对计划,其应急预案尚且在早期阶段,并未做出具体实践。④培训演练:培训演练的形式,危机体系的文本存在,缺乏危机培训内容,以及缺乏危机教育的实施。⑤后勤保障:学校缺乏相关资源和条件,如,后勤人员的缺位、资金链的缺失以及制度的不完善。
2.2 事件恢复建设相关工作的缺失
①部分学校对该项工作敷衍,为保障学校荣誉将此类事件压制,草草了事,找不到根本原因,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本质上并不存在。②学校可能并未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并未做到以“史”为鉴,它还没有成为新一轮公共卫生事件的起点,痛苦的代价只会成为过去。
3 解决策略
危机管理科学家罗森塔尔(U.Rosenthal)提出了危机管理的PPRR模型,其核心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的预防(prevention)、准备(preparation)、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四大不同阶段。PPRR视域下的学校应急处置手段
3.1 预防阶段(prevention)和准备阶段(preparation)
主要通过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系统,风险应对能力评估,应急资源存储和日常基础设施。
3.1.1 应急预警系统建设 ①制定学校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文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②设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高级卫生部门的3个主要部分,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和学校卫生组织组成了驻地紧急领导小组。优秀的卫生部门发挥着主导作用,负责工作政策的总体规划和制定。以学校应急领导小组为核心主体,围绕三大系统的组成结构,遵循相应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进行任务分级分配,逐级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应急领导小组需要有各个部门人员参与,以方便工作的合作与协调,同时大力发挥学校卫生机构如校医院和卫生室的纽带作用,上启领导小组,下承学生群体,确保危机一旦发生,上级卫生部门、学校领导小组与校医室卫生小组可以立刻就位,三大主体部门上下垂直联动,层层递进,以发挥最大效益,确保应急处置的即时高效。
③建立完整的学校公共卫生危机信息直报系统。学校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直接主体,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监测机制,并根据学校的实际秩序,确保监测预警系统的良好运行;影响学校稳定的早期监测,预测和预警因素,从源头上消除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避免可控事件的发生。从监测预警系统的具体构建来看,学校应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学校合作自主研发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与其他相关机构合作,结合大数据和其他技术,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风险监控预警平台,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监测系统,进一步提高学校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水平,实现校园公共卫生风险风险源的智能化,自动化,动态连续监测和自动识别。实施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1.2 风险及应急能力评估 学校应在完成紧急预警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决策。利用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发现各种风险,对风险实施各种有效控制,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3.1.3 应急资源储存 应急资源储备是应急管理成败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包括资金和物资支持。在应急资金方面,学校应加大对公共卫生的资金保障力度,提高应急管理的财政支出,设立多级应急专项资金,形成灵活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在物资方面,要根据应急预案制定要求以及学校实际情况,落实物资储备工作。比如医疗器械、应急设备,救治药品等。同时,根据应急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分配和转移机制。
3.1.4 日常基础性建设 主要是以校医院为主体,以学生群体为对象,加强学校内部基层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建设。 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的应急小组,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对于学生社区,学校应充分发挥网络和新媒体的作用。利用校报、广播、论坛等开展相关知识宣传活动,定期举办模拟训练,提升学生群体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防范认知水平。
3.2 反应阶段(response)
指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急领导管理小组针对事件的属性、特点和发展趋势,通过该校先前制定的应对方案采取相应的应急行动。各部门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达成共识,实行统一决策,统一部署,统一行动。
3.3 恢复阶段(recovery)
这一阶段是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最后阶段,也是新一轮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起点。
(1)危机过后,学校及相关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弥补突发公共卫生危机造成的损害,恢复学校的秩序和形象。加强应对危机的能力,完善公共卫生资源的分配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有关部门分析和讨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和掌握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公共卫生管理各部门的相互协调,互相配合下,政府加大对应对预防资源的投入,完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体系,使学校资源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
(2)积极开展危机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提供經验。
①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评估机制。构建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的管理体系,切实为教职工及学生提供便利和有效服务。
②完善应急机制。为了更好地应对下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到来,积累和总结经验,完善有效的应急机制,充分发挥应急机制的优势。同时,学校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水平,满足突发事件的相关需求[7]。
③重视发挥网络与新媒体的作用。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基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积极合作。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信息化,实现多样化的风险教育宣传方式,提高师生参与度,安抚好师生情绪,增加危机和应急意识,引导他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取科学合理的观点和预防行为。
4 总结
简而言之,学生群体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目标。作者使用卫生应急管理知识将“PPRR”模型与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响应相结合。按照不同主体在四个阶段中的不同应急治理管理活动和不同的工作内容、方法,协同配合。提高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全校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安徽省预防医学杂志,2003,9(4):封二.
[2] 唐悃,方虹英,许伦红.祁阳县某中学甲型肝炎暴发疫情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8(2):95-99.
[3] 庞艳,吴成果,刘英,等.重庆市2017年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处置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9(1):97-99.
[4] 杨桐桐,吕秀芝,杨宇鹏.2011-2016年天津滨海新区学校流感暴发疫情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6):463-464,483.
[5] 郭晓红.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检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288-289.
[6] 龙鑫.简析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04):243-250.
(收稿日期:2019-00-00)
[作者简介] 刘怡璇(1998-),女,山西大同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