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科静脉用药管理中的运用效果
2019-08-15刘敏
刘敏
[摘要] 目的 分析研讨风险管理在儿科静脉用药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随机从该院2016年5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儿科静脉用药治疗患儿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依据其用药期间是否接受风险管理进行干预,其中40例未接受风险管理(对照组),另40例接受风险管理(研究组),比较其运用效果,如用药不良事件等。结果 研究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30.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57.5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儿科静脉用药管理中,可显著降低用药不良事件危险性,确保患儿用药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 儿科;静脉用药;风险管理;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5(a)-0037-02
藥品合理使用和药品安全对患者健康与生命有直接性关系,我国卫生部2013年制定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明确指出需提升用药安全[1]。而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则为静脉用药,儿科静脉用药特征为频次高、品种多、剂量小等,且在小儿免疫、病理、生理、解剖等方面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患儿年龄越小,其耐药性则越低,与成人比较,其用药风险性更大。而护士作为给药的直接观察者和执行者,整个过程中均处于一线地位。针对此状况,近年来,有研究指出[2],儿科静脉用药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可显著提升用药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其静脉用药期间是否接受风险管理将该院以往收治的80例儿科患儿分组。对照组:女性17例,男性23例,年龄2个月~7岁,平均为(3.2±0.5)岁,病程时间0.5~10 d,平均为(2.3±0.5)d;研究组:女性16例,男性24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为(3.5±0.4)岁,病程时间0.6~10 d,平均为(2.4±0.6)d。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不接受风险管理,研究组接受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2.1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医院定期组织科室各护士学习各项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管理制度》等,并培养其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1.2.2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由护士长、科主任,以及3名药师和业务好、高年资的护士组成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科主任担任。评估其风险性,并寻找安全隐患,分析已发生过的问题,并总结,明确潜在性和现存风险问题,按照其实际状况制定干预加护,并按照所制定计划督促实施。
1.2.3 进一步完善制度,如风险上报机制 按照风险管理特征,制定各环节、各岗位统一的、标准的工作流程,并严格落实,重要环节需适当增加管理规定,如《计算机医嘱审核制度》《药品破损管理制度》等,制定流程图。每日需如实记录当日患儿静脉用药差错发生状况,并在第2 天分析差错事件原因,总结其教训和经验。及时发现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并重建或改进流程,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并在科内学习或早会上宣布,确保人人皆知完善和修改部分。
1.2.4 建立质控体系 由药师、护士、护士长、科主任组成质控小组,护士长、科主任为组长,监控儿科静脉用药中各环节质量,其余质控成员需明确各自职责,合理分工,将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联系起来。每周全面质检1次,并记录质控结果。需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包含药方审核、药物配制、药物核对、排药、复核、审方等环节。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使用、保养维护设备设置、洁净间、四防安全等,并及时解决和反馈检查中所存在的问题。
1.2.5 不断加强岗位培训,提升各人员业务素质 资深老师需一对一带教新上岗工作人员,岗前培训3个月,学习并巩固实操能力和理论知识,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全科人员需每周学习药物配伍禁忌、剂量、用法、成分等,优先学习新进药品,培训其防护知识技能和职业安全教育,提升各工作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和技巧,认真学习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
1.2.6 培训支援护士 因支援护士工作时间短,流动性大,适应能力、理解能力、操作水平等因素影响,影响到静脉用药配置速度和质量,为让护士快速适应医院工作环境,明确划分其职责和性质,科室发放支援护士的具体要求和职责到护士长,并让支援护士提前自学相应内容和实践,带教老师全程指导带教老师需放手不放眼,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解决,教以其配药经验,确保药物配置质量。
1.3 指标判定
记录两组患儿静脉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如药物核对错误、药物与标签不符、送药登记错误或送错科室、错审医嘱等,并比较。
用该院自制儿科静脉用药风险管理干预满意度问卷表调查患儿家属对此次用药的满意度,问卷设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3个选线,计算其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40×100.00%。
1.4 统计方法
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行χ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不良事件 研究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30.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57.5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风险管理仍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暂时无标准且统一的管理模式。以往所采用的传统风险管理模式或不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容易引发用药差错。该院所实施的风险管理方式,除借鉴了其他医院优异管理模式之外[3],还根据我院自身工作量和现状做出了一定改进。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用药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结果与以往报告相符,提示研究组所采用的风险管理具有一定优势。其过程中,加强各人员风险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让其真正认识到落实风险管理的意义和价值[4-5]。再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成立管理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完善各制度,让各环节有标准可依、有章可循,勿发生随意性[6-7]。及时发现并分析工作中疏漏,总结教训和经验,降低差错事件发生可能性。积极应用工作中安全隐患,重建或再造流程,不断完善和修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另外,成立质控小组,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包含设备设施保养维护、规范各操作、消毒隔离、科室卫生等[8],及时解决和反馈已发生的问题。紧密联系质管和风险管理,让其发挥互相促进的意义。综上,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儿科静脉用药管理中,可显著降低用药不良事件危险性,确保患儿用药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高金华.风险管理在儿科输液室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6,15(6):74-76.
[2] 刘冬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9):161-163.
[3] 温毅芸.儿科静脉输液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J].今日健康,2016,15(12):215.
[4] 李仰瑶,林丽芳,陈晨.风险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2018,10(5):178.
[5] 任妮娜.风险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3):459-460.
[6] 张晓霞,马文兵,媛媛,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立前后抗肿瘤药物引起护士血液毒性评估[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7, 10(12):823-826.
[7] 邱季,朱文靖,許杰,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加强风险药品管理前后调配差错对比分析[J].中国药房,2015,10(4):500-502.
[8] 谢玲芝.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静脉给药重点环节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内科,2016,11(6):938-940.
(收稿日期:2019-02-01)
[作者简介] 刘敏(1966-),女,山东安丘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