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专科无痛医院建设实践与思考
2019-08-15王伟平王洪涛张会来纪伟伟
王伟平 王洪涛 张会来 纪伟伟
[摘要] 疼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无痛医院建设顺应医学发展趋势。该文通过阐述肿瘤专科无痛医院建设具体实践经验,提出无痛医院建设具体工作,并对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思考。
[关键词] 无痛医院;疼痛治疗;肿瘤专科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5(c)-0025-03
当前,疼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国际疼痛学会(IASP)也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和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同时,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医疗环境的改善、医疗质量的提高以及医学人文关怀理念的不断深入,基本医疗的粗放型模式逐渐转变,“舒适化”“无痛化”作为未来医疗发展的方向开始为人们所了解和接受,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关于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强调,进一步加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工作推进,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作为肿瘤专科医院,同时也是国家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建设单位,在前期示范病房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为进一步做好肿瘤患者疼痛管理,提升患者治疗体验,医院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疼痛管理工作,提出创建“无痛医院”,积极开展无痛医院建设实践工作。
1 疼痛诊疗面临的问题
1.1 医护人员方面的問题
1.1.1 对患者疼痛主观认知不足 美国疼痛相关管理指南中指出“关于疼痛存在及其强度评估的唯一可靠指征是患者主诉”,但诸多的调查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对患者疼痛主观认知相对不足。刘钰[2]指出大多数医护人员认为患者疼痛会报告,却忽视对疼痛的主动评估,同时医护人员坚信大多数患者会夸大自己的疼痛,对患者疼痛的重视程度不足。童莺歌等[3]研究表明,来自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理念的错误,以及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态度差异是疼痛管理的主要障碍。护理人员对除痛药品的耐药、依赖性理念的错误认知,使其对彻底除痛的效果不能持有积极态度[4],以致于会造成其在为患者进行指导以及带教过程中无意识地传播消极理念[5]。
1.1.2 疼痛诊疗知识掌握不足 疼痛作为疾病的伴随症状,往往成为临床医护人员医疗知识洼地。闫晓倩等[6]对癌痛规范化治疗现状及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经过多年的疼痛规范化治疗理念的普及,医务人员对于主流疼痛药物的选择准确率已明显提升,但是针对某种性质疼痛所具体使用的药物品种的选择、滴定原则、剂量换算、不良反应以及药品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欠缺,对近年来新推出的一些循证医学依据熟悉度较低,相关疼痛知识掌握和应用熟练度不够高,导致疼痛治疗效果不佳。
1.2 患者方面的问题
随着舒缓疗护理念的深入宣传,如何减轻疼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任务,而患者和家属在患者的疼痛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但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奚晓君等[7]研究表明仅有37.32%的患者家属对疼痛管理知识有所了解。特别是对止痛药的使用、治疗的有效控制等知识的了解非常匮乏。同时,较多的患者及家属也往往认为癌症疼痛管理并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并会造成相应药物依赖,从而错误地认为只有到达疼痛级别较高不能忍受时才应使用止痛药,疼痛症状缓解就选择停药。因此,家属及患者对疼痛管理的知识认知的不足,严重降低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止痛药物使用的有效性,以至于严重影响疼痛诊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3 政策方面的问题
疼痛诊疗药品很多均归为麻精药品,往往受处方管理限制较为严格,即使是非麻精药品,也会受到处方天数、数量和药占比等政策限制。武林鑫等[8]调查发现政策法规和医疗卫生机构对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限制性过强,成为疼痛诊疗的重要障碍之一。患者需要在指定的门诊,如各大医院的疼痛门诊或癌痛门诊,得到疼痛科或麻醉科医生的处方后才能拿到阿片类药物,对于药物的用量和疗程也有一定的限制,患者需定期复诊才能拿到药物。
2 无痛医院建设实践
2.1 建立完善管理组织架构
为切实推进无痛医院建设,肿瘤医院将无痛医院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三级管理和实施体系,包括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医务处、护理部、物价科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以疼痛科、麻醉科等科室为主要成员的项目管理小组和以各实施科室为成员的科内执行小组,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全面负责无痛医院制度建设、标准制定、工作实践和考核监督。无痛医院组织架构见图1。
2.2 打造合理医护团队
医护人员包括专职疼痛治疗专家,指导医生进行相关疼痛医疗、科研、教学培训等工作;具有肿瘤专科癌症疼痛专业特长临床医师人员,负责患者疼痛治疗计划的制定、抗肿瘤治疗、用药指导、轮转人员安排等;专门药学部人员负责麻醉等相关药品处方的审核;固定专职护理人员执行患者疼痛管理相关医嘱、开展定期癌痛患者随访、进行疼痛评估、家庭护理指导等,并在各临床科室设定专门疼痛小组医护人员,以达到无痛诊疗的全覆盖。
2.3 制定具有鲜明特色的标志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视觉性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已成为医院“软实力”发展的重要体现,发挥着独特功能。通过图像化、艺术化的手段将理念鲜明化、特征化,能更好的彰显无痛医院的文化特征。因此,在明确无痛医院建设思想和目标后,医院设计与制作了医疗元素鲜明、寓意充满无痛、颜色体现平静舒适的无痛医院标志,通过良好的视觉性传播,注入无痛医院的理念内涵,传达良好的医院文化形象,对内增强全员思想认识,对外传达无痛理念。
2.4 无痛医院管理与实施流程
在深入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医院实际工作开展情况,结合肿瘤专科医院收治病种特点和临床诊疗和护理实际,制定无痛医院建设工作手册,包括疼痛患者筛查、疼痛评估、疼痛治疗及随访等工作流程,形成疼痛闭环管理,开展无痛医院工作实践,持续推进疼痛规范化治疗工作,疼痛处理具体流程见图2。
2.5 开展医护人员培训工作
定期组织无痛医院管理与建设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机制、形式由领导小组统一进行制定,内容涵盖疼痛筛查与评估、疼痛规范化治疗、镇痛药物药理学、疼痛护理等。由实施科室推选至少2名医生、2名护士为疼痛专员,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相关培训,以点带面,强化医护人员对疼痛知识的掌握,提升医护人员在无痛医院建设中疼痛管理的诊疗水平,实现医院整体全程无痛医疗。
2.6 开展患者教育工作
相关研究表明癌症患者的疼痛管理状况不佳,往往与他们相关知识掌握不良、对除痛诊疗的误解、治疗稳定性有明显关联[11],而身受癌症痛苦困扰的肿瘤患者需要更加清晰、有效、干预效果更明显的疼痛管理知识教育。患者及家属是疼痛发现及日常监测的直接对象,因此患者教育体系的搭建是无痛医院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根据沈艳等[12]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能够良好地结合患者治疗、心理、教育程度等背景,经过有效筛选、计划、分级的结构性教育有着明显的应用价值与效果。因此医院以开展结构性教育为基础,同时辅以医院设计制作纸质版及电子版疼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患者和家属在院内自行领取或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获取相关资料,通过宣传疼痛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提升患者及时接受疼痛治疗的意识,强化医护患沟通,变被动发现为主动诊疗,进一步推进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 无痛医院建设的建议
3.1 统一无痛医院建设思想,强化组织领导
医院各級各类人员要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共识,充分认清“无痛医院”项目建设对患者诊疗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建立科内及科间协调沟通推动机制,结合医院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整个无痛诊疗体系措施持续有效运行。
3.2 创造无痛医院建设基础,提供政策支持
医院各部门、各科室要为无痛医院建设创造工作基础,要确保无痛医院建设中所涉及的疼痛药物不受“药占比”考核、医保总量控制、常规处方管理等政策限制,要保证疼痛药品种类齐全,保证药品供应,将疼痛管理纳入科室及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奖惩方式,为无痛医院建设提供最大政策支持。
3.3 强化对宣传教育引导,营造无痛诊疗氛围
医院要统一制作宣传资料,做好无痛医院建设内涵宣传,通过宣传画册张贴、患者宣教手册发放、健康教育视频播放等工作,营造院内无痛诊疗的氛围;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围术期镇痛及癌痛规范化诊疗知识,发挥新媒体为患者及家属提供除痛知识信息的便捷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将肿瘤专科无痛医院的服务品牌理念传递给患者[13],转变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对癌痛治疗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的疼痛治疗理念。
3.4 切实加强专科培训,提升医护人员技能
定期组织开展医护人员参加疼痛治疗、镇痛药物、疼痛护理等专科知识培训及疼痛病例多学科讨论,提升医护人员疼痛筛查、评估与处理的专业技能;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参与制定个体化疼痛给药方案。
3.5 搭建疼痛诊疗信息平台,强化质控与随访管理
医院要大力开展疼痛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疼痛评估量表信息的即时录入、保存与查询,实现疼痛管理智能提醒、预警;开发移动终端服务,完善疼痛患者的疼痛监控和院外随访,推进疼痛诊疗大数据统计、分析及应用工作,强化质量控制工作,为无痛医院建设和运行提供信息化保障。
4 小结
肿瘤专科无痛医院的创建,能够明显地提升肿瘤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无痛诊疗质量,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建设中,首先要尽可能争取地方及医院政策支持,强化组织领导。其次需要进行前期调研论证,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规范、流程、应用指南、随访等制度,并根据实践进行持续改进。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家属的重视度,减少对疼痛管理的误区,以真正取得无痛医院创建工作实效。
[参考文献]
[1] 杜世正,胡雁.疼痛护理的循证实践[J].上海护理,2014,14(1):89-94.
[2] 刘钰.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6(12下刊):13-14.
[3] 童莺歌,叶志弘,章彩芳,等.运用格林模式促进疼痛资源护士执业行为发展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19-322.
[4] 杨蕾.护理人员疼痛认知行为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12,20(5):349-350.
[5] 周云松,孔芬芬,贺猛,等.癌症患者疼痛护理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甘肃科技,2011,27(14):145-146.
[6] 闫晓倩,赵君慧,王淼舟.癌痛规范化诊治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10):104-106.
[7] 奚晓君,刘颖颜.患者家属对晚期癌症疼痛认知的调查分析[J].上海医药,2015,36(2):40-42.
[8] 武林鑫,孙莉.癌痛治疗不足的现状与原因[J].肿瘤防治研究,2014,41(4):421-424.
[9] 周英华,张伟,眭建.疼痛评估工具选择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1):974-977.
[10] 宋莉,吴超然,刘慧,等.关于华西医院肿瘤中心住院患者癌痛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630-634.
[11] Oldenmenger WH,Geerling JI,Mostovaya I,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patient-base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cancer-related pain[J].Cancer Treat Rev,2018,63(2):96,103.
[12] 沈艳,钱立晶,吕冬梅,等.结构化教育在癌症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9(2):311-314.
[13] 纪伟伟,王耀刚,王伟平,等.新媒体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9):77-78.
(收稿日期:2019-02-17)
[作者简介] 王伟平(1987-),男,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通讯作者] 纪伟伟(1986-),女,天津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研究,E-mail:jww8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