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

2019-08-15朱则杰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河南作家

朱则杰

摘  要:今人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诗歌、散文的文献学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作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从而使之尽可能地更趋完善,这也就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其难度相对来说也是最大的。现在即根据笔者平日读书所得,对成仲龙等五位河南籍作家的有关问题予以订补,供作者及其他相关读者参考。

关键词:《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清人别集总目》;河南;作家;成仲龙

在清代诗歌、散文的文献学研究领域,世纪之交相继出版了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和柯愈春先生所撰《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两种巨著。{1}两书均为16开三大册,各著录清代作家近两万人,别集约四万种。特别是《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更可以说是后出转精,代表着目前该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

但不难想见,涉及这么多对象,即以《提要》而论,这里面的各种疏忽、缺漏乃至错误,自然也是难以尽免的。并且遗留下来的这些问题,一般说来,其难度恰恰也是最大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订正和补充,正可以使两书更趋完善。特别是关系到《提要》本身,以及日后《全清诗》《全清文》等内部排序的作家生卒年问题,{2}更是解决一处是一处,完成一家多一家。因此,笔者在日常读书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即随时将它们记录下来,并陆续整理成文,相继分组发表,提供给编撰者以及其他有关读者参考。本篇取成仲龙等五位河南籍作家,仍旧按照《提要》著录的先后立目排序,依次考述;有些同时涉及《清人别集总目》的问题,也附此一并予以指出。

一、成仲龙(卷三,上册,第41页)

成仲龙,《提要》已定其卒年为清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而“生年不详”。

按今人赵心田先生主编《河南书法五千年——图文本河南书法文化编年史》清代部分,“世祖顺治十一年(1654)”记载:

十一月十日,入窆《成仲龙墓志铭》。志高、宽均75厘米。成克巩撰文,刘正宗篆盖,高乐俪楷书。1984年长垣县凡相乡留村西出土。石存长垣县文化馆。③

所说墓志铭,该书未附图版。作者成克巩,据《提要》卷四介绍,“其文未见有集”。{4}但原石收藏单位明确,日后有心的读者如能目验,那么成仲龙的生卒时间就可以了解得十分确切、具体。

又河南省文物局编《河南文物》,第九章《新乡市文物》第九节《长垣县文物》第二部分《长垣县文物点》有“成仲龙墓”条:

位于樊相镇刘村寺西。明代。成仲龙,字为霖,号环洲。明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初授夏邑知县,累官兵科给事中,陕西右布政使。享年74岁。墓区面积100平方米。墓冢高1.50米,直径3米。{1}

这里提到成仲龙的享年,很可能正是依据出土的墓志铭。据此逆推,可知其生年为明万历九年辛巳(1581)。

附带关于《提要》本条提到的另外一种成仲龙的原始传记资料“吴伟业所撰传”,见于民国《长垣县志》卷十二《人物志·上》“政事·清”成仲龙本传的附录。吴伟业用布政使习称而题作《成方伯传》{2},该传《吴梅村全集》未载,③属于佚文。

又,《提要》本條关于成仲龙的字号没有介绍,可据上文所引予以补足。其称成仲龙入清之后最终的官职陕西右布政使为“陕西右辖”,系沿用《成方伯传》中的原话,但不符合今天的学术规范和《提要》自身的体例。

此外清初朱彝尊辑《明诗综》,卷六十八收有成仲龙《除日立春》五律一首。{4}据标题及尾联“半生成底事,两鬓已皤然”云云考察,此诗确实应该作于明代,具体为天启七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628年2月4日)。{5}但是,《明诗综》涉及由明入清诗人的体例,是根据不同的政治态度和身世遭遇,只收殉节诗人、遗民诗人;而成仲龙入清之后改仕新朝,实际上属于“贰臣”,因此,这在《明诗综》中显然属于误收。至于约略同时而稍后的康熙《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明诗》卷六十五也收录成仲龙,并且同样就是这首诗,⑥则应该是受了《明诗综》的误导。

二、彭尧谕(卷三,上册,第41页)

彭尧谕,《提要》缺少生卒年。

按厦门大学赵省伟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捻乱前夕黄淮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社区关系——以清代河南夏邑县的家族、集市和寺庙为中心》,第三章《望族与区域社会:以夏邑彭氏宗族为中心的考察》第一节《彭氏在明代的定居与兴起》第二部分《彭氏士绅活动》彭尧谕简介,标注有生卒年“1583―1647”。{7}如果撇开农历与公历可能存在的跨年情况不论,那这个时间就等于明万历十一年癸未至清顺治四年丁亥。

该学位论文的下文,曾注及:“顺治三年(1646),彭虞彦:《别驾君宣公行实》,引自[夏邑]《彭氏[大]族谱》,1996年版。”这篇《行实》,应该是目前所知最详细的彭尧谕(君宣其字)传记文章,其生卒年不知是否即据此而来。《行实》一般撰于传主身后,而这里的“顺治三年(1646)”却早上一年,则不知彭尧谕是否卒于顺治三年丙戌(1646)的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公历1647年元旦)至除夕之间。

不过,王树林先生《侯方域全集校笺》卷十五《诗集·四》有一首《闻彭别驾亡》,笺注引及贾开宗原注:“别驾,彭尧瑜也。……崇祯十年[丁丑,1637],为南康别驾……坐免。十五年[壬午,1642]……下覃怀狱断炼,久乃解。”并加按语考察:

《夏邑县志·人物志》谓彭尧瑜自南康归里后六年终于家。以崇祯十五年归里计,则此诗约作于顺治四年。{8}

由此综合来看,该学位论文标注的彭尧谕生卒年即使不很精确,也不会有太大的误差。唯《侯方域全集校笺》各处的“瑜”字,经查实际上是受了县志本传的误导。“尧谕”与“君宣”,才正好符合古人所谓“名字相应”的原则。

附带关于《提要》称彭尧谕“明末任通判,入清官南昌别驾”。所谓“别驾”,在明清时期正是通判的习称。检同治《南康府志》,卷十二《职官志·文职》“明·通判”崇祯年间倒数第二人为彭尧谕{1},只不过前后各任均无起止时间而已。而各种《南昌府志》,明清之交都没有彭尧谕。因此,“南昌别驾”云云,一定是由于南昌、南康两府同属江西,地名相近、传闻异辞而致误。

又,彭尧谕的诗文别集,《提要》以及《清人别集总目》都只著录清初刻本《西园诗集》七卷一种。{2}而据崔建英先生辑订,贾卫民、李晓亚两位先生共同参订的《明别集版本志》,彭尧谕还有数种明末所刻别集,③应当予以补充。至于《清人别集总目》缺少作者小传,自然同样可以酌补。

三、陈泽(卷五,上册,第98页)

陈泽,《提要》著录康熙三年甲辰(1664)刻本《留耕堂集》无卷数,而作者介绍仅有籍贯“自署淮南人”。

按《提要》称此《留耕堂集》“《贩书偶记续编》著录”,但检《贩书偶记续编》卷十四集部别集类“清顺治至康熙”之属本条,{4}作者作“淮南陈滭”。这就首先可以知道,《提要》所谓“陈泽”的“泽”字,乃是“滭”字繁体形近之误。

又关于这个陈滭,河南有关文献多有介绍,通常写作“陈毕”。而其原始依据,应该是周亮工辑《尺牍新钞》系列第三集《结邻集》卷六的作者简介:

陈毕:天耳,陶庵,江南扬州籍,河南孟津人。一名滭。《留耕堂集》。{5}

这样,陈滭的别名、字号、籍贯就都清楚了。其自署“淮南”,应该是用其原籍的旧称。

另外此《留耕堂集》,近年问世的《中国古籍总目》集部似乎未见著录⑥。但南京图书馆的官网{7},还能够查到原书为“清康熙”“刻本”“四册”,索书号为GJ/14852。唯该处作者,与《提要》一样也误作“陈泽”。

四、刘世燧(卷五,上册,第103页)

刘世燧,《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8}

按乾隆《新蔡县志》卷七《人物志·明》刘世燧本传叙及:“擢凤翔府知府……以终养念切,归,年才三十六云。”{9}根据这个线索,检得乾隆《凤翔府志》卷五上《官师·职官》“国朝·凤翔知府”有记载:

刘世燧,河南新蔡人,顺治元年任。

李嘘云,河南禹州人,选贡,顺治二年任。{10}

如此刘世燧的辞官时间,只能在清顺治元年甲申(1644)或者二年乙酉(1645)。如果取早不取迟(参见下文),就定为顺治元年甲申(1644),那么由此逆推,刘世燧应该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

又,《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著录的刘世燧《倚云阁诗集》,凡一卷,内部分体,作品不多。卷首自序,据署款作于顺治十五年(1658)“戊戌初夏”;{1}所收作品,例如“五言律”最末一首《元日春》,题注“戊戌”,{2}可知也就止于这一年。而叙及年龄最大者,“五言古”《感怀》二首之一有句云:“笑此五十年,劳劳为时趣。”③假如这一年劉世燧确实已满50岁,那么逆推其生年也正是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而不可能再延迟。

此外,刘世燧之子刘址,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任直隶南皮知县,十九年庚申(1680)续修县志。《南皮县志》卷七《人物·流寓》也有刘世燧本传,称其寓居县署时已经“年登七袠”,亦即上70岁{4}。这与上文推算的生年,至少也不矛盾。

附带关于刘世燧的字号,《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大概依据已故邓之诚先生《清诗纪事初编》卷八小传,{5}称为“字木次”。但是,上及《新蔡县志》《南皮县志》两篇本传,分别说是“字昭次”⑥“字木斋”。{7}综合起来,也就是字“昭次”,一字“木斋”。而所谓“木次”,则当系杂糅所致。

又,刘世燧《倚云阁诗集》,各体内部作品在时间上也有明显排序错乱的。例如“五言律”内,顺治十四年(1657)《丁酉秋,寄云子》排在十三年(1656)《丙申人日》之前,{8}就显然不妥。

另外,上及《南皮县志》卷八《艺文·赠言(附)》最末录有刘世燧七言律诗《赠别柴岱云,并春日怀归,二首》,{9}《倚云阁诗集》自然未及收入,可作补遗。

至于今人所编《中州文献总录》卷二十二《明代·四》“刘世燧”条,拟其生卒年为“1601?~1636?”,又称其集“今佚”,{10}则纯属猜测。

五、马之騛(卷六,上册,第143页)

马之騛,《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11}

按今人张显清先生主编《孙奇逢集·夏峰先生集》卷四《跛樵子阴符经辑注序》,有关叙述说:

跛樵子,性高洁,无意仕进。……余曾过雍丘,读其诗,知其性情之正。嗣惠予长歌,有负笈夏峰之约。岁己酉冬,方山李子来,复致跛樵遗言,出所注《阴符经》索序。……余题数言,以付李生。跛樵子,杞人,姓马氏,字茉史,年六十八岁死于方山家。密令东阿李君商之,私谥曰“文节先生”。{12}

这里“己酉”为清康熙八年(1669);从下文“年六十八岁死”前面没有另外再加以时间限定来看,马之騛(“跛樵子”系其别号)大概就卒于这一年。由此逆推,其生年则为明万历三十年壬寅(1602)。

又《孙奇逢集·日谱》涉及马之騛者,最迟为卷二十七“康熙六年丁未”(1667)“二月”“十九日”《答马茮史书》。{13}如此则即使上面推测的马之騛生卒年有误差,至多也只能再整体前移两年。

猜你喜欢

河南作家
作家谈写作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我和我的“作家梦”
来吧,与大作家跨时空PK吧!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74年前的河南大饥荒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