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盐城市中考作文述评

2019-08-15李建王娟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9年6期
关键词:作文题明白记叙文

李建 王娟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命题透视

2018年盐城市中考作文题是“走过,才明白”,文题简明而亲和,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初读此题,带给人一种惊喜、一种感动、一种沉思。在“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毕业季,在“三年磨一剑,六月试锋芒”的中考考场,此题很容易打开考生的心扉,触动考生的情思,让考生一吐为快。静心品味“走过,才明白”,可以发现,此道作文题体现了以生为本、自由开放、有情有思、回归写作本真的特点。

1.以生为本。

2018年盐城市中考作文题延续了近几年“提示语+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秉承“消除审题障碍,减少写作束缚,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的中考作文命题指导思想。提示语富有诗意且充满温情,能够帮助考生拓宽思维空间,勾连生活体验,打开记忆闸门。本道作文题将写作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留给考生,他们构思立意的时候,只要围绕自身成长实际抒写即可入题。

2.自由开放。

行走是人生的一种姿态,是一种精神历程。这道作文题给考生留足了思考和选择的空间,给予了他们广阔的表达平台。考生需要思考“走过”什么,“才明白”什么。其中,“走过”的既可以是自然界中的山川田野,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街市阡陌,还可以是成长道路上的青葱岁月;而“明白”的,则是“走过”之后的成长感悟和心得。需要注意的是,面对这样一个自由开放的题目,写作时最好聚焦在一个点上,从而使主题更加突出,使立意开出一朵绚丽的花。

3.有情有思。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和前几年的中考作文题一样,这道作文题继续引导考生回味生活,发现并感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走”提醒考生注意所写的内容应该是亲身经历的,“过”表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走过”这一平淡的词语背后,蓄积着深沉的情感。“才明白”立足于思考和顿悟,是瞬间的成长和飞越。“明白”的既可以是感性的情感体验,也可以是理性的生活哲思。

4.回归写作本真。

作文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知,是真实情感的表达,因而,作文的“根”在生活。这道作文题在提示语中出现的“我们”“自我”等字眼,强化了“关注自我,促进成长”的写作教学导向,让宿构的文章得不到高分,让关注自我、表达真情实感的佳作能够脱颖而出。“走过,才明白”这一亲切而略带深沉的话题,引导考生感悟生命成长的过程,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评卷扫描

本道作文题简洁明了,没有太多的审题障碍,绝大多数考生都能针对要求进行写作。但是,从阅卷情况看,考生的作文存在如下三个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立意不高,构思缺乏新意。

文章意为先。审题立意直接关系到文章的品位和格调。但是,本次考场作文中,我们发现考生立意平庸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許多考生的写作思维逼仄,选材范围狭隘,视野不够开阔。相当数量的考生都写走过忙碌的学习生活,才明白奋斗的意义;写学习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走过了才明白坚持的可贵。甚至有考生写走过沉迷于游戏的岁月,才明白认真学习的重要性。这样的立意未尝不可,只是因为考生缺乏独到的思考和感悟,很难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来,因而难以得到阅卷教师的认可。还有不少考生在构思时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创意而个性化的表达,同样无法得到理想的分数。

二是结构模糊,表达缺乏技巧。

本道作文题在写作要求中说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文体不限”并非不要文体。阅卷中,我们就发现了许多介于记叙文、散文和随笔间的“四不像”文章,这样的文章得分自然不会高。

对于中考考生而言,应当具备写规范的记叙文的能力。但是,我们发现,许多考生写的记叙文结构不完整,描写不生动,内容空洞无物,读来令人觉得寡味。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写作技巧,不懂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文章中缺少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因此只能达到基本“入格”的水平。适当的描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必要的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合理的抒情、议论可以升华文章主旨,这些技巧,应当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三是思辨不足,思维缺乏深度。

许多考生由于平时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训练,思维缺乏深度,对问题的认识往往偏于感性,对情理的认识和感悟很肤浅。其实,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题目中常常隐含着思辨的要求,只有理清其内在关系,才能准确把握。

例如,本道作文题中的“才”就是个很关键的字眼,隐含着命题者对“走过”与“明白”之间内在关系的要求,即文章后半部分所揭示的“明白”的那个道理,是“走过”之后方能体悟到的。“走过”与“明白”之间是因果关系,文章中应该有相关的点染才是。但是,我们遗憾地发现,许多考生并没有写出“走过”的经历带给自己的人生顿悟和思考,思辨色彩不足。

除了上述三个问题之外,语言表达不规范、写作思路混乱等现象也较为普遍。这样的文章同样难以获得理想的分数。

[[[]]]迷津指点

首先,领会命题意图。

“走过,才明白”这道作文题其实有三道审题门槛。首先是“走过”,既可以指实际生活中人们走过街市、走过阡陌的具体真实的过程,也可以是虚指的时光流逝、生命成长的历程。“明白”是第二道门槛。“走过”之后“明白”了什么?可以是明白了一个道理,看清了一个真相,认识了一个原本不熟悉的人等。“才”是第三道门槛,暗含着命题者对同学们思维的内在要求。细细审读,大家可以发现,“走过”和“明白”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即所写的“明白”的内容应当是“走过”之后的感受、启发、顿悟等。如果单方面抒写“才明白”的感受、启发,缺少“走过”的在场,或者浓墨重彩写“走过”,对“才明白”的内容轻描淡写,都难以得到理想的分数。

其次,确定精彩立意。

古人云:“意,犹帅也。”立意的高下是文章成败的关键。在保证思想观点正确、情感健康的前提下,文章立意要尽量追求深刻、新颖、独到。同时,文章立意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倾向也要服从真、善、美的要求,并且能够由现象到本质,体现对人生、生命、生活的感悟。同学们一定要明白,大量立意同质化的文章会让阅卷教师心生疲倦,而有文化、有内涵、有深度的文章却容易让人眼前一亮。

从这道作文题的写作取向看,选择记叙文或者散文更加容易上手。例如,走过一座陌生的城市,才明白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美好;走过春夏秋冬,才明白四季更替轮回的意义;走过泥泞,才明白晴天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等。

再次,打造文章亮点。

优秀的作文会让阅卷教师一看就心生喜悦,因此,同学们要努力打造文章亮点。

一是注意锤炼文章语言。内涵丰富、含义隽永的句子往往更能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让人回味无穷。同学们如果能在准确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语言灵动,一定会给文章增色不少。本次考场作文中,有一名考生写道:“落花从不悲伤,它安静地等待下个绿的新生。走过暮春与初夏的更替,才明白,生命的延续与不息。”这样富有文采、文质兼美的文章,深深地打动了阅卷教师的心。

二是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以记叙文写作为例,同学们要学会细腻传神地描写,避免平铺直叙、内容空洞;要选择打动人心的生活细节;要注意对文章进行精巧构思。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可能得到阅卷教师的认可。

猜你喜欢

作文题明白记叙文
想不明白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跳跳兔明白了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Understand?(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