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美术鉴赏中对学生形式美的培养
2019-08-15丁剑军
摘要:艺术家所创作出的作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进行的鉴赏行为才能够真正实现它的意义和美学价值。在高中鉴赏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形式鉴赏中的绘画语言,联系生活,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审美素养。本文基于高中美术课程,对美术作品中形式美的鉴赏方法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形式美;中国画;西方
一、 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构图美
将无限的事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表现,这需要艺术家长期大量的实践,在实践经验和构图技巧的基础之上,才能够产生所谓的空间感。从中西方构图差异上看,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二者的思维、审美方式和艺术观念不同,中国话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以主观为主,在构图中不会遵循科学的透视观,所以在欣赏中国画时,我们常会看到一幅作品中会出现多个视点,这种叫做三点构图。除此之外,中国画极其讲究留白,留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无限遐想的意境,强调构成性的同时,追求任意性,看似形散,却不乏线性的空间。例如,在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中,从构图上首先便呈现出了两种布局,都是“S”型,芙蓉盛开伴随双蝶飞舞,蝴蝶被芙蓉花的香气吸引过来,使芙蓉变得像是要“走”出画面时,又被飞来的蝴蝶带了回来,给人一种由下而上的感觉。接着,锦鸡的身体虽向左,但眼睛却注释着右上角的蝴蝶,使人看起来像是有着随时要扑上去抓住蝴蝶的冲动一般,加上被锦鸡压弯的花枝,好像会随着锦鸡的跳跃后弹起来,整个画面充满了张力。画中各个部分都形成了有机统一,情节松动中带有紧张,体现出了丰富的形式美。
而西方画则更偏向于理性,所以在他们的美术作品中往往体现和追求的都是一些科学的东西,在绘画过程中强调真实性,即画家表现的都是自己眼中看到的事物,不像中国画中会存在多个视点,同时还善于表达光线。例如,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这幅画除其本身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微笑外,还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绘画语言,即“三角形”构图。此外,在达·芬奇的其他作品中,如《豹貂裘的少女》《岩间圣母》等等,也都能够使人感受到一种稳重、永恒的安详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种绘画手法所形成的空间感以及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
二、 分析美术作品中的造型美
绘画被称为视觉艺术,也可以说是造型艺术。而在绘画作品中,最不能够忽视的就是它其中所体现出的造型美。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造型美是对绘画语言的集中体现,其中包括了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又可按照体裁内容划分为人物画、风景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等。以人物画来说,相较于其他绘画题材,鉴赏人物画首先从造型入手,如中国画中的工笔人物画、写意人物画,再到西方的古典写实人物画,都着重强调画中人物的造型美。例如,《大宫女》这幅西方人物画典型代表作,出自西方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他在表现手法上采取了古典主义的写实手法,但在实际鉴赏过程中会发现,人物的上体脊柱骨超出了正常人应有的尺寸,但人物造型依旧優雅动人,肌肤颜色与北京众的蓝色窗帘形成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使之成为鉴赏中的中心点。
中国画中的人物画对于人物形象的造型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以写意人物画为例,其并不追求对人物形象的真是刻画,而是突出表现人物的气质以及画家的一种情怀,如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中,就将人物造型表现到了极致,画中人物五官造型新颖且奇特,通过细致的线条进行勾勒,额头突出,憨态可掬;衣服和鞋使用了泼墨的手法,人物的造型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 分析美术作品中的线条美
线介于点和面之间,是绘画语言中基本单位,正所谓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而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线体在所涉及作品中更是无处不见,既能够显示出画家的绘画素养、经验和人格修养,还是其独特艺术语言表达形式的体现。例如在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图》中,该作可以说是将线条运用到了极致,整幅作品完全采用白描手法,交汇有序,彼此之间相呼应,笔断意连。而且从人物线条上可以看出强烈的动感和节奏感,线条虽然疏密但不会使视觉感到不适,反而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鲜明,长短、曲折恰到好处,既吸取了唐代画派的精华,也体现了宋代画派的细密,以及将顿挫变为圆浑的沉着感。
西方画同样也有运用线条到极致的人,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丢勒,在他的《母亲》中,通过准确明快的线条,突出了人物的个性和鲜明的形象,额头上的皱纹、炯烁的双眼、紧闭的嘴唇以及凸出的颧骨,描绘出了母亲饱经沧桑的面孔,画中的线条把握得当,再加之对颈部的复杂刻画,与人物面部的精细刻画形成了对比,使母亲的形象和性格在画纸上显得栩栩如生。
综上所述,形式美鉴赏是美术鉴赏中的一种,相较于其他方式更容易理解。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教师应多通过形式美引申出各种美术作品,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从直观的作品中感受艺术家的创作情感,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习惯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高颖.如何提升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209.
[2]黄亮.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中国古代人物画”专题比较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6):176.
作者简介:
丁剑军,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