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七下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

2019-08-15潘素文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糖人石板路白墙

潘素文

虽是腊月,余家街外婆家屋外墙角的青草芽子却已在枯草丛中探出了脑袋。纵使枯草恣肆,但已经挡不住那丝丝的绿,挡不住春的萌动。打我记事起,到余家街逛腊月集的愿望总在年关迫近时如青草芽子般萌动着。

一走进余家街街口,可见凹凸不平的石板路由东向西延伸。两边是错落的民居,许多房子已有七八十年,白墙斑驳,似是被爱闹的孩子用葛针刷过;清一色的黑瓦,都是老一辈人亲手一块一块放上去的。街头的余家祠堂门前的大锁锈迹斑斑,一对石狮黯淡古朴。但再怎样老旧,仍挡不住一片过年的喜气与祥和。瞧!老房子换上新装,对联两旁贴,福字门中放。嘿!白墙头还挂起了错落有致的火红大灯笼。余家街的腊月集较往常热闹百倍。街道两边货品琳琅满目,有卖气球的,卖鞭炮的,卖对联的,应有尽有;人声鼎沸,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吹喇叭声,敲锣打鼓声,无所不有。我总是拉着外婆在街上绕来绕去,看够、吃遍、玩爽了才舍得回家。

街中的老余是个会吹糖人的老爷爷。时值鼠年,他变戏法似的吹了个金黄的老鼠。腊月集上的货物价格自然较淡季高,可我还是央求着外婆买。看着我的渴慕的样子,外婆一只手刮了一下我的小鼻子:“你呀!”另一只手已经从口袋里掏出一叠毛票。“五块,五块,五块,十块,还有五个硬币,三十了,来,买去吧!”我知道这可是外婆这几天熬夜做笔赚的。

街尾是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一顶小红轿子立在一边,店主两手摇着拨浪鼓,嬉笑连连地招呼着孩子们。正对眼是一四四方方的小窗,里面有会动的小人哩!

“乐,知道这叫啥吗?你肯定不知道!”外婆故弄玄虚冲着我笑着问道。

“动画片!”

“错了吧,是皮影戏,里面演的是武松打虎!当伶个郎当当个里格郎……”外婆自发哼起来了。于是,外婆和我沉浸在小小的皮影戏里,乐不思蜀了。

夕阳西下,我和外婆打道回府,一路的灯笼映衬着我红扑扑的脸蛋。一路走过,街道两边的人家都大敞正门,可看到屋内猜酒划拳、侃大山、哄笑游戏,好不热闹!老人们满是褶皱的脸上堆满了笑容,静静地、满足地看着在座的儿孙们。

“晚饭吃了吗?你们进来跟我们一起吃吧!”余家街人的问候质朴,但都是大大方方、满心热情的。“家里烧好啦,你们快吃吧!我孙女还要赶着看戏呢!”外婆喊着。

腊月集的当天晚上,大会堂里总演戏。约莫六点来钟,外婆就带着我搬了小凳子,拎着七袋八袋的零食赶去。几小时下来,满耳朵的咿咿呀呀,我困了,便倚在外婆怀里昏昏欲睡,外婆搂着我仍旧津津有味地看着。不知什么时候,戏终于结束,外婆背起熟睡的我,挤出人群,慢慢走回家。趴在外婆背上的感觉就像躺在一把倒着的靠椅上,有滑滑梯一般的坡度,服帖舒适。外婆松软的手臂像滑滑梯的扶手挡住左摇右晃的我,稳稳地。此时的余家街又回到了以往的沉寂,黑夜潮水般涌过天际,皎洁的月光,如沸的繁星,照着祖孙前行的路。

如今过年,外婆也老了,不愿到街上去赶热闹。腊月集渐渐没了,大家都到超市里买年货了。那些曾给我带来欢欣的手艺人也逐渐销声匿迹了。各家盖起了新房,有些小别墅还非常豪华,但家家大门紧闭,沉浸在独家的欢乐中,门前的春联、屋外的灯笼与午夜的鞭炮声成了这条街上最后的红火……

唉,那些年的腊月集,是我一辈子思慕着的,于今是再也没有吃过那样甜滋滋的糖人,看过那样亮堂堂的皮影戏了,再也听不到那咿咿呀呀的戏了。

【潘老师评】

小作者用她的生花妙笔表达了对余家街、童年、外婆、乡情等的眷恋、怀念。诸多情感如何汇于笔端?关键在于小作者紧扣中心选材。“赶集”像糖葫芦棒,串起了“余家街街景”“买糖老鼠”“看皮影戏”“祠堂看戏”等颗颗糖珠,回味无穷。 开篇,小作者抓住余家街的白墙、黑瓦、石板路、大锁、石狮等典型景物勾勒几笔,古朴沧桑、很有年代感的余家街随即展现在读者眼前,将时空拉到悠远的过去。接着,小作者慢慢打開旧画卷,娓娓道来,详略得当,主线清晰。详写“看皮影戏”“祠堂看戏”等,略写乡人的热情淳朴,使内容更为丰富,更有生活气息。不管写街中、街尾的人和事,还是回家路上、祠堂看戏都离不开外婆,外婆对“我”的慈爱、宠溺,读之备感温馨、熟悉、亲切。年与时驰,过往的一切像一坛酒一样,愈久愈芬芳,本文正带来了这种芬芳。读罢本文,读者不由想起珍藏在心灵深处属于自己的“余家街”、童年、亲人。

猜你喜欢

糖人石板路白墙
悠悠石板路
糖人张
乡间那条石板路(外一章)
一堵墙的一生
东塔的石板路
溪 源
小区的石板路
墙壁
吹糖人
赴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