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水润新济源—济源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侧记
2019-08-15■曹宇
■ 曹 宇
编者按
济源是独具魅力的山水之城,更是充满活力的奋进之城。近年来,济源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秉承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气,拉高标杆,勇争一流,咬定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严格对照创建标准,强基础、造亮点、出重彩,大幅改观城市面貌,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续写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新传奇!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市域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73.3万。建成区面积55.07平方公里,人口30.6万。
济源,北依太行,南临黄河,西踞王屋山,东临华北平原,境内大山大河交相辉映,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山水城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
科学定位 理念先行
以愚公移山精神为动力,济源市不断拉高标杆,勇争一流。继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之后,提出了巩固创建成果、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更高目标。近年来,进一步确立了“创建引领、河湖连通、提升路网、拓展济东”的城市建设思路,以大尺度绿化彰显城市秀气,以河湖连通彰显城市灵气,以优美环境营造城市宜居空间,建设“绿荫水润、秀灵宜居”生态园林城市,初步构筑了“五湖九河水连通、三廊七带绿满城、园林镇绕生态市、全域济源全域景”的生态空间格局。截至2018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93%、绿地率37.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4平方米。全市11个镇全部迈入河南省园林城镇行列,其中3个镇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镇。各项创建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高位推进 规划引领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打造秀灵、美丽、宜居、幸福济源的现实需求,也是济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济源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挂帅、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推进会,部署创建工作,强化创建督导,高效推进创建工作实施。
按照“全域济源、一体发展”的理念,确立了“建设生态宜居精品城市”的战略目标,编制了《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配套修编了《济源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完善了《济源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济源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逐批划定绿线,利用数字化城管系统和城市园林绿化专项信息管理系统实现100%监管,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引领的作用全面发挥。
近年来,通过设立大型公益广告、开通媒体专栏,大力营造了共创、共享的创建氛围。2016年—2018年,市财政累计投资1.6亿元,社会融资7.6亿元,全面加快绿化建设,提高园林科研和绿化管理保护水平,推动了城市绿色蓝图变成生态现实。
绿荫水润 林园如画
济源倾力打造绿核统领、廊网交融、节点均衡的城市公园系统。
实施“四园”共建工程。城市东、南、西、北各新增一处大型公园绿地:古轵公园投资2亿余元,以古轵文化为灵魂,打造了总面积35.9公顷的综合公园;蟒河公园投资1.5亿元,治理河湖、实施绿化46.7公顷,建成“山、湖、河、城”相依的郊野公园;植物园一期投资8800万元,占地66.7公顷,建设“紫薇园”等7个主题节点和15个特色展园;牡丹园一期投资5000万元,面积33.3公顷,种植九色十型全品种牡丹65000余株。实施世纪广场、清趣园等原有公园提升工程,大型公园绿地已成为城市绿色地标和市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
实施“九水融城”战略。以实现中心城区“河湖连通、清水长流”为载体,对穿城而过的湨河两岸各控制50米实施绿化,蟒河沿岸建成12处公园绿地,济水、苇泉河等7条河流坚持亲水性与生态性相结合,塑造了独具特色的滨水空间。城市河道绿化总面积148.76公顷,普及率80.6%。
采取“新建道路交叉口规划建园、原有道路交叉口腾地造园、城区空闲地插绿成园”等方式,先后建成20余个中型游园、60余处社区游园。
截至2018年底,济源市建成区公园绿地101处,总面积392.89公顷。其中,综合公园3处,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0.098。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06%,实现了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呈现出城在林中、人在景中、路在绿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风貌。
平面铺绿 立体造景
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品质提升为重点,济源加快道路添绿步伐。新建道路全部建成林荫路,原有道路破硬补植行道树、分车带栽植乔木进行林荫化改造。精心实施黄河大道两侧绿带提升,90余种植物精心搭配,16组景墙小品镶嵌点缀,形成了勾折连绵、动静宜人的园林景观路。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85.7%,林荫路推广率87.99%,林荫停车场推广率69.16%。
对沁园路等城市主干道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腾地造绿近10万平方米,形成了“绿化资源共有、绿化景观同赏”的城市绿化特色,在全省推广“拆墙透绿”的济源经验。严格新建、改建居住区规划审批,做到绿化与主体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100%。先后建成省、市级园林式居住区(单位)192家,达标率61.3%。实施公路、铁路沿线防护林带建设,建设蟒河生态涵养林地,工业区周边500米全部绿化,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92.3%。建成生产绿地208公顷,占建成区面积比率3.78%。出台《关于推进城市立体绿化工作的通知》,向空中要绿量,栽植攀援植物,一个崭新的、立体的、生态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已初具规模。
规范管理 严格管控
济源严格公园设计审查,强化施工监管,推进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目前,全市所有公园均免费开放,公园管理规范化率100 %。
高标准编制绿道规划,串联城市河流、公园、文物古迹,建设绿道100余公里。全长10余公里的湨河绿道以优美的生态景观、完善的配套设施,每天吸引数万群众休闲游憩。
加大古树名木和后备资源保护力度,对664株古树名木统一围栏、固干、安装避雷设施,落实责任单位,每年拨专款进行复壮,让2000余年的王屋山大银杏、2200余年的济渎庙将军柏等古树成为城市可触摸到的历史。
传承城市文化记忆,彰显历史人文特色,舍得把城市最核心的地段留给公园绿地,把好山好水的自然风光融入城市。启动实施59处中心城区空闲地生态修复,引导推进老街区整体更新改造,保留宣化街、南街、北街、八仙街、荆梁路、汤帝路区域传统城市生活记忆,让城市更有感情、更有温度、更有气质。
延续济源历史根脉,加大王屋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五龙口省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力度,组织实施济渎庙寝宫修缮、大明寺修复、奉仙观保护等工程,全市7处国保单位、130处省保、市保单位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坚持“多树兼花少草”的节约型绿化理念,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87.4%。采用河水灌溉、推广节水灌溉、节能亮化和生物防治新技术,全市节约型绿地建设率81.7%,生物防治推广率54.2%。以新区建设为重点、老城改造为试点,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打造了古轵公园、迎春园等海绵型公园,新建城市公园、道路改造、河道治理等项目均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铁腕治污 修复生态
作为全国最大铅锌冶炼和白银生产基地,河南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基地,济源市委、市政府铁腕治污,下大力气淘汰黄标车,取缔“小散乱污”企业,加强重点企业排放管控,推进“气代煤、电代煤”,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观,2018年热岛效应平均值0.2℃,区域噪声平均值50.6分贝,济源大地一年四季“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
持续加强城市空间保护,开展山体、水体、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打造了克井煤矿塌陷区生态恢复、万洋山及玉川生态工业聚集区矿山生态修复、黄河湿地连地段生态恢复、苇泉河黑臭水体治理、蟒河公园生态修复及公园建设等项目亮点。坚持“城镇园林化、通道林荫化、农田网格化、村庄生态化”理念,推进生态网络建设,实现了山水、园林与城市的有机交融。
实施河湖水系生态补水工程,全面完成中心城区9条河流、5个湖泊治理,城市水体岸线自然化率95.7%,IV类及以上水体比率78.3%。加强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资源保护,1760余种植物、700余种动物在济源生长、栖息,银杏、红豆杉等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国家珍稀动物有金钱豹、林麝、黑鹳等45种。济源,碧空如洗,美景如画,“济源蓝”、“网红路”不断刷屏,“看得见太行王屋青山秀水,听得见济水之源泉水叮咚”已成为济源市民最值得骄傲的绿色福利。
提升设施 节能减排
济源着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近两年来,相继实施城市建设提质项目283项、总投资638.35亿元。先后修建、改造35条道路、30余座桥梁,城市道路总面积7.24平方公里,完好率98.26%,路网密度8.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13.15%,主干道平峰期平均车速42.35公里/小时。试点建设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河南省率先实现了城区公交全年免费乘坐,绿色出行成为城市风尚。
全面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了第三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98.3%,污泥达标处置率100%;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Ⅰ级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回收利用率35.02%;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餐厨垃圾回收利用项目同步实施。
深化节能减排,城市再生水利用率30.87%;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44.4%;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50.3%,节能建筑比例65.23%,推出了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河南万道捷建公司被评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河南居安建筑公司被评为河南省装配式产业基地。
济源以绣花精神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生态环境治污、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公共服务治差“四治”行动,实施“厕所革命”,“洁、绿、亮、美”成为城市品牌,连续三年荣获河南省“全省精细化管理优秀城市”。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网上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全覆盖,建成集“指挥调试、数据分析、决策辅助”为一体的1+18+N的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加快打造10分钟生活圈、10分钟教育圈、10分钟康养圈、15分钟文化圈,从细微末节处体现大民生、大文化、大幸福。
“一山一水一精神”是济源的根和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济源上下的奋斗方向。愚公移山,不忘初心。济源,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坚守,朝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