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2019-08-15王郑库李凤霞徐家年侯学军曾顺鹏刘忠华
王郑库,李凤霞,徐家年,侯学军,曾顺鹏,刘忠华,王 均
(重庆科技学院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
由于石油行业技术的快速更新,对石油工程生产技术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急需大量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素质,能立足一线的应用型人才[1]。然而,石油高校培养的石油工程毕业生缺乏解决生产现场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导致学校培养的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制约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因此,石油高校必须在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特别是在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方面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与实践,为国家培养能吃苦耐劳、具备良好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能解决油田企业生产一线实际工程问题的石油工程应用型人才[2]。我校石油工程专业主要面向石油天然气钻井、开采及油(气)藏工程等技术领域,培养立足于石油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始终坚持“依托行业、注重应用、突出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努力营造“重能力、强技术、精专业、善应用”的育人氛围,强调学生专业技术应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协调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企业满意、单位需要、同行认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依托行业,校企联合育人
围绕如何实现校企深度合作育人,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真正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和标准。依托背靠行业办学的企业资源和长期校企合作办学实践,建立了校企互访、资源融合的“互访互融”产教对接机制,联合办班、联合授课、双导师的“双联双导”人才培养机制,共建培养基地和技术研发基地、联合申报项目和技术攻关的“两基两联”协同创新机制,教师与企业专家“双职双挂”的交流机制,共建创新平台、共享合作成果的“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机制。
坚持课程体系设置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基础理论教学与基本技能培养相结合、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四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了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标准、组建教学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制定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过程和评价教学质量的“六共同”育人机制。
1.1 依托行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依据行业优势,与中石化中原油田、中海油湛江分公司、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等15家国内大型企业联合建设了实践教学基地。2012年,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和中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东钻探两个基地被批准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3年,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被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中心。基地除每年接纳我校相关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外,还举办了企业文化、工程应用案例等讲座,部分企业还与学校开展订单式合作培养,设立专项奖学金,激励学生学石油、爱石油、奉献石油的热情。
1.2 强化实践,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为了满足具有显著石油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我校和三大石油公司有关专家以及相关石油院校的专家充分论证后,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捐赠750万元,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庆钻探有限公司北京石油机械厂等企业无偿捐赠价值800多万元设备,重庆科技学院配套2 500多万元,建成了功能齐全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训基地,可反映现场多种生产工况及现象,如钻井可模拟井喷现象、机抽井可模拟分层开采现象,原油长输可模拟停站、越站、反输等操作。
实训教师围绕职业胜任能力培养,开发56项实训项目,每年为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提供1 000人次的工程实践训练。通过该基地每年为三大石油公司、石油民营企业进行HSE、中石油井控技术、石油工程新技术等培训2 000余人次,同时成为重庆市唯一的石油与天然气科普教育基地。
2 优化改革,搭建实验教学平台
根据石油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完善油层物理、渗流力学和机械采油等实验室,新建成了复杂气田开发实验室、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实验室、压力控制钻井实验室。针对实践教学中“地下看不见、海洋不好去、危险动不了”的问题,建成了“地质、钻井、采油和集输”4个模块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系统,2个虚拟仿真实训室,虚拟教学装备50多台套,仿真软件30余个。提出按“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工程实践和创新实践”四个层次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重点增设工程型和创新型实践项目。开设的课程中,新增60个工程和创新型实践项目,使工程型、创新型实践学时数所占比例达到40%。
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以“真知实做”的实践教学理念,根据“地质勘探-油气钻井-油气开采-油气集输”的大石油工程专业结构和面向一线的培养要求,构建“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工程实践和创新实践”四层次,“地质、钻井、采油、集输和油服”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2.1 优化实验资源和教学环节
1)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形成标准化的实验项目体系。按照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实验教学目标,倒推实验师资和仪器设备的配置标准,发挥校企协同的优势,建立每一个实验教学条件的要素及标准,以及每一个实验的教学团队与师资人员的配置要素与规范,形成实验条件的保障标准[3],实现实验平台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优质平台。
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优势,优化实验资源的合理配置,构建石油工程实验教学的七个环节、四模块、四层次项目体系和教学团队;按照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同培养,按照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虚拟与现实、科研与教学的有效结合,对实验项目体系构建链接流程,保障工程实践能力的有序培养和高效提升[4]。
2)构建实验教学的要素及规范,形成标准化的实验教学模式。从把控教学质量角度构建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指南、实验教案、实验考核指南的要素与规范,建立每一个实验教学项目的“教”与“学”的基本规范,明确老师和学生各自在实验中的具体要求,以及实验考核的具体方案,对实现学生自主实验、老师自主教学起到指导与管理的双重作用。这些教学规范不仅有对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的严格要求,也有自主实验的激励制度,使得师生在实验教学指南的指导下,能够调动师生参与自主实验、创新实验的积极性。
2.2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1)树立标准化实验教学理念,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树立标准化的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理念,把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建立在实验教学体系的标准化上来,规范教学的各个环节与过程,把控实验教学关键点的质量。
优化校企协同实验资源的配置,建立标准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包括标准化的实验项目体系和实验项目链接流程、实验指南、实验教案、实验考核指南、实验师资与设备配置、实验运行与管理,全面实现高效使用实验教学平台与软硬件资源、发挥师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2)应用标准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把实验教学质量的重点放在实验教学的两个主体上,分析确定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各个质量控制提高点,编制适合学生自学的实验指南和教师详细授课过程的教案、考核方案,明确每一个实验在各个质量控制提高点上的基本要求,保障实验教学的环节、过程、方法、考核有标准可依。在满足质量控制提高点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给老师和学生更多的创新空间和自主空间,为形成规范不死、放开不乱的标准化教学模式创造条件[5]。
校企协同构建了“大石油工程”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建立实验资源的配置、实验教学及运行管理等的要素与规范,形成实验教学质量关键点的控制标准,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使用,为保障实验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3 加强创新,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以职业道德素质、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将能力培养要素按年级分解到课内外和校内外各环节,优化形成了各要素有机联系的培养体系。
在低年级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开展对石油行业的认知实习,了解行业和相关企业的工作经营状况。新生进校后即与专业课教师建立专业导师关系,专业教师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职业规划、专业课程辅导方面提供一对一的交流和帮助,学生一定程度的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实践中强化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6]。在高年级学习专业课的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训练、校内外的实践、专业竞赛等环节强化工程、团队协作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每年通过石油文化节、石油科技周等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依托学校实施的“万千百十”创新育人系列工程,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油田案例转化为学生创新项目,实施“三进”制度、赛学结合,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从大一开始分阶段分别进入实验室、科研团队和科研项目,出台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分认定办法,学生在全国各类科技竞赛中成绩突出。
通过“学-赛-研-练-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实现“以学科专业竞赛促进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学科专业竞赛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贯穿到学科专业竞赛过程中”的良好互动机制;促进了职业道德规范、石油行业精神、石油文化、工程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4 实践效果分析
4.1 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收获丰硕成果
随着实验教学平台建成和使用,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及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学科竞赛方面,近年全院1 000余人参与了专业竞赛和创新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奖励952项,成功申报科技创新创业项目37项,其中国家级1项、市级4项、校级29项;学生共发表论文26篇、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6项。在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4项,并再次蝉联优秀组织奖,团体总分位列第5名,实现我校参赛以来单项一等奖的突破。
4.2 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受到石油企业欢迎
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是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实验教学平台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培养质量获得企业高度赞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国际油服公司(哈里伯顿、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壳牌)等国内外知名石油企业持续来校招聘,地矿部、地方燃气公司等陆续加入招聘行列,过去5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