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式斌:高校信息化破局唯有创新
2019-08-15项阳
创新不在多,不在大,由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创新过程反而很容易实现。
宋式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信息通讯中心副主任
以人为本 创新服务
做教育信息化工作,首先要考虑教育的初心是什么,信息化的使命是什么。教育的内涵围绕育人,开展教学、科研和各类服务,根本就是“育人”,以人为核心的培养过程。教育信息化是支撑和服务教育的一种手段,是为培养人提供信息化支撑和服务的条件。教育信息化应以服务好高校师生为根本,运用适用的信息技术和数据,以师生的视角做创新服务支撑工作。简言之:以人为本,创新服务。
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高级形态”的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它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感知、社交网络、商业智能、知识管理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实现学校的智慧运行,支撑学校开展智慧教育。
高校信息化创新四大要素
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技术、管理、资金、人力等多方面的困惑,唯有创新才能打破僵局。创新过程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摸清家底,管理者需要理清所在高校信息化现状,为制定策略奠定基础;二是调研先进,对同类型先进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经验进行调研。三是规划先行,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规划要“因地制宜”,以所掌握的“家底”为依据,寻找关键突破点。依据规划提出主要任务,将任务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具体涵盖机制保障、建设蓝图、建设内容和按时间和经费落实的步骤。四是以人为本,创新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如何更好地服务人,服务于师生。
此外,高校信息化创新破局应遵循“首基础、次应用、看服务”。首先要夯实基础,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队伍将忙于救急救火,无法腾出精力开展其他复杂的业务;其次,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可以仔细、以人为本地根据师生、部门、领导的需求开拓应用建设;最后,以师生的视角,感受和享受服务才是最直接的体验。相对于宏大的应用和数据目标,落地到师生感受到的具体的服务更为直观有效。创新不在多,不在大,由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创新过程反而很容易实现。
医学部信息化探索
北京大学医学部与绝大多数高校一样,也曾经遭遇信息化建设中的诸多共性问题。一是网络基础薄弱,师生需求与服务的提供相去甚远,教学院系、附属医院等也都需要在良好的网络支持下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日常网络运维压力很大;二是信息系统割据,信息平台沟通不畅,没有统一的服务架构和集中的数据服务;三是信息技术对教学科研的支持严重不足,没有找到一个较好的支撑教学科研服务的着力点;四是网络安全问题严重,管理制度和机制都匮乏,网络安全设施条件近乎空白。
针对上述现状,北京大学医学部信息通讯中心制定了支撑“医学部双一流建设”的十三五信息化规划,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本定位和目标。定位是“为北大医学服务,支持双一流建设”,目标是“到2020 年基本建成与医学部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引领国内医学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针对规划,北大医学部提出了五项具体任务。一是通达网络,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二是服务平台,提升信息化服务支撑能力;三是计算环境,提升信息化服务教学科研能力;四是安全保障,提升信网安全能力;五是运维和服务,提高运行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规划指导思想可概括为“一创新二推动三实现”,即创新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模式;推动教学和科研方式的变革,推动学校管理方式与治理结构的转变;实现从建设独立业务系统向建设综合服务平台的转变,实现从提供技术和平台服务向提供数据信息服务的转变,实现从面向管理需要到面向师生教学科研需要的转变。
一个创新
依据“以人为本”的思想,医学部信息化工作从四个角度“创新建设和服务模式”。
1.体制机制
建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分管两办的领导同时分管信息化,充分发挥党校办协调职能,由信息通讯中心技术主导。
2.本职优先
做好信息化部门的本职工作,将网络和基础平台搭建好。网络以运维为导向,向运营商学习,拓展大二层结构、无线网室内外全覆盖并实现三校区漫游,提升师生服务感受。
3.95%服务
从师生角度考虑服务,不盲目追求新大全,优先满足95%以上人群的需求。5%的用户诉求合理选择,不为5%牺牲95%的用户权益。
4.抓服务入口
从师生经常感受到的入口改善信息化体验,利用互联网思维,从生活服务向管理教学逐步推进。信息部门从好做、方便做的应用优先做起,并做好做优线上应用,例如校园生活、校园卡小应用、教工查工资、经费、考核上报、报修等服务类应用,再以点带面,逐步突破,推进学业学籍、离校迎新,人事服务等,并基于微服务平台构建教务和学工等核心业务系统。
以校园卡创新为例,创新点可概括为“人性圈存”、“创新水控”。围绕学生的需求,将校园卡圈存机搬进宿舍楼;关注用户体验,按照手机触屏UI 彻底改造圈存系统,做到操作“极简化”。校园卡应用中,浴室场景一直是应用的难点。一方面,由于环境潮湿,水控设备故障率较高;另一方面,浴室既有水阀门,又有刷卡水控,让用户的操作体验复杂化。2016年底,北京大学医学部根据无线网覆盖工程的实施情况,联合设备商设计了无线水控,刷卡器移到浴室外,刷卡预扣费后进入浴室,再随混水阀自主开关实现计费。这种创新水控,一方面简化操作,让师生在家洗澡的体验复原;另一方面,无线版省去了施工麻烦,无水和极低的阀门开启数,大大降低了水控设备故障率,打造出“小应用,大关注”的效果。
两个推进
在推动教学和科研方式的变革方面,医学部推出了虚拟桌面科研计算平台。通过虚拟化技术的形式来支持科研计算,实现对科研的精准支持。虚拟化科研计算的投入小、产出高,效益突出。经过一年的试用,科学计算桌面的成果产出率(总成果数/常使用台数)为52.9%;图像计算桌面的成果产出率为80%。
在推动学校管理方式与治理结构的转变方面,医学部从人、财、物、学、管各个方面将数据打通汇总,并开始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尝试数据分析,初步实现“管理汇平台,依据看数据”;学校创新任务考评,信息化已成为各部门创新的突破口,对信息化部门来说,虽然压力增大,但同时也获得了更多资源和支持。
三个实现
1.从建设独立业务系统向建设综合服务平台转变
医学部构建了统一认证、基于微服务应用架构的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大平台小应用”的理念,变大型应用为小模块堆叠。除接纳传统门户型应用功能,平台共承载教务、学工、人事、综合服务等160余个应用,业务系统从单一应用向综合服务型平台转换。
2.从提供技术和平台服务向提供数据信息服务转变
建设了较为完善的虚拟化运行环境,自2013 年以来,所有业务系统运行在校级虚拟化平台。购置了数据分析工具和数据采集平台,已经为多个业务部门定期提供数据分析,同时从自己做起,定期发布信息服务的数据月报、年报。
3.从面向管理需要到面向师生教学科研需要转变
规划建设了北大医学网,联通了附属医院与医学部的通道,加强与医院的沟通,协助推动医院网络条件的改善,支撑医院科研,提升医教研的服务能力。改进综合服务平台,除支持管理外,努力开拓师生服务的应用,建立个人数字档案。
总结
关于高校信息化的一点思考
高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按“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进行。一要梳理家底,将学校的现状和问题梳理清楚;二要夯实网络,基础网络设施夯实好,才能集中精力建设应用,免除后顾之忧;三要善于沟通,信息化工作需要良好沟通,及时获取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四要坚定决策决心,领导要有担当,认真分析,全面考虑,勇于为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承担压力;五要坚持技术,在平衡技术和管理矛盾时,考虑运维,根据部门定位、队伍人员能力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力所能及做好本职工作。
关于高校智慧落地的一点思考
智慧校园建设,要从小做起,方能“见微知著”。一是思考出智慧,规划智慧校园建设,首先要善于思考和总结;二是角度出创新,创新需要找准点,从点的角度来实现,由点带面;三是落地出成绩,有了创新规划后,要尽快想办法将规划任务落地,落地才能出成绩,才能为后续规划调整提供依据;四是细节出成败,做信息化要多关心细节,细微之处往往决定着整个事情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