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三个优先”力促乡村振兴
2019-08-15刘奇
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全党全国提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重大战略中要坚持“三个优先”的要求,所谓“三个优先”即就业优先、教育优先、农业农村发展优先。如何让“三个优先”在乡村得到充分体现,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大文章,应以浓墨重彩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刘奇,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主要著作:《刘奇文丛六卷》《中国三农危与机》《贫困不是穷人的错》《大国三农 清华八讲》《乡村振兴:三农走进新时代》等十余部。
以强力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做好就业优先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农民实现就业主要有三个空间:第一空间是不离土不离乡,即在土地上就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这是目前众多小农户的主要生存路径;第二空间是离土又离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些农民得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以进城打工方式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2.8亿“农民工”作为特定群体走上历史舞台;第三空间是离土不离乡,农民可以离开土地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
眼下,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使得第一就业空间在不断收缩,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的八十年代,就已形成一年十二个月里“两个月种田、两个月过年、八个月空闲”的时间配置格局,在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人工智能又渐入农村的今天,在土地上就业的几率更大大降低,把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拓展第二空间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创造条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推动以单个农民工流动为主,向以家庭为单元流动转变,安居才能乐业,而家安才能心安,心安才能稳定就业,否则不仅就业不安心不稳定,还会带来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拓展第三空间主要是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为农业服务的服务业,这是拓展农民就业空间的重点发力方向。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平均比值是2.5左右,从发达国家普遍规律看,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四五倍甚至更高,这方面我们的潜力巨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资源丰富,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农业的第一功能就是食物保障功能,一日三餐是铁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最厚重的不是哲学,不是文学,也不是医学,而是中国人的舌尖——美食文化,炎黄子孙创造了种类繁多的美食,据专家统计,仅面条就有1200多种,中国人的舌尖浸润了无数美食的记忆,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无法比拟的。我们应该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美食文化,把农产品加工的重点放在开发特色美食和功能性美食上,用低端的传统产业对接高端的现代需求,这应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终极目标。特别是把美食与独步世界的中医药理论结合,开发潜力尤其巨大,目前中医药已在全球183个国家得到广泛认可,原国家卫生部早在2014年就公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101种物质名单,药食同源、药补食疗的中医理念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认同,将其运用于美食开发前景不言而喻。
为农服务业同样潜力巨大。美国的农民数量约占总人口百分之一点多,但为农业服务的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17%—20%。就农业经营主体而言,我国有2.3亿小农户,美国是230万左右,我们是美国的100倍。换言之,我国农民对专业化服务组织、服务体系、服务能力的市场需求比美国大得多。更何况今天的现代服务业已经分化成大众化服务、分众化服务、小众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多种服务类型。我国为农服务的服务业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最重要的原因是思想观念的困扰,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制度生成了二元社会结构,二元社会结构又孕育出二元文化,人们不想涉农不愿涉农,谈农色变,都想离“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与农沾边就感觉低人一等。这需要在制度设计上做好引导,并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才能破除根深蒂固的二元文化,推进农业服务业的长足发展。
以逐步完善乡村教育体系做好教育优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载体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要振兴,人才是根本。人才培养关键靠教育。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村空、乡弱、城挤,职业教育与当地产业脱节,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一片空白,应坚持问题导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尽快改变这一局面。
从世界范围看,义务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就是就近和免费。自2001年我国推行教育体制改革后,为减少教育开支,逐步实施撤点并校,到目前为止,全国58万多个行政村中,农村中小学校数量由曾经最多时的60多万所大幅减少到目前20多万所,吉林龙井市64个村有62个没有学校。农村学生无法就近入学,义务教育制度设计的第一个初衷就不能真正实现。一些村庄即便有学校,水平较高的老师也不愿留在村校,家长对本村教育质量不满意,即让孩子到乡镇学校就读甚至县城借读,离家路途远、家人不放心,额外要花费租房、借读费成本。据调查,在乡镇就学每年增加成本为8000元—1.5万元,在县城就学则要花费1.5万—2万元,义务教育免费的初衷也全部落空。而且,孩子在城镇就学耳濡目染接触的是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潜意识里形成的是城里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哪里还愿意将来再回到农村建设家乡。长此以往,农村人才将成无源之水。“十四五”期间应全面落实农村孩子上学单程距离不超过半小时的政策。
眼下每县都有几所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但开设的专业多为汽车维修、酒店管理、美容美发等等,仅仅只是为了培养农村孩子一技之长,让其掌握一种挣钱能力,为贫困家庭摆脱经济困境服务,而对于未来本土产业发展战略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做长期准备,则缺乏深谋远虑。农村职业教育更应该办成为家庭发展和家乡建设“两家”服务的教育。乡村的建设发展依靠的主要对象应是本土力量,不可能完全交给别人。只有把当地人才培育起来,留得下来,乡村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乡村职业教育应在培育农民基本生存技能的同时,从长计议,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本土产业人才培育上,围绕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成长性产业,针对产业需求,花费必要的代价培养自身需要的实用人才,只有留住本土人才,才能发展壮大本土产业。如果农村职业教育只盯住眼前,为家庭培养挣钱能手,把培养的学生都输送到城市,输送到发达地区,那么未来的乡村将成为人才荒漠,农业现代化将无从“化”起。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科技发展秒新分异的时代,处在分分秒秒都随时可能发生知识更新、颠覆性变革的时代,训练有素的现代城市人尚且感到跟不上时代脚步,何况平均受教育程度远不如他们的农民。对农民开展继续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推行家庭承包经营土地以来,乡村的集体活动越来越少,现代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又没了农民集中开会的机会,他们获取外部文明、彼此交流互动的平台成了稀缺资源。建议在每个乡镇都应建一所免费开放的公益性农民学校,将其打造成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传播先进文化、传授新知识新技能、培育造就新农民的重要载体。“活到老学到老”是中国人的古训,今天的知识已经分化为“明知识”“默知识”“暗知识”三个层面,可以言传的叫“明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叫“默知识”,不可意会也不可言传的叫“暗知识”(如人工智能)。不随时学习新知识,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会迅速被现实淘汰,接受终身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美国农民每年都会为自己安排一到三个月时间到大学听课,不然,来年就无法经营。对于农民终身教育的路径方法政策措施等,应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
以全面破除城乡二元思维做好农业农村发展优先
农业农村能否优先发展,关键在于发展理念的调整。长期以来重城轻乡、有城无乡、以城市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不破除,农业农村就不可能优先发展。优先发展也不是喊喊口号、开开大会、发发文件就能实现的,要解决实质性问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拿出实招、设定指标,纳入省市县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
一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中体现优先。统筹谋划发展全局,真正落实重中之重战略要求,在整体布局中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使城与乡统筹发展、协调发展、融合发展,避免“两种制度”“两张皮”。
二是在城市与农村的大背景中体现优先。着眼补齐农业农村的发展短板,强化政策供给,让城市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速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通道,推动更多的资源要素流入农业农村。应分批分期,逐步实施,围绕县城打造一小时生活圈,围绕乡镇打造半小时生活圈,围绕新村社区打造十分钟生活圈。
三是在农民与市民的大格局中体现优先。以制度完善克服权利陷阱。农民不是二等公民,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法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由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四是在三次产业大结构中体现优先。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和金融优先服务的第一领域。公共财政更多向“三农”倾斜,新增金融信贷更多用于农业农村,下大力气克服20多年以来农业农村贷款只占全国贷款总额5%的尴尬局面。一二三次产业中要更多支持农业,在农业产业内部要更多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和为农业服务的服务业。
五是在城与乡、工与农干部配备的大导向中体现优先。坚持鲜明的用人导向,树立优秀干部向农业农村倾斜、优秀干部来自农业农村战线的导向。国家应创建中国三农干部学院,各省级党校加挂分院牌子,专门系统化专业化地培养省市县三农干部,同时,建立一套三农干部培养、评价和选拔任用机制,以此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
六是在主流媒体舆论的大氛围中体现优先。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农业农村不应该成为被忽视和遗忘的角落。主流媒体应担负起“三农”工作是全党全国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时代使命,尤其应发挥好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的宣传主阵地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重视“三农”的良好氛围。电视是农民接收现代文明的主渠道,在网络发达的现代,我国尚有5.88亿人不上网,这一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在社会舆论强烈呼吁下,中央电视台已准备开播17频道作为农业农村的专业频道,各省市区电视台都应开播相应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