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学习扬琴演奏技法的创新与传承
2019-08-15周鹏宇
■文/周鹏宇
一、扬琴表演技巧的分类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之一。扬琴在艺术文化改革和创新的道路上促进了艺术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扬琴比较常见的表演技巧有轮、弹、点、颤、滑、勾、拨、揉八种表演方法,每一种演奏方式都有它独特的形式,表演展现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凸显扬琴的特别之处,展现扬琴本身的多元化艺术特色。
“轮竹”的技法有三种,分别是单音轮、双音轮、支手轮。以上三种技法最为突出的就是靠密集的点来组成特定的长音效果。它将扬琴传统的表演精髓和灵魂发挥至极,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美。
“弹”是扬琴最基础的表演方式,掌握了弹的技巧,才能将扬琴的效果展示出来。“持竹”是扬琴表演的核心关键,要手部、腕部配合默契,手指灵敏,要求五指相互合作,使弹琴演奏起来自然、轻松。
“单竹”顾名思义就是以单一的音律呈现,主要是配合一整段音乐的协调性和完整度,所以“单竹”在表演中与表演节奏、表演者的个人习惯有关,而“齐竹”就好像吉他中的和弦一样,双手按住两个不同的琴弦,然后同时弹奏。
还有“滑竹”“拨弦”“揉弦”“点弦”“勾弦”这几种表演方式,因此,少儿在开始学习扬琴时,要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能提高弹奏的水平,达到完美的表演效果。
二、扬琴表演技法的创新对其发展的影响
少儿在表演技法上要寻求突破,但是要保证其完整的音色和原有的多样性,不能破坏原先的表现形式。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有表现力。对人物的情感、心理要表达明确,在技法创新的表演形式中,能大幅度地提高扬琴的表达效果和表现力。在乐曲《昭君怨》中,运用大量的滑音、颤音,故意刻画出王昭君的惆怅,营造出一种哀怨、凄惨的氛围。对我们听者来说,是一次很好的体验,通过旋律的凄凉,与弹奏者内心的哀苦产生共鸣,烘托气氛,大幅度地提高了欣赏度,独特的感受是扬琴的最佳表现方式。由于扬琴表演形式的不断创新,从最开始的伴奏慢慢转变为独奏、合奏等不同的演奏形式。所以,少儿在学习扬琴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演奏技法,并要不断地突破自我,打破传统的演奏形式,寻求创新,才能促进新时代艺术形式的改革,对艺术的传承有着重大意义。例如:二重奏的《别港》、合奏的《川江音画》,这些作品是扬琴表演艺术形式改革创新中最有力的表现,也为扬琴增添了许多地方元素。
三、扬琴如何创新与传承
开拓传统技法,使扬琴变得更具有表现力。努力发掘新思路,给扬琴注入新鲜活力,保证它的自由性。据相关资料显示,扬琴技法在不断地创新,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它的表达效果。我们不仅可以在技法上进行变革,乐器本身也可以进行变革,为多元素的演奏提供更好的条件。比如:扬琴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制音器,在原有的制音器上加上一个踏板,接着在对踏板进行节奏上、力量上的把控,加上乐器原有的不同音调,交辉相映地产生更加美妙的声音,使扬琴变现力更加突出。这对少儿的演奏练习就有较好的启发,少儿可根据扬琴进行相应的创新,挖掘新的音色,提高表演效果。少儿还可以在击、拨、划上寻找突破,像击板、击弦、内外划拨等一些表演形式,都属于新开创的重要弹奏内容。这些新开创的音色,使扬琴的表现效果还有音乐本身的表演形式都更具有说服力,从中实现创新与传承。
综上所述,扬琴的创新改革对我国的艺术发展和成就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这个不断创新的时代里,音乐的表达形式也在发生变革,不再是一味单纯的旋律,更多的是要产生共鸣。少儿在学习以及了解扬琴表演形式过程中,要掌握技法然后不断地开拓新的演奏形式,从而促使音乐的发展,提升少儿自身修养。只有不断地对技法进行扩展、对乐器本身进行改革、对音色进行发掘,才能使扬琴保留住传统的精髓,实现整体上的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