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兰华:一位劳模的“双重”身份
2019-08-15陈庆跃姜天柱蒋康康
文_ 陈庆跃 姜天柱 蒋康康
【人物名片】
周兰华,1994年从事农资经营,带动全区5个乡镇27个村的34户农户建起“放心农资店”,2012年创办段店益民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20000多亩,购置农机500台(套),建起博士站,完成国家、省科研项目7个,帮助11户贫困户走上依法经营致富之路。
他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十佳优秀农民、鄂州市创业就业标兵等。
汽车在乡间的小路上疾行,两侧挺拔的杨树飞一般后退,青翠的田野和远方悠然的山峰犹如一幅山水画,徐徐铺展开它波澜壮阔的长卷。一个小时后,写有“孔关村”字样的路牌映入眼帘。
“这里是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段店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周兰华为我们做了很多好事,他这个劳模我们从心里服气。”村民指着一栋两层乡村别墅感叹道。在村民们的心中,周兰华不仅是一名劳模,更是他们的老师和施肥专家。
讲台上的“周老师”
“周老师,油菜移栽要注意哪些问题?”
“周老师,水稻病虫害什么时候防治效果最佳?”
那栋乡村别墅的一楼房间里座无虚席,50多位皮肤黝黑、带着浓厚乡音的“学生”正纷纷向台上的老师请教。这些“学生”是来自合作社周边乡村的农民,人手捧着一本《鄂州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手册》;“老师”则是周兰华。
“藏”在乡间的学校名为益农农民田间学校,成立于2014年,周兰华既是老师,又是校长,开办各类农业生产培训班是他的主要任务。“这几天办的是第70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班。”周兰华笑道。每天清晨,村民们三五成群结伴来到这儿,谈笑间都绕不开一个话题——农业生产。农业新政、病虫害防治、农药化肥基础知识、农作物全新施肥技术……从6月10日到16日,共7天时间,课程表安排得满满当当。
“以前总是自己瞎琢磨,以为上网搜一下就差不多了,但收成还是不理想。”中湾村村民汪细林说,他享受到这里当“学生”的日子,比农忙的时候更让人感觉充实,因为总能碰到志同道合的种植大户,大家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学到了不少知识。
课间休息的时候,周兰华介绍道:“我大概每天得回答上百个问题。”同是农民出身的他当然不是“百科全书”,平日里,除了用心备课外,碰到解决不了的难题他便四处求证,直至搬来“救兵”——叶生海、吴庆丰、方荣华、袁道仁……这些高级农艺师在周兰华的鼓动下纷纷加入教研团队,益农农民田间学校的师资力量不断壮大。
周兰华利用学校的信息、技术、网络优势,主动为村民们提供技术、信息服务,还主动为资金困难的农户提供担保,筹措资金40多万元。在培训学校里他既是组织者又是操作手,亲自集中授课与现场演示,组织观看录像与印发技术资料,聘请省市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进行现场指导,先后多次组织村民到农民合作社和机播机收基地及其它家庭农场参观学习,让更多的农民丰富了脑袋。
临江乡王埠村农资经营户李菊梅看着手机上周兰华发来的农技信息,脸上挂满了笑容。她参加过多次益农农机合作社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去年,和丈夫王汉民一起投资6万元建起了“王埠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把自己积累的“农字号”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村民,到目前为此,已培训农民300多人次。“我要向周兰华学习,引导农民多参加一些培训,以此长知识、开眼界、学技术,做一名对社会、对农民有益的农民。”李菊梅说。
这些年来,培训课程的火爆让周兰华多少有些意外。益农农民田间学校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余人,发送农技资料3000册。村民们对于科技的渴求,一直深深触动着周兰华。
田地里的施肥专家
“科技总是那样让人着迷。”周兰华说,从2014年到现在,他真切感受到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魔力。想少施肥,又想高产,这看起来像是一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周兰华却硬要和土地“较劲”。
他邀请土肥站的专家一同前往黄岭村,对着刚刚流转过来的525亩地分片进行田间试验。什么时候施肥?怎么施肥?施多少肥?在夏季近50℃高温的地里,周兰华汗滴禾下土。经过不断的试验和无数次尝试,周兰华逐渐掌握了在各个施肥单元中,不同作物最优化的施肥量,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了依据。
“每亩产量提高了将近20公斤。”汪细林是村里的种田大户,他家一共40亩地,在参加测土施肥试点后,每亩可以少施8公斤肥,却能足足增收460元。
“近年来合作社进一步完善实现了机械化耕、种、收、储新模式。合作社现拥有农业机械240台(套),被省农有关部门定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被市区农业部门确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习基地’。”周兰华在田头科技笔记中写道。通过科技种田为农民们带来甜头,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
周兰华无偿为农民提供病虫害防治机械400多台次,解决当地农民生产中遇到的30多个难题,积极争取统防统治药品1万多亩,推广新技术7000亩,帮扶困难群众40余人次。2016年5月,周兰华主动联系刘弄、四份、泥矶等村村民312户,联手创办了“优质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来,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民主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障社员各项权利,努力提高合作社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努力保障粮食安全。通过引进、繁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建立高产示范田等措施,每年取得粮食丰产丰收。立足于田地高效种植,他引导社员推行系列化服务,实行农资、生产“七统一”管理。
2017年,周兰华投资50多万元改造斧塘湖300亩“血防区”,植树1.5万株,种植小麦、油菜等优质农作物。他办起了张湾万亩油菜花观赏基地;2018年,完成了中油“78”芝麻标准化国家试验项目。近日,科技“博士站”在合作社挂牌,推出了4项试验新项目,目前,正在实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