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锐评

2019-08-14

中国商界 2019年5期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钢铁去产能重点由全国性总量压减转向结构性优化调整

近日,在2019(第十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上,有关方面表示将努力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工作重点由全国性总量压减转向结构性优化调整。降低京津冀等环境敏感地区钢铁总量已被提上日程,到2020年,河北、天津要将本地区粗钢产能分别控制在2亿吨以内和1500万吨左右。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钢铁去产能成效显著,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三五”确定的1亿至1.5亿吨上限目标,粗钢产能利用率由2015年的70%升至80%以上,已基本进入合理区间。工信部原材料司巡视员吕桂新在论坛上强调,今年,要在坚决巩固去产能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钢铁工业由大到强。今年,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严禁违法违规新增钢铁产能。今年,部际联席会议将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易发高发的重点省份组织开展次巩固化解过剩产能成果抽查,继续利用卫星遥感、电力监测、举报平台等手段,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各地要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把好产能置换关,进一步加强产能置换审核把关和监督落实,确保产能置换和严禁新增产能既定政策执行到位。

点评

随着钢铁行业市场形势的持续好转,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部分地区和企业投资钢铁行业意愿增强,产能扩张的冲动明显。尽管目前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但离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在资源能源结构方面,废钢消耗少,铁矿煤炭消耗多;在布局结构方面无序发展,有的省区钢铁工业畸形发展,部分企业效益差、任务重,创新体制尚未完全形成。此外,环保生态欠账多,技术支撑力不足。从钢铁行业今年一季度的运行情况看,下行压力已有显现,不容乐观。今年一季度,受需求侧拉动等因素的影响,钢产量增长过快,同比增长9%,粗钢产量占到全球的52%份额,创出新高。非会员企业的产量增速远远超过会员企业的增速,社会库存和企业库存也在增加,供大于求情况再次出现。

尽管过去两年钢铁行业取得了较为突出的业绩,但未来五年,焦炭、铁矿、汽车、机械、造船等上下游行业经营风险或将继续走高,钢贸、中小钢企所处环境有待继续观望,钢铁行业的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仍然不容忽视。建议商业银行对钢铁行业实行“有退有进”的信贷结构调整和业务发展策略,严格防控产能过剩引发的融资风险;围绕盘活资产,适时、适度发展业务,以“商行+投行+其他金融服务”创新模式加大对龙头钢铁企业集团的兼并重组,以及“走出去”项目的金融支持;积极拓展供应链融资和低风险业务,提高资产运营能力,防范信贷风险扩散。

船舶业“白名单”制度将被废止

工信部近日发布公告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務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精神,经研究,工信部决定不再直接管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相关工作。根据公告,自2019年4月2日起,工信部发布的《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和《船舶行业规范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废止;鼓励相关行业组织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依法合规开展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工作,引导企业规范发展,加强行业自律。

据悉,2013年11月,为了进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技术水平、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信部制定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自《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实施以来,已组织申报、评审并公告了四批总计70家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即船企“白名单”。2016年9月,工信部又出台了《船舶行业规范企业监督管理办法》,旨在加强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的动态管理,规范监督检查、变更、整改、撤销公告等管理事项及程序,提出了符合撤销白名单船企的具体条件。

点评

船企“白名单”制度的制定初期是为化解造船业产能过剩、促进转型升级、鼓励行业做大做强,但是制度本身又为企业设置了门槛,加剧了企业的不公平竞争。多家“白名单”船企破产倒闭,更加证明“白名单”制度的局限性。取消“白名单”制度对民营船企形成一定利好,将真正激发船舶企业尤其是民营船企的活力。从船舶行业市场表现看,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中美贸易争端等导致行业需求端表现乏力,供给端产能过剩、高附加值船竞争力较弱的问题仍较为突出,行业发展着力点在于推进供给侧改革、压减低端产能、优化供给结构。

建议商业银行对船舶行业信贷持谨慎态度,不以“白名单”制度作为唯一准入标准,主要关注在以下领域优势突出的企业:一是智能船舶领域。智能船舶近年来得到相关部门多项政策的支持。目前,我国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海兰信等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在智能船舶领域技术突破取得一定进展。二是LNG船舶领域。近年来,全球对清洁燃料的强劲需求推动液化天然气使用的快速增长,天然气储量大的国家将逐步发展出口LNG的机会,LNG航运需求增长带动LNG船舶需求增长。三是船用环保设备领域。随着国际环保法规压载水公约和IMO限硫新规实施日期的临近,压载水处理系统市场和废气洗涤器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建议商业银行关注相关环保设备优质企业的业务机会。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迎来发展机遇期

日前,农业农村部向社会推介了60条春季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不少乡村正成为时下人们休闲旅游的热门“打卡地”。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传统旅游名胜区承载能力有限,市民远离市区景区喧嚣到乡村休闲的愿望日益强烈。我国的休闲旅游资源70%在农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为乡村旅游落地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发掘乡村文化、生态等价值,为市民打造“不紧不慢”的生活,必然会有广阔的市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从2012年的8亿人次增至2018年的30亿人次,年均增长30%;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400亿元增至2018年的8000亿元,年均增长27%。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从零星走向集群,从郊区景区周边向更多适宜区域拓展。从“小打小闹”的农家乐、渔家乐,到渐成气候的农业嘉年华、农业主题公园,在以农民为主体、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下,休闲农业已是融合一二三产业、生产生活生态一体的大产业。

点评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需要有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如果单纯依靠农民自身来发展休闲农业,不仅资金问题较难得到解决,而且规范化管理也难提上日程。但是,伴随社会资本的进入,有些地方的公共乡村旅游资源未能让农民获益,出现“富了老板,亏了老乡”的现象;有些地方打着休闲农业的旗号跑马圈地,农地非农化,农业园异化为工业园。因此,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离不开资本、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需要借助资本下乡、人才返乡等多方面子段共同做大做强这一产业。

建议商业银行借助乡村振兴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机遇期,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支持资本下乡与人才返乡紧密结合的项目,因地制宜开展融资支持。在选择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项目时,一是从绿色金融角度出发。坚持绿色发展,适度合理地开发,防止农村变成城市的缩小版。在发展模式上,要整体考虑乡村风情,处理好开发、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加强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在发展空间上,注重利用荒山、荒坡、荒滩等土地,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二是谨防“千村一面”的同质化效果,拒绝支持盲目复古、简单照搬、功能拓展乏力、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项目。三是谨慎支持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营销管理团队的项目。升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必须立足地方的历史地理。以文铸魂,因地制宜,才能达到较好的发展效果。

多地楼市政策微调 一二线城市有望率先筑底放量

经过2018年密集的政策调控,在限购、限价、限贷、限商、限售等多重限制下,房地产市场从之前的高温逐渐退烧,并步入理性发展轨道。业内人士预判,今年房地产调控以稳为主,政策上不会大起大落,当以微调为主,同时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楼市调控的灵活性增强。从目前各个地方政府的做法来看,结合自身城市特点,在有条件有策略放松调控的同时,兼顾人才引进和城市活力营造,正在成为新的趋势。据相关研究机构统计,当前全国近20个城市对楼市调控进行了微调,“因城施策、 城一策”的特点更为明显。从今年1月开始,海口、广州、西安、大连、常州等城市陆续发布了人才引进政策。近期,一些地方楼市成交活跃度提高、个别项目房价上调。例如,燕郊楼市再度活跃;深圳某高端楼盘开盘,因操作人数众多,看房预约软件失灵;杭州再现万人摇号场面,中签率仅为1.5名;无锡、南京、蚌埠等地也相继传出在售楼盘涨价的消息。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整体仍处于降温通道。中国指数研究院预计,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延续分化态势, 二线城市有望低位企稳,市场表现将优于三四线,部分购买力透支、经济基础较差、缺乏人口支撑的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将面临较大的去化风险。

点评

今年以来,城市政府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中的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强化,在“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指導思路下,部分地方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相关政策进行了微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如放松落户门槛、放松特定人群购房条件、发放高端人才购房补助等;二是放松限购限价要求,如降低购房的社保缴纳要求、取消购房摇号、取消部分区域的限购政策、部分挂牌地块取消限房价条款等;三是优化公积金政策,如上调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推进商业住房贷款转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等;四是调整税收政策,如降低二手房交易个税。

鉴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高位运行,建议商业银行保持对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审慎态度。区域层面,建议重点关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重点城市群,以及有较强成长性的中西部核心城市业务机会,密切关注弱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市场波动风险,加强对当地房地产政策动向及市场反应的跟踪分析;产品层面,建议积极探索长租公寓、经营性物业REITs,以及供应链金融ABS等产品创新。据悉,公募REITs首批试点产品将于近期推出,得益于监管层支持与旺盛的市场需求,未来REITs类产品有望加速扩容。

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人工智能发展

4月8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进行修订,形成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目录),其中再次鼓励支持人工智能发展。指导目录主要由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组成。在鼓励类的产业中,指导目录鼓励人工智能重点发展以下方向:人工智能芯片;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化技术及应用;智能化基础设施;无人自主系统等典型行业应用系统;人工智能标准测试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工厂、园区改造;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翻译系统;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智能安防,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智能交通,智能运载工具;智能健康和养老;智能教育;智能环保;智慧城市。

点评

近年来,我国把人工智能(AI)作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力,对AI技术的政策是鼓励、扶持、推动,我国AI产业的发展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明显提速。去年7月,国务院制定《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目标: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媒体把2017年称为“AI年”,2018年称为AI从学术飞入产业、普及应用的关键年,今年行业仍将处于爆发增长阶段,产业链生态更加丰富,智能芯片领域有望获得突破发展。

人工智能产业具有较强的轻资产、高风险、高成长性特征,同时有较强的并购整合需求,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并开展相应的金融服务,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满足客户多样化融资需求,分享高成长收益。一是采用股权投资、投贷联动模式支持计算机视觉、智能安防、5G手机、无人驾驶等领域具备较高成长性的拟上市优质企业;二是围绕BAT等行业龙头企业并购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采取并购顾问、并购贷款、并购银团、夹层融资、可转债投资基金、并购基金、并购财团等模式予以支持;三是创新担保方式,适当扩大抵押和质押财产范围,采取应收账款等设定质押,适当予以信贷支持;四是聚集东部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重点省市开展相关业务。

国家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要求加快实施以促进入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鎮化战略,突出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推进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点评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经历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但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并未真正融入工作、居住所在城市,因户籍问题导致的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权益与市民还存在较大差距。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16.21个百分点。农民市民化显著滞后于土地的城镇化,制约了城镇化对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优化经济结构的积极作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户籍制度改革作为今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最大亮点之一,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是整体上有利于人才跨区域流动,激发城市发展活力,释放农村地区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居民获得感,提升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二是户口作为“抢人大战”关键筹码的作用将削弱,未来城市间的人才竞争将更多体现在制度、环境、经济水平、公共服务等综合实力上,城市竞争更加激烈;三是在弱化户籍管制的大趋势下,为应对周边Ⅰ、Ⅱ型大城市放松或取消落户限制造成的分流效应,超大、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政策也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但限于资源承载能力和人口流入压力,户籍仍将作为公共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四是取消或放松落户条件意味着部分地区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变相松动,将对当地房价形成短期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