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
2019-08-14
民营企业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多措并举助力民企“走出去”。
首先要创新民营经济发展理论,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民营企业在国内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其“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在国内发展得好,才有可能更好“走出去”。一要创新民营经济发展理论,推出新时代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论述。一些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必须要用理论来回答,国内理论界要勇于创新民营经济发展理论,切实解决民营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后顾之忧,并进一步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担心的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等问题。二要坚持“竞争中性”原则,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真正在各个方面视同仁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长期以来,国内对民营企业一直存在歧视性的产业政策、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政策、投资审批政策、“走出去”政策等。今年3月,竞争中性原则第一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成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原则,这具有重大的思想解放意义。竞争中性原则应贯彻到有关民营经济政策的一点一滴之中。
其次要着力加强支撑体系建设,为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创造良好环境。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中央政府及各部门、地方政府之间在“一带一路”政策方面的统筹规划与协调推进。在对接协调有关“一带一路”的国内政策上加强统筹规划,防止各省市的政策“哄而上”或“一哄而下”。二是加强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风险披露和预警。建议相关部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风险提供高质量、权威性的风险披露和预警报告。三是加强基础数据统计和发布工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来,有关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发布较为缺乏。建议建设数据口径一致、总量数据和结构数据齐全的“一带一路”数据库,并在建立数据统计发布机制条件下及时更新、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数据。四是加快建设国际化服务体系。重视市场性中介机构的做大做强以及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开展国际业务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配套服务。
最后要发挥好商会协会的作用,完善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服务组织。从国际经验看,商会协会在服务企业“走出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商会协会提供跨国、全球服务的能力较为欠缺。因此,有必要加强和创新商会协会的服务能力建设。一要创新和加强工商联服务民营企业的能力,提升工商联系统的国际化服务可及性。可借鉴美国商会的国际化经验,与外国的中国商会组织进行协商谈判,允许海外中国商会使用“中国民间商会某国中国商会”的名字在所在国开展活动,全国工商联对其业务进行指导。对于海外中国商会组织欠缺的国家,全国工商联也可以委托所在国的中国企业牵头组建“中国民间商会某国中国商会”,属于直接隶属全国工商联的海外分支机构。经过若干年建设,要逐步构建个覆盖全球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分支机构网络,积极维护中国企业的海外权益,向国内反映真实情况和建议。二要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国际化服务能力。在逐渐完成脱钩工作后,政府应加强对全国性行业协会拓展国际化经营和服务能力的相关购买服务力度,鼓励它们加强内部改革,努力为会员企业包括民营企业提供海外咨询和帮助,特别是在国际投资争议、贸易摩擦、法律纠纷等问题的解决中发挥支持作用:同时,相关行业协会也要关注民营企业在境外劳资关系、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问题,加强培训工作,辅导会员企业做好相关工作。
(责任编辑:郭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