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文本培养学生阅读素养
2019-08-14马晓瑜
马晓瑜
【关键词】 语文教学;阅读素养;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7—0158—01
阅读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完成阅读目标,积累知识,开发个人潜力,理解、利用、反思书面文章的能力,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要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对问题的探讨,要自然渗透融合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这充分说明,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必须紧扣教材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前导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文本提供的阅读材料,是训练学生阅读素养的绝好素材。在课前指导中,教师要重视课前导入,营造一种兴趣盎然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对客观事物充分感知,头脑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表象,从而顺利地向抽象思维过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我教授《草原》这篇课文时,课前在教室前方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幅草原风光图。上课伊始,播放胡松华演唱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学生通过这样的视听,感受到了那广阔无边、一片碧绿的大草原。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导入: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块儿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然后,我用生动的语言介绍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的情况。这样的导入,以具体的形象,以美的氛围,一下子唤起了学生探索文本的渴望。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如讲授《草船借箭》一课时,我在课前给学生讲了“三顾茅庐”的故事,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诸葛亮这个人怎么样?”等学生谈了自己的看法后,我紧接着说:“好,我们就来看看,让刘备这么重视的诸葛亮,到底有没有真实的本领。”当然,课前导入的手段还有很多,如设疑法、谜语法、谈话法等,我们可以根据教材文本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角色式进入文本
学生对阅读都有畏难情绪,老师也非常头疼,主要问题是学生无处下手,抓不住阅读的重点。课堂阅读应该把重点放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上,让学生进入文本,才能达到我们的阅读预期。如《草原》一课,在成功地导入新课后,我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让学生说出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在什么地方,而后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这一步骤完成后,我又要求学生再读一遍。读完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并且让他们谈谈为什么对这些句子和段落感兴趣。然后,进行归纳,“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等出现在了板书上。接下来,我让学生再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板书上的句子。这个环节结束后,我在板书上归纳出刚才阅读使用的方法:第一遍快速粗读,解决字词,大致了解文本内容;第二遍全文感悟,找出关键词句;第三遍精读文本,完成阅读。这样,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也为其他文本材料的阅读开启了通道。
三、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用心感悟
在找到了关键词句和精彩的句子后,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喜欢这些词和句子,其实,这就已进入了阅读的深度环节。完成这个环节,阅读目标其实也就已经完成了。但这个环节,一般而言,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随时进行点拨,及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感悟。《草原》一课中,在引导学生体会“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时,我及时插话:“同学们,当遇到让你非常开心的事时,你会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达?”这时,当学生們议论结束后,我说:“正好,老舍爷爷在内蒙古优美的自然风光面前,也无法平静,看看他会怎么样?”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很自然地与文本作者在感情上引起了共鸣,对句子的感悟也水到渠成了。在指导实践中,进一步的点拨——解疑,也必须重视。“解疑”是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疑问,大胆提出来进行小组讨论或交流,以解决疑问。如在学习《颐和园》一课时,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游船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几位学生发言:“因为人被湖面上和岸边的美景陶醉了,船速很慢,想多看几眼,所以不留痕迹。”“因为湖面静得像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人不愿破坏这种静态美,慢慢细观,所以不留一点痕迹。”就把这个疑问解决了。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