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教实练真抓提高教学质量
2019-08-14侯建伟
侯建伟
【关键词】 新课改;宽严相济;训练;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
17—0139—01
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无疑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到冲击并引发了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型以及课堂结构的深刻变化。新课改在改变填鸭式教学和张扬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推动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凸现新课程背景下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有些教师往往脱离自身教学能力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在教学中笔者认为,要继承“严教、实练、真抓”传统教学方法中优秀的内容,才能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一、教学要宽严相济
学习本身是一项有目的、有任务的比较辛苦的手脑并重的劳动,教学经验证明,天生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是少部分的,要使学生把自身不感兴趣的东西变成一种兴趣和爱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是因为学生不学,才要去教,教本身并没有排除强迫性。教必须以规范的约束作为基础,严教才能出实效,否则教会变得耗时低效。当前,在积极倡导张扬学生个性、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大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脱离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只关注个别基础好的学生,有些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一笔带过,甚至教学目标上设定的内容都不能落实,为了营造表面上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听之任之,对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和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在课堂上只能实现教师与优等生的互动,绝大部分学生成为观众,甚至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事事让学生探究,时时让学生合作,学习习惯上放松学生,纠正错误上放宽学生,学习任务上放纵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在缺乏压力和约束的条件下淡化了时间观念和学习意识,形成了越教越散、越学越淡、越捧越乱的恶性循环。因此,笔者认为,学生是严教出来的,不是热捧出来的。排斥辛苦,选择轻松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设定必要的规则,严格施教,教学才能有效果。
二、加强学生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为了阐释一个概念、原理或者分析解题过程,设置了相关的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环节,教师不断地启发诱导,甚至三番五次进行强调,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可往往结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在作业上或试卷上仍然犯错,学生粗心马虎的习惯始终得不到根本扭转,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估了学生,以为是只要我讲过了并且是我反复强调过的东西,学生就记住掌握了,忽视了教学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能力的认识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仅仅把能力看成是灌输的知识和任务,而没有把能力看成是一种解决问题时的一种行为和习惯。经验证明,人的行为习惯靠强调和说教是远远不够的,说教只能让学生获得一种印象,印象的东西并不牢靠,还需要长时间的打磨,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能力,在解答学科问题时会成为自觉的思维和习惯。事实上,面对基础较差、学习意识不强的后进生,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还远远不够,要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上,只有反复的训练,才能使知识点和能力上升为学生思维中自我的东西,训练是时间和数量积累的一个过程,要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思维判断和书写展现的亲自体验实践中逐步形成,在训练过程中,甚至经常需要教师的现场跟踪、现场监督的实战训练。
三、真抓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中一项最基础、最重要、最实际的工作,它取决于领导的质量意识和工作策略,也就是学校领导是否在抓质量上真正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学校领导是否真正把心思用在了提高教学质量上,是否真正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及教学手段上舍得投入。如果学校领导在提高质量上的信心和干劲与学校中抓质量的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用人性化的领导作风带动教风,学校的质量就能够得到较大提高。相反,如果口头上喊,凭口号只给一线教师施加命令,平时工作中只是在口头上表扬吃苦教師,而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评优评先中却把吃苦教师忘在脑后,自己把主要的心思用在学校的形象建设上,挖空心思搞表面工程,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天方夜谭,学校要把有限的经费用于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上,使教有正气,学有正气,这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正确定位。领导要当好主心骨,带好头,捧着心抓质量,凭着良心抓质量才能彻底改变目前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质量整体水平不高、质量徘徊不前的现状。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