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痕 当止则止
2019-08-14侯雅萍
侯雅萍
【关键词】 班级管理;自尊心;隐私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7—0045—01
作为老师,育人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要想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就要把育人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教育无痕,当止则止。”尤其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千万别只顾着查找“真相”,而伤了孩子的自尊。要知道,给孩子一份自尊,给他一点反思过错的時间,换来的极有可能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一颗诚实的心灵。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案例
周二的一个早晨,第一节课刚下,班里的两个女生气喘吁吁地到办公室找我:“老师,我的20元钱不见了?”“什么时候不见了的?”“第一节上半节课我看到还在桌仓里呢,快下课时发现没了。我怀疑是我同桌偷了。”我正思谋着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谁知小美(化名)又告诉了我一件更让我吃惊的事。说其实昨天她就丢了50元钱,而这个钱只有她同桌小文(化名)看到过,她怀疑是她同桌拿了。后来她找朋友商量对策,她们竟然想出了今天再拿20元钱试探她同桌的办法。还说故意把钱放到桌仓里露出一角,如果她同桌拿了,就说明昨天的钱也是她拿的。谁知今天钱又不见了,却没抓到现形。我问小美昨天丢钱为什么不说?她说放学后才发现钱丢了。听着她的讲述,我心里暗暗吃惊!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怎么会想出这样的办法?真让人哭笑不得。
揣着这个棘手的问题,我脑子飞速旋转:该怎样解决呢?在去班里的路上,我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一上讲台,我就说:“今天班里有人丢了20元钱,谁捡到了,先交到我这里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谁丢钱了?谁丢钱了?”不少孩子纷纷问。我扫视着全班,留意着小美同桌的表情。我有些失望,没人捡到过钱,她同桌的表情也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既没有像多数孩子那样表现出好奇与吃惊,也没有表现出做错事的慌张与不自然。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我只好组织大家先上课了。但丢钱的这个问题不能不解决,否则后患无穷!我依然采用“恶作剧”的说法,要求他们互相帮忙细心翻一翻,看看这20元钱到底被“恶搞”到哪儿了。一翻折腾后,终于,这20元钱找到了。是在小美同桌小文书包里的鞋套里找到的。
我没在班里声张,而是叫小文到办公室里问是怎么回事。她只说自己没拿,不知道怎么会在她鞋套里。
我说:“那你来替我分析分析,正上着数学课呢,钱跑到你书包里的鞋套里,谁有可能背着老师,背过你们俩,把一方的钱悄悄放在另一方的书包里?谁有这个本事?”见我这样问,她一声不吭。我不由心中暗叹,心理素质真好!只是她说话时不敢看我的眼睛,这让我心里有了数。于是我说:“你回去再好好想一想吧!”
随后我悄悄询问与小文关系要好的同学,了解了她这两天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发现她确实“阔绰”了许多。之后又与她父母沟通了解了她最近零花钱的用度,我心里便明白了八九分。于是我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盘告知小文的父母,请她父母分析这件事,并留心孩子最近的表现。谁知,几天之后,小美兴冲冲地告诉我:“老师,我那50元找到了!是在桌仓里找到的。”听到这一消息,我内心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真的很意外!拿走钱的人,又悄悄把钱放了回来!这之前她一定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吧?无论怎样,她在我的等待中默默地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说明她认识到自己错了。自此,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二、反思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爱学生、信任学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批评教育学生更要讲究艺术性,做人的工作需要动脑筋、讲智慧。表面糊涂不是真糊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教育学生切忌居高临下、一味地批评指责,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多设想几种可能性,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以求不断进步。
1.缓一缓,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地点。冲动往往是以愚蠢开始,再以后悔结束的。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往往情绪激动,稍不留心,就会出现过火的言行,影响批评教育的效果。而这时学生的内心也是非常复杂、懊悔和自责的。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教师尽量不要立即指责,也尽量不要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指责。稳定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对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当心中对学生错误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非常清楚时,再心平气和地着手处理。
2.避一避,注意保护其自尊心和隐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影响儿童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即使学生犯了再大的错,其人格尊严也都应该受到保护。
3.绕一绕,旁敲侧击效果好。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先入为主,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其一通棒喝,是最愚蠢的做法。这样不留情面的正面碰撞,常常把学生“逼上绝路”,只能一错再错。如果绕过“锋芒”,巧妙地点化学生,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是智慧的表现。只有学生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更好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