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工人速成识字运动探析

2019-08-14史会景

世纪桥 2019年11期
关键词:重庆

史会景

【摘 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兴起的速成识字运动,内因主要是经济建设的需要,外因则受苏联等国家扫盲运动热潮的推动。其间,中共中央西南局围绕速成识字法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使速成识字运动在工人间逐步展开,并走向高潮。速成识字运动由口头到实践、由纸面到落地的过程,宣传与动员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识字组织结构的设置、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识字后的巩固与继续学习等因素,虽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但整体上又相互关联,共同推进了速成识字运动的开展。速成识字法虽最终被历史的洪流冲刷与涤荡,但这场运动是中央西南局领导工人进行文化翻身的伟大尝试,为党的基层群众路线积累了历史经验。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速成识字运动;文化翻身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11-0040-05

新中国成立初期,群众运动频繁进入普通民众的视野与生活。大规模的识字运动成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心中普遍的记忆。识字运动是扫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速成识字运动离不开对速成识字法的考察。当前,有关速成识字法方面的研究,学界已有关注。纵观相关研究成果,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在时间上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二是在空间上局限于区域性研究,并且多放在农民扫盲运动或扫盲教育中探索,围绕速成识字法开展的速成识字运动基本忽略。而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工人速成识字运动,学界尚缺乏关注与梳理。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的驻地,对实现中共中央扫盲政策的落地与生根起着无足轻重的地位。重庆工人速成识字运动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展现工人对学习文化知识的渴求,更有利放大性地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与基层群众多层面的互动场景。有鉴于此,本文在综合运用档案、报纸等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围绕速成識字法,以1949-1954年重庆市为空间背景,展开个案研究。深入思考这场运动背后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在深入剖析史实的基础上,努力还原速成识字运动的真实场景。

一、速成识字法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前,工人文化知识的欠缺给工厂生产技术的提高、工作方法的改进以及上级命令的执行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为此,重庆市政府与各工厂推行相关的措施以改善工人文化落后的现状。1942年,重庆市政府、重庆市教育局和重庆市社会局联合制定并印发了《重庆市各厂矿及各业工会办理工人识字班办法》。[1]该指示指出除了在各厂矿及各业工会开办业余补习学校外,根据工人文化水平的状况开办工人识字班。要求识字班的学员每天学习不少于2个小时,修业期限满6个月后由相关部门监督考试,成绩合格者发放结业证书。有些厂矿(如天府煤矿)除开办识字班外,还积极开展工人技术识字班以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与业务能力水平,但此时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工人教育机构。

扫除文盲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议题。1949年12月23日至31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争取在1951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速成识字运动”,强调在工人中要开展广泛的深入宣传与动员,以提高工人文化水平,扫除工人中的文盲。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生产的积极性,但工人的文化水平低下又阻碍了工人生产技术的提高。因此,对于开展速成识字运动的必要性,中共中央西南局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速成识字法”是西南军区贵州遵义分区文化部干事祁建华同志根据自身文化学习的经验所创造的识字方法,并在1951年西南军区化除文盲的实验中均获得惊人的成绩。川东军区某团第一期速成识字法教学实验班参加学习的干部共83人,15天内平均每人由识597字提高到平均每人识2 373字,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能写简短报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能查字典、看报纸[2]。1951年11月29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速成识字法教学过程概述》一文,详实介绍了速成识字法在推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随后,这种识字方法由西南军区传入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速成识字法的高潮。1952年5月22日,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与纺织工会重庆市委员会为汲取推广速成识字法的经验,分别在纺织、铁路及搬运工组织业余的速成识字法实验班。8月5日,重庆市政府为开展速成识字运动,完成下半年扫除文盲14.4万人的任务,特开办速成识字训练班。9月9日,重庆总工会开始“推行速成识字法,开展速成识字运动”,提出在工人中大力推行速成识字法,在较短时间内使工人有读写的能力,各级工会必须当作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至此,重庆市政府与市工会开始在工人中大力宣传推广速成识字法运动。

二、识字运动前的思想动员

思想动员(包括课前动员)是开办速成实验班的基本问题。速成识字运动得到普遍推行,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思想动员。

(一)文化诉苦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经常了解学员的思想情况,及时解除学员的各种思想障碍,鼓励学员坚持学习。首先,解除工人心中对学习速成识字法的疑虑。动员时要向全体学员交代清楚:1.为什么识字可以速成?2.怎样才能速成?发动工人群体互助友爱精神,用真实事例来进行教育,让工人意识到文化翻身带来的实际“利益”。通过诉苦的方式深入工人的内心世界,纠正学员对学习文化的认识,让工人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与旧社会不同的社会制度,学习文化知识是自身所享有的权利。其次,启发工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注重加强共产主义教育,提升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使速成识字运动成为自觉运动。最后,做好政治鼓励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学习。开展识字运动时充分照顾到学员的生产、生活情况,坚持理论与现实情况的联系统一,注重稳定学员的学习情绪。

(二)模范引導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模范群体的带头作用来激发工人学习革命人生观、学习祁建华为工农兵服务的精神已被中共中央西南局所重视。1952年,重庆各区、各工厂成立速成识字班,并在各级工会有序组织下,针对不同的工人群体对象进行广泛的动员。其间,劳动模范吴坤山同志积极投身于速成识字运动,促发了工人群体对知识的渴求。在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劳工群体被赋予神圣的光环的年代,工人群体以向模范学习为时髦,因怀着对模范群体的崇拜加入速成识字运动的工人比比皆是。因此,大家都想做一个“文化翻身”的新工人。模范群体对速成识字法的宣传有效调动了工人学习文化知识的参与意识,使工人对文化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进而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

(三)媒介宣传

宣传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工人对速成识字法的态度与价值取向。宣传的主要任务就是使文盲、半文盲的工人认识到速成识字法学习原理的简单化、具体化与实用化。为此,借助各种传播工具宣传速成识字法成为开展速成识字运动的基本关键。重庆开展速成识字运动的媒介宣传内容特别广泛,广泛通过报刊、展览会、川剧、快板、广播等多种方式对大众进行宣传教育。重庆《新华日报》成为宣传速成识字法的重要利器与主要阵地。漫画《劳动人民的文化大翻身》颇受社会各界关注,通过简单直白、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了重庆一区华一村华东观雨派出所群众速成识字班学员积极学习文化的热烈场景。除此之外,重庆总工会也发动各区识字委员会编写快板、歌谣等进行识字宣传,尽量使每位工人都能积极响应文化大翻身的号召。

三、速成识字运动的运作

在短期内学员识字的成效如何,有赖于配置有效的组织机构、务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识字后的巩固与再教育及妇女群体的识字工作等互相配合。

(一)配置有效的组织机构

随着速成识字运动的迅猛推进,学员对速成识字法的学习呈现如火如荼的场景。1952年8月4日,为响应重庆市政府与重庆总工会的号召,二区工商界为充分调动商户积极参加速成识字运动,专门成立学习区委会。在江北城、中段、猫儿石等三个地段成立学委会,具体领导全区三千多工商业户的政治学习。1952年9月10日,重庆市政府成立专门的识字运动委员会。该识字运动委员会对教育局、公安局、妇联及市团工委之间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教育局负责教育行政、业务指导及职工入学,保证学习时间;公安局、妇联等负责组织动员妇女及一般市民入学;团工委会负责动员宣传、组织保证;文化局、文联负责宣传与发动作家编写通俗读物以满足学员学习后的需要。随着速成识字运动的迅猛推进,学员对速成识字法的学习呈现如火如荼的场景。识字运动中的师资队伍、识字干部的配置为开展速成识字运动提供人力资源。重庆各工厂、各产业工会开办速成识字法师资训练班,培养速成识字法的师资队伍。

(二)务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无论是在突击生字还是学员辅导方面,教员注重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并能使学员能在短期内突破识字难题。1.教生字与教注音字母相结合。在突击生字时,注重采取分段突击、分段复习、分段巩固的办法。教注音字母时先让学员了解注音字母的用途,然后学习注音字母课程。重庆区长航木船工会工人普遍认为学习速成识字法的要领在于使学得的生字来一个“大搬家”,在词和句中扩大字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说话、讲话的能力与技巧。[3]2.做好辅导工作,保证学员学习时间。学员完成课堂学习后,积极分子与教员相互配合,根据学员学习的具体情况做好辅导工作。各单位的训练工作要保证课堂教学36小时,使学员在学习后基本上能掌握速成识字法的教学精神。3.在学习速成识字法基础上汲取其他教学方法的经验。如常青创造的写作教学法,该教学法注重解除学员的一切顾虑和束缚,通过“我写我”“向外转”等形式,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成果。[4] 汲取其他教学方法的经验对于拓展教员的教学思维方式 ,尤其是将教学认识与课堂时间落实到学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除了教学方法上的改善,速成识字运动在教学形式上也具创新性。重庆市政府与市总工会为使速成识字法在学员中受到普遍欢迎,注重根据各工厂不同的生产、工作情况展开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教学阶段,除采取小组教学、小先生传授及边学边教等比较灵活的教学形式外,也采用演剧式或玩扑克牌的方法。同样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学员的文化学习分为课堂教学、下工厂学习、总结三个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员要注重减轻或消除学员的心理负担,使学员学得到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在工厂学习中,教员要注重引导学员掌握具体实践的方法,并能够加深学员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在学习总结中,逐步引导学员通过自我反思来检查实践工作中的优缺点,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员很注重总结课堂教学经验与实习经验:一方面是关于速成识字法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就是总结实习中工厂开办实验班和师资训练班的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实验班还设置了光荣席,鼓励同学们参与竞赛,促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四)识字后的巩固与继续教育

速成识字运动虽在短期内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部分学员对文化学习的信心不足或者对学习速成识字法仍存在顾虑,学员在学习后仍旧存在不会读、不会写的状况。为巩固学员的学习成果,识字后的继续教育被提上日程。工人脱盲后的巩固与继续教育的主要措施在于开展工人业余教育,途径为创办职工业余教育学校。除此之外,创办工人夜校为白天没有时间学习的工人开辟新的学习途径。重庆教育局、总工会及有关单位及时训练全部工农业余教育专职干部及教师、部分义务教师、兼职教师及小学教师,使学员学成速成识字法后不断巩固与继续学习。在速成识字教学阶段结束以后,教员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及时改进。即使学员已掌握一定数量的生字,但教员要引导学员通过大量的阅读、写字、写话来巩固学习成果。

(五)婦女的识字工作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宣布废除封建社会的父母包办、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等婚姻制度。婚姻法的颁布使妇女的地位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妇女参与识字运动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重庆市政府与教育局针对速成识字运动中的妇女这一特殊群体,要求各单位广泛深入宣传与动员,消除学习上的顾虑,及时打破夫权、家长统治的封建残余思想。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上结合妇女的实际情况,在教材的编写上注重通俗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对速成识字法的学习,阐明学习要点,不能僵化教条的传输知识,将妇女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紧密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生产中, 必须实现男女同工同酬。此外,善于利用妇女代表会的重要力量来推动妇女学习工作。在搞好识字运动的同时,妇女群体中存在的迷信思想给予破除,及时必要的时政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生产、卫生教育相互配合。

四、速成识字运动的基本成效与历史局限

(一)速成识字运动的成效

速成识字运动以速成识字法为内生动力与活力源泉,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工人过上文化人的生活。

1.提升工人的文化水平。1952年,全国参加扫盲学习的职工有208.1万人,占全国参加学习职工总数的69.9%,扫除文盲12.56万人。到1954年为止,已在职工中扫盲130多万人,在城市劳动人民中扫盲36万多人。[5]一般情况下,一个文盲对于速成识字法的学习,在150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认识1 500字到2 000 多字,完成识字课本四本到六本,能够看懂通俗文艺作品或写简单的信。

2.推动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1953年2月,重庆技工学校开办车工速成班,重点推行彭松福车工基本技术速成教学法,经过15天的突击教学,全班学员已经能够掌握车工的基本操作方法,工人的文化翻身推动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3.为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奠定基础。识字运动之所以在工人群体中如火如荼的开展,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发动广大民众的政治建设与民主建设的热情,激发他们对新生政权的支持与信任。这样,目不识丁的工人通过参加速成识字运动提升了自身的政治修养,脱盲之后成为重庆各级建设岗位的干部人员,这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民主建设奠定基础。

(二)识字运动中的只“速”不“成”

产生于革命年代旨在短期内通过突击性、非常规的手段以实现既定的目标的行为方式仍浸润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识字运动,支配着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1.速成识字运动呈现出纠偏的路径依赖。有些领导干部对扫除文盲工作的艰巨性以及对识字运动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片面性地看到速成识字法的优越性和群众学习的热情,制定高目标实行工人军事化的学习模式,不切实际展开大规模的群众学习,由此产生急于求成、草率行事的现象。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只求“速”不求“成”,并出现“回生”“复盲”“掉队”的现象等等,阻碍速成识字运动的进程。

2.学习方式存在教条主义倾向。这种学习方式没有根据工人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出发,只强调单纯的识字锻炼。此外,在推行速成识字的过程中,虽借鉴已有经验,但更侧重于对速成识字法中的“字”的学习,忽略汉语词语的辨析以及长句的学习。工人虽通过识字班学得了之前从未认识的生字,但却很难用于日常生活的情境之中,这也是让工人苦恼的地方之一。

3.各厂区工人识字情况存在差异。各区工厂学习速成识字法大多根据上级的指示学习,对自身的发展状况缺乏认真的考究,故而在识字运动的开展过程中出现偏离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出统一性的指标与任务。总之,速成识字运动在各地区呈现政策与效果的张力及执行政策的力度影响识字运动的成效。

五、结语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作为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没有由于全境解放的时间较晚、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较为缺乏而远远落后于其它行政地区。纵观速成识字运动的全过程,可以觉察到一些关于群众运动的共性因素: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运动的意识前提下,群众运动一旦形成,就易存在特有的运作模式。一旦群众意识觉醒并随之进入高潮,群众运动就会带来其它运动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目不识丁的基层工人成为速成识字运动的主要对象,各个领导机关负责推行中央政策,领导干部、积极分子负责把握速成识字运动的风向标,并成为领导运动的基本对象。诚然,群众运动也是对财富、权力以及地位的重新分配。这场速成识字运动,在给工人带来“文化翻身”的同时,也带来“政治翻身”的快乐。重庆搬运工人李洪炳讲述了提高文化的经过,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摧毁了旧的封建社会,还进行文化学习,他感受到了翻身的快乐。大部分参与识字运动的工人对速成识字法的学习抱有感激之情。识字运动在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使无数一字不识的普通工人通过文化翻身满足自身工作生活的需要,过上“文化人”的生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上,理论上的群众路线与实践中的群众运动发挥着无足轻重的重要作用。重庆工人阶级的“文化翻身”是中国工人阶级“文化翻身”的历史缩影。速成识字法虽最终被历史的洪流冲刷与涤荡,挣脱这种群众运动带来的束缚与现实困境仍需要党和国家经过长期的路径探索与选择,但为党的基层群众路线积累了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

[1]关于转送重庆市各厂矿及各业工会办理工人识字班办法的函、通知,重庆市档案馆未刊档案,档号: 0240-0017-00138.

[2]西南军区所属各部队推广和实验速成识字教学获显著成绩[N].新华日报,1951-12-12.

[3]重庆区长航木船工会工人速成识字实验班是怎样进行教学的[N].新华日报,1952-10-30.

[4]介绍常青的写作教学法[N].新华日报,  1952-12-12.

[5]苏海生.1950-1956年新中国识字运动的成效考    察[J].湘潮(下半月),2014(03):8-9.

[责任编辑:马雅兰]

猜你喜欢

重庆
新基建,重庆该怎么干?
2020年重庆成绩单
“十四五”重庆要做哪些工作
重庆之旅
来重庆,能干啥?
重庆喜欢重庆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