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具体策略

2019-08-14王军海

读天下 2019年19期
关键词:操作数感生活

摘 要: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猜想激发学生对数的想象,在操作中达到对数与数量的理解,数感就像桥梁一样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让孩子们喜欢数学。

关键词:数感;生活;操作

现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本文将结合具体实例,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问题谈谈我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几点粗浅做法。

一、 与生活有效结合,培养数感

我们数学的学习得依赖于生活。而在实际生活中培养数感体现在很多方面。使用这一方法有很多形式,如游戏活动、情境教学和课外活动等。现从游戏活动、情境教学和课外活动三个面进行举例。

(一) 游戏活动

在“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中,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游戏活动。游戏规则是:

①第一轮:每组选派三名代表抽袋中的数字,抽到的数字从个位排起。②第二轮:继续每组选派三名代表抽袋中的数字,抽到的数字从百位排起。③第三轮:继续选派三名代表,抽到的数字放到自己想放的位置。

这样,经过多次或多轮的游戏,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了“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技巧。

因为在游戏中蕴含了竞争与不定性,加上小学生期待本组获胜的强烈心里,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在紧张的氛围中掌握了数的知识,在游戏中激发了小学生的数感。

(二) 情境教学

许多情况下,我们的教学只能拘泥于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为了使课堂既饱含“生机”又与生活相联系,我们教师可创造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在浩瀚的遐想空间中遨游。

比如,在教学“数一数”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孩子们会兴致盎然地去数:一面国旗、两(二)个单杠、三条石凳、四个垃圾筒、五幢楼、六朵花、七只小鸟、八棵树、九个女孩子、十个男孩子……这些事物无一不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数学就是这样无处不在;数完了再让学生说说图上有些什么,于是数成了学生之间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从教这么多年,孩子们最开心的是上课外活动课了,在那里,他们无拘无束,想干嘛就干嘛,既然这样,为何不将我们的课堂带到课外活动中去呢?

例如,在教学“米”“千米”这些度量单位时,让学生回家用米尺量量,体验1米需双手张开多大的尺度;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的距离;在春游、秋游过程中感受1千米、20千米的路程;在教学“克”“千克”这些质量单位时,到菜市场去看看、掂掂、称称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 在实践操作中培养数感

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有助于他们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

比如,教学“认识11~20各数”时,我让孩子们数出12根小棒。在数的时候让孩子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数:先是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接着引导孩子先数出10根捆成一捆,再数出2根,容易看出是12根……使孩子形象地感受到“把10根捆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也对“10个1是10”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练习时,我又让孩子们摆出15根、17根小棒及自己喜欢摆几根就摆几根,然后让孩子用手握一握,比一比这几捆小棒的多少,让孩子再次在比较中体验数的大小,建立了良好的数感。

(一) 在数的运算中培养数感

在《课程标准》中,不难发现这样的语句:“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些都无不在强调培养数感的重要性。现从估算与比较运算两方面进行举例。

1. 在估算中培养数感。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如:“一本书9元,全班52人,全班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钱?”这道题中的“大约”就是暗示学生只做“估算”。在估算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10×50=500,估计在500元左右。”有的学生认为:“10×52=520,不到520元。”有的学生可能说:“9×50=450,肯定比450元多。”对于这些方法,教师都应该加以鼓励,并加以引导,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估算方法,逐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策略,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自主的意识,进而形成一种习惯,使学生在不断地估算中发展自己的数感。

2. 在比较运算中培养数感。如在学习乘法时,我喜欢在计算练习中经常性的出一些找规律、巧算的题目,让学生细细的比比、看看、想想,领悟其中的联系与差别,在比较中强化感知性、感应性和感受性。如“我与11交朋友”,先计算出11×11,11×12,11×13的答案,观察题目与计算结果的特点,指导学生大胆猜想11与其他两位数乘的规律。这样的练习,学生乐练,爱练,从中也增强了对数和运算的敏感度,这对培养起他们良好的数感是大有好处的。

(二) 在质疑反思中培养数感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精心设计质疑、反思方面的练习,让学生在质疑和反思中增强辨别能力和估算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鸡兔同笼”的问题上:“鸡和兔共21只,它们的脚共60只,猜一猜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其中一位学生猜测的答案是:“鸡16只,兔5只,16+5=21(只)”。这时,我们教师应先不急于作出正面回答,而是给学生设疑:这个答案正确吗?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很快发现脚的总只数少了8只。显而易见结果是错误的。学生的计算经常会出现某班学生人数是52.6人,某家电视机有1.5台……这样的案例很多,只要学生稍加质疑、反思,就能判断正确与否。经常设计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数感自然就得到了发展。

(三) 在交流中培养数感

我们就在“个性不同”这一点上做文章,在教学时努力创设良好的条件,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进来,如学生和老师以及同桌、同组的同学,让这些人自由、充分地交流,发挥自己的个性,在交流中相互啟发、共同进步。

总之,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去研究、细化,去逐步完善。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操作、反思等活动,培养小学生敏锐精确的数感,随着数感的逐渐增强,学生们的数学素养也必将有所提高,从而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简介:

王军海,湖北省荆门市,荆门市漳河新区却集小学。

猜你喜欢

操作数感生活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