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契合
2019-08-14田晏
摘 要: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内容值得传承和发扬光大,但目前存在传统文化断层等问题,导致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呈现缺失状态。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内容与传统文化相关,为突出传统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中的地位,初中語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契合。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契合
一、 前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为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而努力,并利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使其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契合的意义和措施,希望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并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二、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契合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在我国文化体系中也占据重要地位;语文学科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故而语文在教育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契合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可有效降低开放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冲击。在社会的进步过程中,很多外来文化进入我国,导致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越来越少,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降低开放文化的影响。其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有优美的诗词等内容,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
三、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契合的措施
(一) 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教师可以在讲解古诗词时展示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应重视古诗词教学,充分利用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透过古诗词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简单讲解古诗词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等内容,没有充分发挥出古诗词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没有做到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契合,学生在学习中也无法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如果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能够展示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则能够使学生在了解古诗词基本含义的同时,掌握其内涵和包含的文化底蕴,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讲解《登飞来峰》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之相近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含义,并讲解作者作诗的用意;同时,将其与传统文化中的文学内容进行结合,增加学生对文学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运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兴趣
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多数来源于文人墨客,是他们故事的延伸。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文人墨客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并在有深意的故事中进行点拨,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时讲解孟母三迁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逐渐进入学习状态。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处理犯错的学生时运用“负荆请罪”等历史故事,进而将传统文化、语文教学等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利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难度偏高,且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知识没有兴趣,甚至不愿意学习,而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故事可以教育学生,使其认识到学习在人生发展和成长中的意义;并且传统文化中的文人故事等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三) 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学生的情感,进而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例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教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之后,首先肯定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表扬学生,而后询问学生“你们觉得爱国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怎样去热爱自己的祖国?”等。通过问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思考该如何去热爱自己的祖国。在这种形式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主动与学生交流,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胆子比较小的学生,需要教师通过主动交流促使学生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学生的心声,有效拉近师生距离。同时,教师应将自己定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积极引导学生的坏习惯和小脾气等,通过传统文化逐渐改变学生,并且要有耐心让学生喜欢上传统文化。只有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上着手,才能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为实现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契合打好基础。
(四)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使用的教材经过专家的精挑细选,具有考究价值,且涉猎古今,其中很多内容都包含着传统文化,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方面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材中挖掘传统文化。首先,教师要针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正面教学,即讲解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等内容;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以及思想等内容,从而利用文章中的人文精神以及中心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陋室铭》教学中,作者是借物抒情,详细描写陋室环境,以此表达作者即便身处陋室,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高尚的情操,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
四、 总结
从目前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初中语文教学情况出发,教师可以采用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等方法,实现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契合,进而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进步,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同时也推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敬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1):46-48.
[2]刘晓梅.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8(23):107.
[3]许吉仁.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A].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作者简介:
田晏,贵州省安顺市,安顺市西秀区跳蹬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