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探
2019-08-14王晓宁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并且底蕴丰厚,学习和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国家、对社会来说,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而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见语文课堂教学对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行初步探究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华传统文化
一、 利用古文诗词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老师可以借助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古诗词教学就是典型的代表,比如屈原的《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与《史记》并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离骚》前半篇倾诉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虽然遭逢灾厄也绝不与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写追求理想失败后欲以身殉国,表达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高中语文老师在教授《离骚》时,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以及主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学,给学生讲解这首诗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寓意,同时,要告诫学生努力学习,将来要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身系人民的伟大情怀。
许多古诗词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古诗词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古诗词中酝酿文学的素养和情怀,不断开阔文化视野,慢慢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和传承者。
二、 利用古典名著阅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高中阶段,古典名著是高中生的必读书籍,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古典名著的阅读,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沉淀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然后再开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被鲁迅先生称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包含了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据统计,仅《史记》中就出现了七百多个成语,而且《史记》中还体现了“生死荣辱观”“历史观”“英雄观”等。出自司马迁《史记》的《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生动地体现了生死荣辱观,要死得有价值,死得其所。项羽与刘邦进行了四年楚汉之争,最终兵败垓下,他本可以坐着小船逃走,来日定可东山再起,但是他觉得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便乌江自刎,这也是一种“生死荣辱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为了报答昔日曹操对他的旧恩,在华容道冒着被斩头的风险将曹操放走,使得曹操安全逃回江陵,这便是所谓的“知恩图报”,义也。“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荆轲为了报答太子丹对他的知遇之恩,愿意自告奋勇且孤身前往秦去刺杀秦王,最终杀身而成仁,终究成全了自己,实现了“义”。
在历史的车轮中保留下来的必将是优秀文化,必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和价值,古典名著也不例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这些古典名著的作用,让学生从小就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传承和弘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
三、 利用课外经典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上述所讲的都是停留在课堂文化教学上,文化的传承,更需要的是进行实践活动,要用行动去证明,也就是我们所讲的课外经典活动。课外很多类型的活动都可以帮助学生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举办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书法比赛、绘画比赛、传统故事大讲堂等,让学生亲自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或者模仿电视热门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进行激烈的竞赛,教师担任主持人,创新节目环节,利于趣味的比赛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当然,也可以利用我们传统的节日进行教育渗透,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学生通过感受其中热烈的节日氛围,了解传统节日的背景文化以及它的传承历程,从而在与人交流中就会无形的弘扬了民族文化,增强了对国家的热爱。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电视栏目、讲坛等,比如《文明之旅》,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字、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发展。《百家讲坛》栏目,学生能够了解每一个朝代的兴衰史,知道国家之所以兴盛和衰败的原因……
在这些经典课外活动中,学生逐渐懂得荣辱兴衰,知道礼义廉耻,明白奋发图强,从而形成向心力,形成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而继续向前。
四、 结束语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要时刻保持其先进性,将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在每一个祖国的接班人身上,让他们牢记历史的使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吴昌松.浅谈如何进行高中语文国学文化的渗透[J].汉字文化,2017(9).
[2]杜海燕.从《中国诗词大会》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汉字文化,2017(21).
作者简介:
王晓宁,陕西省咸阳市,西工大启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