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视角的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2019-08-14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密不可分。高校作为科学人才的聚集地,承担着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中流砥柱。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专利相关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研究内容主要为某技术领域或产业专利分析[1-2],以及领域内核心专利分析[3]。对医学领域的专利技术进行识别与分析,有利于明晰当前医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水平和重点内容,为院校制定战略决策提供帮助。同时,各高等医学院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布局重点专利技术,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从而提高其专利竞争力[4]。医学领域的专利申请对国民的健康需求、国家的健康发展战略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利用相关指标对29所高等医学院校(含附属医院)的专利进行分析,研究医学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为医学院校专利的未来发展方向、运行机制提出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获取
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参评院校为基础,筛选出29所高等医学院校作为研究对象。专利数据源于大为innojoy专利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1985年至今的中国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以及100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1亿多件的专利文献[5],涵盖范围广泛。登陆http://www.innojoy.com,使用“高级检索”功能,选择“中国发明专利”子库,输入检索式:PA=院校名称and AD=(1998-01-01 to 2017-12-31),检索年度范围为1998-2017年,检索了29所高等医学院校20年间所有的中国发明专利(考虑到期间出现院校更名情况,对更名前后的院校进行合并检索)。由于专利从申请到公开,存在18个月的滞后期,因此2016年和2017年的数据仅作参考。
1.2 专利相关指标
从专利数量、被引频次、专利存活、专利转化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高等医学院校近20年的专利发展及质量。
1.3 核心专利
作为专利指标分析的补充,本文引入了核心专利分析方法,用以识别众多专利类别中的核心技术和分析各院校的技术优势,为下一步专利开发的领域选择提供参考。核心专利分析基于布拉德福定律[6]对国际专利分类号(IPC)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出核心专利对应的IPC分类号。也有学者利用被引频次、同族专利数量、权利要求数量等指标识别核心专利[7]。
布拉德福定律相关计算公式[8]为:M=N(n-1)/(nP-1)。式中N为分类号总数(本文中N=341),n为布拉德福系数,P为分区数目,M为第一区域(核心区域)中的分类号数目。其中n=(eE×Y)(1/P),P=3,E=0.5772,Y=370。
本文以医学院校所在地区(东、中、西部)进行分层随机抽样,从纳入研究的29所高等医学院校中随机抽选大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新乡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和贵州医科大学6所院校作为核心专利测算的院校,以大为innojoy专利数据库中的“IPC主分类大组”为分类基础进行计算。经计算,M=3.99≈4,即核心分类为“IPC主分类大组”中包含专利数最多的前4类分别为A61K36(含有来自藻类、苔藓、真菌或植物或其派生物,如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药物制剂),A61K31(含有机有效成分的医药配制品),C12Q1(包含酶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和C12N15(突变或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涉及的DNA或RNA与载体)。
2 结果与分析
2.1 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
1998-2017年间,29所高等医学院校共申请专利14 219件,专利授权数为5 922件,其中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的专利申请数与授权数均排在前5位。在专利授权率方面,排在前5位的是海军军医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表1)。
表1 1998-2017年高等医学院校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及授权率(部分)
从年度申请量和授权公告数量(图1)来看,二者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后专利年度申请量上升速度明显加快,但与之相比,授权公告量的增长速度明显较低,二者趋势不再同步。从技术生命周期(图2)看,高等医学院校专利发展处于成长期,申请人拥有专利件数迅速增长。
图1 年度申请量与授权公告量变化
图2 29所高等医学院校专利技术生命周期
2.2 专利被引情况
29所院校专利总被引频次为13 787次,平均被引数为1次。
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的总被引频次均在1 000次以上,其中海军军医大学位列第一,被引频次达2 709次。
空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的平均被引频次都在1次以上,其中空军军医大学平均被引频次最高达1.3。
同时,本文基于ESI高被引论文的评价方法,取被引频次在全部专利中占前1%的专利作为高被引专利。经测算,被引频次≥9的专利属于高被引专利,共182件,其中海军军医大学(36件)、空军军医大学(31件)、首都医科大学(25件)、南方医科大学(22件)、南京医科大学(14件)和温州医科大学(14件)高被引专利数较多(表2)。
表2 1998-2017年高等医学院校专利被引频次(部分)
2.3 专利生存情况
截止到检索日期,专利有效率排名前5位的院校为遵义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和蚌埠医学院。除重庆医科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各有1个无效专利外,其他学校专利失效原因均为“未缴年费”。专利5年存活率达到70%的院校有7所,多数院校专利的5年存活率较高,但专利10年存活率指标表现不佳。专利10年存活率最高的为广东医科大学,为23.75%。专利10年平均存活率比5年平均存活率低53%(表3)。
表3 1998-2017年高等医学院校专利存活率(部分)
2.4 专利转化情况
锦州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和新乡医学院的专利转让率排在前5位,其中锦州医科大学最高,达到17.65%。新疆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锦州医科大学和广东医科大学的专利许可率位列前5(表4),说明锦州医科大学在专利转化方面要优于其他28所高等医学院校。但总体上看,高等医学院校的专利转化不理想,在投放市场这个环节较为薄弱,申请专利的价值有待提高。
表4 1998-2017年高等医学院校的专利转让率和专利许可率(部分)
2.5 核心专利分析
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和新乡医学院的核心专利数量排在前5位,核心技术的拥有量占据主要地位(表5)。
A61K36领域的申请量较多的院校是南方医科大学、海军军医大学、新疆医科大学。
A61K31领域申请量较多的是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新乡医学院。
C12Q1领域申请量较多的院校是首都医科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南京医科大学。
C12N15领域申请量较多的是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南京医科大学。
表5 1998-2017年高等医学院校核心专利量(部分)
3 结论与讨论
从整体上看,高等医学院校专利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仍存在地区不均衡、专利质量不高、专利存活情况较差和专利转化率低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专利发展迅速,申请数量增速明显,但授权数量未能同步增长,反映了专利发展中“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
从专利数量增长趋势来看,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科技创新工作推进形势良好,但存在质量不足的问题,未能充分体现科技创新的实质。科技创新的本质在于核心技术的提升并用于实际,而不是将科技工作流于文字,因此从医学院校专利情况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3.1 高被引专利分布较为集中,院校专利应注重发展特色
专利被引证数通常用来反映专利的质量和重要性,是专利价值的重要体现[9]。
从专利价值上看,29所高等医学院校中,高被引专利共182件,仅占全部申请专利的1.28%,分布较为集中,反映了高等医学院校发展过程中医学高新技术的聚集现象。
本文从核心专利研究领域的视角,分析了高等医学院校的核心领域和各领域内的院校分布,更加突出了院校优势。因此,高校可发掘自身研究特长,对此领域内的优势院校,明确并细化研发方向,发展特色学科。
3.2 医学院校专利转化情况不佳,应从专利申请开始严格把关
由于专利转化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评价指标,因此我们选用专利许可率和专利转让率两个指标综合评价高等医学院校的专利转化率[10]。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8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2017年我国高校发明专利许可率平均为2.3%,转让率为1.8%[11]。而2017年高等医学院校的许可率仅为0.31%,转让率为1.96%,尽管转让率相比略高,但整体上医学院校专利转化程度相对偏低。与29所高等医学院校庞大的专利申请数量相比,真正投放市场进行技术价值转化的少之又少,说明高等医学院校的专利产业化程度低。
专利市场化是专利的最终归属,因此高校应同时注重申请和转化两个关口,对专利申请要严格,反复论证评估,以专利未来的市场潜能为核心,在专利获得授权之后,应对专利转化给予支持,搭建高校与企业对接的桥梁,促进技术转移[12]。
3.3 专利存活率低,应重视专利的维护与运营
29所高等医学院校专利的平均有效率仅64.94%,存活期在10年以上的仅占9.57%,专利“夭折”现象较为严重。对专利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大多专利失效都是因为未缴年费。
在庞大的专利申请量中,仅有41.65%的专利可以得到授权,而专利到授权之后,未进行很好的保护。虽然院校大量申请专利,但多注重数量而不注重专利质量和后期维护,导致专利“泡沫化”。在专利“泡沫化”的背后,是高校对教师和科研人员专利创造的不合理考核,专利考核唯数量化现象严重,授权率仅为41.65%,一半多专利都是“无用专利”。
另外,由于专利的研究、申请到授权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精力,很难收获短期成效,也很难获得较多关注。授权应该是专利生命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专利最终应从研究走向生产,投放市场,为人民群众服务,而不是仅仅作为完成绩效考核的工具。
根据《201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公报》,2017年我国高校研究与试验经费(R&D)支出达1 266亿元[13],而多达54.5%的高校研发经费支出中用于本年度专利活动支出比例低于5%[11],反映了高校对专利研究重视程度较低。
考虑到专利的高成本性、高耗时性,以及对社会极大的推动力,国家应对专利研发给予支持,并且注重高校的专利产出和维护,把专利纳入政府考核高校和高校考核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中,考核指标应降低数量的权重,将重点放在专利质量的评价上[14],使高校专利走向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高校的经费支持应从专利生命“前端”转移到“后端”,为专利的维权、转让、交易和监管等提供支持,这样才能使高校专利的发展“有头有尾”。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专利数量增长较快,但质量不高、转化不足、存活率低,反映了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科技创新势头良好,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高校的科技专利申请应更加注重专利质量,始终以专利转化为目标,以促进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服务于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