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中的民歌音乐形态特征

2019-08-14李艳双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100081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100010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情郎松花江赫哲族

李艳双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100081;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 100010)

凌纯声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中收录的27首民歌代表了当时赫哲族音乐的总体情况。经过前期对27首民歌音乐形态分析发现,这些民歌的曲调是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虽为27首民歌,实质上曲调只有14个。如凌纯声言:

“一共学了二十七曲。对于赫哲唱歌已得一个大概情形,其余的亦是大同小异,乃停止学习。”1

以下将对27首民歌音乐特征进行概括性的梳理,并进一步阐述民歌中所反映的1930年前后赫哲族社会的基本形貌。

一、27首民歌的音乐特征

(一)旋律音阶

从分析结果看,这27首民歌旋律有三声音阶、四声音阶、五声音阶和六声音阶。如歌曲《猎貂》、《思夫》、《盼情郎(一)》、《盼情郎(二)》、《送情郎打围》、《跳鹿神》等是由“dol、re、mi”三个音构成的歌曲,是典型的三音列。四声音阶歌曲也是常见的,如歌曲《怨词》、《嫌夫》、《万里霍通》、《蛇儿》、《择婿》、《赞美情郎》、《游车莫奇吉林》、《野合》等共计8首。五声音阶民歌也比较多见,如《苏完尼别汗》和《额真汗别姬》等。六声音阶民歌只有2首,很是少见,分别是《莫土格格奔月(一)》和《战后》。旋律线条的走向既有上行的级进、下行的跳进,也有上行的跳进、下行的级进。

(二)民歌调式

“调式是音乐的灵魂、神经中枢,拔一丝而动全盘”。2从歌曲音乐形态分析的结果可知,赫哲族地区以宫调式的歌曲居多,如《苏完尼别汗》和《额真汗别姬》等。歌曲落音有宫、商、角、羽等。

(三)节奏特征

从分析结果来看,当时赫哲族民歌节奏规整,经常使用的节奏型有前松后紧、前紧后松、四个十六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以及两个八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等,可见赫哲族的节奏是比较发达的,可能与鼓乐发达有关系。同时,前松后紧和前紧后松的节奏型还经常与小过门配合使用。这27首歌曲中多为4/4拍,没有散拍子,三拍子歌曲只有一首。

(四)民歌结构特征

民歌结构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音乐旋律发展手法,二歌词发展手法。依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音乐发展手法基本为变奏原则,有一句乐段变奏、也有二句体、三句体、四句体乐段变奏,其中,一句体和二句体占主导地位,四句体乐段仅有一首。如歌曲《莫土格格奔月(一)》《怨词》《万里霍通》等都是一句体乐段变奏。歌曲《嫌夫》《跳鹿神》《赞美情郎》等都是两句体乐段。三句体变奏的歌曲有《求天赐福》等。四句体仅有《留客》。可见,1930年前后赫哲族民歌音乐结构基本以变奏为主,或者称作变化重复。

从歌词结构上看,赫哲人表达内容丰富,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结构模式。凡是歌前一定加入引子,正如书中记载:

经过分析,民歌中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词与歌曲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也是形成赫哲族民歌风格的重要特征。其歌曲结构基本形式是“引子(称词)+歌词主体(实词)+过渡(称词)+3歌词主体+结尾(称词)”。

(五)歌词与音乐关系

从分析的结果看出,歌词内容丰富,音乐旋律结构较单一,歌词是歌者主要陈述对象,歌词都很长。赫哲人民歌离不开称词,凡是歌唱必然要有大过门(称词)、小过门(称词)、结尾(称词),缺少称词,赫哲人的歌也就没有什么独特性了。无论是什么歌词都习惯使用同一个曲调反复完成,正所谓更词不更曲。

(六)叙事歌曲居多

在1930年前后,并未把赫哲族音乐作过明确的分类,但是从歌曲内容介绍可以看出,收录的27首民歌中,有一些是伊玛堪唱段。如歌曲《莫土格格奔月(一)》《莫土格格奔月(二)》《苏完尼别汗》等。可见,那时民歌和伊玛堪唱段可能是通用的,即伊玛堪唱段可以单独演唱,同时也是说唱的一部分。歌曲的表达方式多以叙事为主,大都是讲述一个故事,且都是表现男女爱情故事的歌曲,也有求天赐福的歌曲。

二、从27首民歌中看赫哲族的社会形貌

民歌是历史,民歌是文化,民歌具有承载历史文化、教化民众的作用。从收录的27首民歌中可以看出1930年前后赫哲族的社会形貌。可以说,民歌是一面镜子,是赫哲人生活方方面面的艺术缩影,在那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年代,民歌的作用就是活态讲唱历史的最好手段。

(一)淡薄的婚姻观念

“赫哲人的性交很自由,女子未嫁以前,无所谓贞操,既嫁以后,如丈夫不在家,仍然自由与人性交,所以淫风甚炽”。4

赫哲人的民歌中也有表现婚姻观念淡薄的民歌。例如民歌《嫌夫》,就是描写已婚女子嫌弃丈夫,悔恨自己的婚姻,梦想再嫁如意郎君。《跳鹿神》是描写那跳鹿神萨满的情妇赞美他的歌。《绝交》是情妇乘船去寻情哥哥,不料发现情哥哥已经另有新欢,以上民歌都是婚姻观念淡薄的具体呈现。另外,“情妇”一词在所收录的民歌中也是尤为常见。

“然,也并非是民族道德的堕落,实因生活方式使然,在渔猎的社会中,男子常出外渔猎,一年之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不在家中,……女子丈夫出外,能公开的与人同居,男子归来知之亦不深究”5

可见,出现如此淡薄婚姻关系有可能与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生存本能有密切的关系。

(二)渔猎生产方式

赫哲人饮食习惯与他们生活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赫哲人以鱼肉为主,辅以兽肉,包括鹿、狍子、熊、野猪、野鸡、雁等,也会有黄米饭或小米粥。这一切都归咎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渔猎生产方式。《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中收录的部分民歌就是渔猎生产方式的真实写照。如歌曲《择婿》讲述一位赫哲父亲为自己的三个女儿挑选夫君的故事。择婿有三个条件,分别是比武、到山上擒一野猪,再到江中捕鱼。可见捕猎是赫哲人生存的重要生存技能,没有打鱼狩猎这两项技能估计是很难在那样的环境下生存下去的。此外,表现渔猎生活的民歌还有《猎貂》、《思夫》、《送情郎打围》等。

(三)商品经济模式

从收录的歌曲中可以判断,在1930年前后,赫哲族已经有买卖这种经济模式。例如歌曲《猎貂》和《送情郎打围》都描述了妇女盼望夫君将猎物拿到“三姓街”6上卖钱给他们带回头巾、银戒指、翡翠、烟嘴儿等物件。可见赫哲妇女喜欢戴头巾、银戒指、并且也会吸烟。也可知“三姓街”是一个物品流通地带,同时也是他们赫哲人经常活动的地域之一。

(四)活动范围

民歌《送情郎打围》、《猎貂》等都揭示了赫哲人经常去的一个叫“三姓”街的地方。还有民歌《万里霍通》是一个叫万里城(今吉林桦川县所属的一个镇)的地方。《游车莫奇吉林》,是一在车莫江滨游玩时唱的歌,车莫奇是地名,今吉林境内。《拉木忒》歌曲是拉木忒人传给赫哲人的,“拉木忒”是通古斯民族一种,居住在鄂霍次克海岸及勘察的半岛一带。综上所述,对赫哲民歌的研究是可以了解赫哲族人的活动区域范围的。

(五)萨满信仰

赫哲人信仰萨满教,并且存在一种重要的宗教活动---跳鹿神。跳鹿神是春秋两季,由萨满主持的一项活动,参加的人很多,届时赫哲族男女都来还愿。歌曲《跳鹿神》就是那个时代跳鹿神萨满的情妇赞美萨满所唱的歌曲,可见,在1930年前后,跳鹿神活动的真实存在。

三、非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歌的魅力不仅仅是娱乐人们,还为后人考察民族社会形貌做出了贡献,民歌是重要的口头文学,民歌是艺术瑰宝,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研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此处也不是结束语,本人对赫哲族民歌的研究工作不会停止,将会继续深入下去,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共同研究,为赫哲的音乐文化做贡献,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做出贡献。

注释:

1.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民族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第162-163页.

2.刘正维.《中国民族音乐形态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08月,第12页.

3.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民族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第162页.

4.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民族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第226页.

5.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民族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第226页.

6.“三姓”指今依兰一带.

猜你喜欢

情郎松花江赫哲族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赫哲族冰雪体育促进北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研究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尽诉衷情
松花江緑石硯
访友
松花江上
有情郎
赫哲族
君山茶女